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基础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5-17 11:37: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醉翁亭记作家作品

本课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二、 成语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三、 理解记忆

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爱你过,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本文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旨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四、 内容精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描绘滁州山水。

第二段:写山水之乐。抓住早晚晦明变化,四季特征景物来写。

第三段:写出游之乐。一共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醉是因为看到百姓生活和乐富足,为自己治政有方而陶醉。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体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五、 中心思想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写的,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之情,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民同乐的理想。

六、 重点实词

(1) 滁皆山也(环绕)(2)望之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有亭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靠近)(4之者谁(命名)(5)饮少醉(就)(6)醉翁之不在酒(情趣)(7之心而之酒也(领会)(寄托)(8)日出而林(雾气消散)(9)云而岩穴暝(聚拢)(10明变化者(暗)(11)野发而幽香(香花)(12)佳木而繁阴(茂盛、繁茂)(13者歌于途(背着)(14)后者(应答)(15提携(腰背弯曲)(16)山肴野(菜蔬)(17)杂然而前(摆开)(18)宴之乐(尽兴地喝酒)(19者胜(下棋)(20(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1白发(脸色苍老)(22乎其间(原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3)树林(形容枝叶茂密成阴)(24)鸣声(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5)太守(以……为乐)(快乐)(26)太守谁(是)

七、 问答题

1、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在第一段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描绘了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作者利用空间变换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水特写。

2、 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山引出泉,又由泉引出亭。

既介绍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又为写亭做了铺垫。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制造悬念、引起下文。

3、 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早晚和四时之景,分别是什么?写景时有什么特点?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朝景、暮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作者在写景时抓住不同时令、不同季节景物的典型特点,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

写朝暮之景,抓住“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林霏开”“岩穴暝”的变化景象,形成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之景时,抓住了山间独特的花香、木秀、霜洁、泉落、石出的特点。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是第二段的小结,与全文相照应。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所陶醉的心情。

4、 第三段主要写百姓与太守出游,这其中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

5、 作者在第三段描绘的几幅图画中为什么把“滁人游”放在首位?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的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说明滁州政治清明,为突出“与民同乐”的主旨做铺垫。

6、 滁人兴高采烈出游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描写的是滁人随太守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人山水美丽,太守治理有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图景。

8、“渔”“酒”“肴”“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都是山间野味、就地取材。

揭示宴酣之乐取自于山水之间。

9、众宾无拘无束地喝酒、谈笑、喧哗能说明什么?

说明太守与幕僚之间关系良好。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你认为太守是因何而醉?

太守并非饮酒而醉,他是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陶醉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境之中、陶醉在自己能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中。

11、第四段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1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的“乐其乐”是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与民同乐

百姓并不知道太守真正的乐趣是什么,太守虽和宾客宴饮于山水美景中,但他心中的感情只有他自己知道。

13、欧阳修“乐”的原因有哪些?

滁州山水优美

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与民同乐

14、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派遣抑郁心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外,还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旷达自适,表达了泱泱君子的坦荡胸襟。

15、作者善于从动静对比的描写中突出意境之美,请找出文中的这些对比?

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与“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树林的静与百鸟的乐形成对比。如“树林阴翳”和“鸣声上下”

③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如“负者歌于途”和“行者休于树”

④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夕阳在山”和“人影散乱”

16、作者写此文的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滁州山水优美

社会原因: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个人原因:能与民同乐与山水中

17、文章最后一段写出了三种情形的“乐”,这三中乐,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禽鸟之乐在于有人散去可尽情飞鸣;游人之乐在于随太守游览山水的情趣;太守之乐在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1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在我们面对逆境时,要向欧阳修那样具有坦荡的胸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向困难挑战,才能有所作为。

19、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谓济天下者,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阅读你一定被作者博大胸襟所打动,请谈谈自己的感悟。

欧阳修被贬却看不出独善其身的隐意,相反,看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与民同乐图。面对逆境应不计较个人得失,奋发图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都是值得学习的。

20、作者纵情山水,在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寄情山水,借山水排遣自己被贬的抑郁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1、从全文看欧阳修是一个为政清廉,真正为民的贤官 ,结合现实,你认为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征途中,需要什么样的为官者来实现这一伟大工程?

①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政清廉,无私奉献

②具有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素质,能够胜任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22、写作本文时,正值作者被贬滁州,但体现在本文的却处处是“醉”与“乐”,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欧阳修被贬难免抑郁,但本文意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与“乐”是统一的,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

23、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及其意思

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醉翁之意不在酒: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比喻别有用心。

2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里不直接点明“庐陵欧阳修”,而将此留作全篇的结句,其用意何在?

埋下伏笔。既使文章曲折有致,也显露出作者表面的闲逸与内心的深沉。

25、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39dc89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d.html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基础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