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族;灭族。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弃市:死刑。案堵:即,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 1B
2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时时:不时。间或:偶然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 这句话的大意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 本段先写齐威王下令纳谏及奖励方法,然后写臣民纳谏的情况,最后写纳谏所产生的效果。据此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甲】邹忌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意思就是说, 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怎么才能不受蒙蔽呢,必须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样才能使齐国富强。【乙】是刘邦的入关告谕,在这个告谕中,刘邦首先陈述秦法的严酷,然后陈述与众诸侯的约定,接着与父老约法三章,最后说我是在这里等待诸侯实践诺言的, 因此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故答案为: B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认真思考语句中蕴含的意思,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 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有删改)
(注释)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 嫉恶如仇 B. 左右逢源 C. 春风化雨 D. 客观理性 【答案】 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年轻;比得上; 王安石为人怎样?
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的时间,要善于归纳。

3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连月不开________ 朝晖夕阴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日星隐曜________ 樯倾楫摧________ 把酒临风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 一:均翻译为全、都B. 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表承接/ D. 以:因为/凭借 ;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以:因为;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 故答案为: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A
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参考译文】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注】谒者:官名。河南:指河南郡。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制:假传圣旨。数:屡次。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上使黯往视之 使:________ 乃召拜为中大夫 乃: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 /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__品质,从原文中“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答案】 1)派遣;于是、就 2C
3)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4)不畏强权,按理处事;臣谨以便宜
5)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解析】【分析】句意为: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使:派;句意为:于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乃:于是,就。
C项有误,句意为: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节奏划分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故选C
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节,符节;粟,粮食;以,用来;赈,赈济;句子翻译为:我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
《周亚夫军细柳》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这篇文章中汲黯也表现出了忠于职守,治理有方的一面,体现在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一句上。
文中写汲黯治理东海,之所以大治,是因为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即: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付自己挑选的得力郡丞和书吏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围绕着如何用人去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派遣 于是、就 C
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不畏强权,按理处事 臣谨以便宜
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答题时应注意,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
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伛偻提携(________ 耳新乎其所闻(________ 非丝非竹(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 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第一段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充分表现了滁人、宾客、太守的欢乐。
B. 甲文写滁州的老老少少互相提携出游,前后呼应,歌声不断的情景,正是政通人和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欧阳修虽遭贬,但他并不消沉,而是为政一方,造福一方。 C. 甲乙两文都写了太守的醉和众宾的欢,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题,而乙文的景色更富于变化,更能表现作者爱好游乐的性格。
D. 在滁州西南泉水边,有丰乐亭醒心亭醒心亭丰乐亭的东边,地势比丰乐高。欧阳修与众宾客游乐时,一般是在丰乐亭饮酒喝茶,有时醉了或感觉疲劳时就到醒心亭去眺望风景。
5)(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使……(感到)新(鲜);弦乐器 2B
3(那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A

5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使……(感到)新鲜。丝:弦乐器。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伛偻作为生僻词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A.都是表修饰的连词。B.前者,后者C.都是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D.都是之意。故选B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于。:这。还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判断句的翻译。
4)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陪衬太守的乐。主要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所以充分表现了滁人、宾客、太守的欢乐错。故选A
5)比较阅读。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的太守之乐即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可分析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几句,即可得出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的答案。 故答案为: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使……(感到)新(鲜);弦乐器 B
(那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A
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常见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注意结合句意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章重点思想情感的归纳和概括。 【附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
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传(节选)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奉亲:侍奉母亲。不报:不予答复。徙:贬官。天戒:天示惩戒。侈土木:大兴土木。蠲除:清除,减免。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微斯人________ 寻通判河中府________

市材木陕西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B.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天意也
C.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D.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4)【甲】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有什么内涵?【乙】文中范仲淹忧其君忧其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 1)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2C
3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1”“”“是古今异义词,属于词类活用。
2)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南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面;朝:朝拜;法:效法。故这两句可以翻译为: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4)【甲】结合语境分析,古仁人和迁客骚人不一样,迁客骚人 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他们 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对此非常忧愁,因为天子这样做是不合礼法的。这是忧其君的原因。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认为这样做是劳民伤财,应该停止。这是忧其民的原因。

故答案为:曾经;如果没有;不久;购买 C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担心他的国君。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后世效法。
内涵:心胸豁达,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忧其君原因是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不能开创这个先例;忧其民的原因是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含义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等。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当时正好朝廷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买办陕西的木材。范仲淹又上书:昭应、寿宁年间的事情历历在目,前事不远后事之戒。现在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应该顺应天意,让人民休息。目前应当停止修建寺庙景观,较少木材购买量,以解决财政赤字。又上书:现在降除官员多取决于太后的亲近与否,这样的行政不是太平盛世的方法。虽然朝廷没能听从范仲淹的意见,但是宋仁宗深切以为范仲淹是忠臣。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 苏轼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 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海康:郡名,即雷州。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并海:依海,沿着海路。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
天。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留世。 1)文言文字词解释。
或: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适:余自海康适合浦________ 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
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意为平息静止。指石块或石墩。故本义表示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
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________,更”________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 1)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 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
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了桥梁,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中途,船被迫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明朗不起来,非常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屡次遭遇险境,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充满了感叹。但这样的苏轼却不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苏轼。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前一句话的意思是: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故,有人。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故,有时。一句的意思是:我从海康去合浦。故,到。后一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恰好离我很近。故,恰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停泊在海上。故 船停泊或下碇。 2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3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天:上天;使:让;从:跟从;济:救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
4)结合语境分析, 起坐四顾太息的内容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意思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 但是苏轼遇险时,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作者担心这些书怕是难度此险,那样的话就不能传于世间。据此分
析答题。
5)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及文章内容分析,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而从海康到合浦的途中又遇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但他并没有绝望,从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
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 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
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从海康到合浦,多日大雨冲毁了桥梁,无法通行,漫无边际的洪水让苏轼的内心忧虑不已。中途,船被迫停泊在大海之中,虽星河满天,但内心却明朗不起来,非常迷茫,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屡次遭遇险境,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充满了感叹。但这样的苏轼却不沉溺在迷惘之中,吾辈必济,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对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苏轼。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作者叹息的具体内容。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几点必须参考:人物的经历;文章的内容;人物表达心情的语句。结合这几点进行分析并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我从海康去合浦(从现在的雷州半岛往西到广西的合浦),赶上连日大雨,桥梁多被冲垮,到处是洪水漫道的景象。从兴廉村净行院坐小船到了官寨(雷州半岛中西部),听人家说从这儿往西全被洪水淹没,水陆皆不能通达。也有人劝我坐小海船沿着海岸线到白石(从雷州半岛西海岸官寨到广西合浦的东海岸白石),当天是630日,天空没有月亮,船停泊在海上。天水相连,星河满天,我摇摇晃晃站起来环顾四周漆黑一片的海面不禁叹息:我为什么要这样屡屡把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从海南岛都已渡海来到雷州半岛的徐闻,怎么又让自己处于如此险境?小儿子苏过太累了,在旁边鼾睡,怎么叫都不醒。随身带着我写的论《尚书》《易经》和《论语》的书稿,这些还都没有发表过,只此一份。我摸着这些手稿自语: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
验。74日合浦记,那时是元符三年。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初,景德寺屋坏几废,智暹(xiān)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今年六十有七矣,其经营寺事,不懈如初,而其强力盖有余也。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
(节选自宋·曾巩《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越明年________ 增其旧制________ 朝晖夕阴________
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己任________ 为佛殿、三门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以其故,人皆信服。
3)【甲】文第段和【乙】文:都介绍了________,主要运用了一种叫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滕子京和智暹有哪些方面值得你赞美? 【答案】 1)到;规模;日光;把;修建,建造
2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3)作记缘由;记
4)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解析】【分析】(1)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到;,日光;,修建。
2)重点字词:,都;,因为;,原因;,都。
3)结合属予作文以记之。余嘉其意,故为之记云。得出:第一空应填作记缘。第二空应填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
作者感情和主张。
4)结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得出: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结合智暹慨然以经营为己任,不舍其昼夜之勤,凡二十年,为佛殿、三门、两廊、钟楼与戒坛,总为屋若干区,总费钱二十余万。得出: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结合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于人惟资治其寺。以其故,人皆信服,凡所欲为无不如志。得出:食淡衣粗,清廉守节。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 规模 日光 修建,建造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 作记缘由
功绩卓著;治理有方;目标明确;敢于挑战;善于经营;献身励志,不悔如初;食淡衣粗,清廉守节(清正廉洁)。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提炼和体裁的把握。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概述。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概述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当初,景德寺屋倒塌几乎废弃,智暹慷慨以经营为己任,不舍昼夜的努力,共有二十年,修建佛祖殿、三门、两廊、钟楼和戒坛,总为房屋若干区,总花费钱二十多万。智暹吃淡饭穿粗布衣服,所住的房子损坏但不修理,所得在人和物资都助治理景德寺。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都佩服信任他。,凡是想为没有不如意。今年六十七岁了,他经营寺事务,不懈怠如初,而他的力气大概还有余的。我有表彰的意思,所以为他作记。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环滁皆山也_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 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环绕;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2分)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者;与民同乐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这里是动词,环绕;这里是花的意思;这里属于词类活用,取名、命名。
2)这句话的大意是: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这是一个者……也句式的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乐:喜欢;事简:公务简单;俗:风俗;之:助词,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第一和第二空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筛选出相关答案即可。两段中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记叙了与百姓同乐的事,因此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环绕 茂盛的样子; 花;取名,命名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喜与予游也者 与民同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妻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双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 【注】:耷拉。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 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 此殆佛经所谓夙冤________ 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养;醒悟;大概;于是 2)后 / /
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是醒悟的意思;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 /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养;醒悟;大概;于是 / /
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附参考译文】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负:依仗。贻:遗留。规:劝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连月不开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愤郁颇见辞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 选文第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 选文第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感。 D. 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4)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文中原话),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雄伟景象;放晴;日光阳光;信\书信
2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
脸上。 3C
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解析】【分析】(1)此题古今异义词,开:放晴。观:雄伟景象。景:日光。书:名词,书信。
2)本题注意关键词:以:因为。颇:很。辞色:文章中和脸上。
3C项,错误,应是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感。故选C 4)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乙】文,友善,爱其才,可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根据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可知滕子京的为人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故答案为:雄伟景象;放晴;日光阳光;信\书信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C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进行审读,在文章具体落实,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事件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
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被许多人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这样以后会遗留祸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句,既交代了醉翁之号的来历,又与下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
B. 第一段交代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描写亭周边的环境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C. 第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为顺序来安排材料,其中太守醉是核心。
D. 同是描写山水游记、借景抒情之作,《醉翁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而《岳阳楼记》则流露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答案】 1)寄托;投壶;茂盛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3D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主要这里是投壶游戏;这里指茂盛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句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述以文:以文述,用文章来记述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3ABC分析正确。D《醉翁亭记》 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故答案为:寄托;投壶;茂盛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余拏一小舟________ 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拥毳衣炉火________ 强饮三大白________ 客此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原文中________相映衬。巧遇知音,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你写出两句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文抒发一下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绘西湖雪景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一词多义词,更:还。词类活用词,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2)本题注意关键词: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后者借舟子之口,”“,为作者找到可以原谅的理由。有关知音”“知已的古诗句,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君。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4)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故答案为:撑(船);还;裹,围;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赏雪偏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马声俱绝之时,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描写,这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因此,本文描绘的西湖雪景,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本题注意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
【注】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王之伐越,何也 D.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翻译下列语句。 皆以美于徐公。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3)【甲】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是: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以_______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 1D
2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
3)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4)设喻(类比、比喻)
5)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解析】【分析】(1 臣之妻私臣中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A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结构助词,的。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认为;于: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故:因此;见人:看清别人;自见:看清自己。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

3)结合【甲】文内容分析,答题时要从进谏和纳谏两个方面分析,首先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让齐威王认识到王之蔽甚矣的现实,然后下令纳谏,采取的方法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这样一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据此可知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乙】文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文中楚庄王和庄子说的非常清楚,就是: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4 结合两文的内容分析说理的方法,【甲】文邹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类比进行劝谏,【乙】文庄子用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为喻,因此两文都用了设喻(类比、比喻)。
5)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甲】文中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虚心纳谏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效果,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乙】结尾的议论句就揭示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即: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从两文的劝谏方法分析,都采用了设喻(类比、比喻)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形象易懂,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采取直接劝谏的方法,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启示我们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故答案为:D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
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设喻(类比、比喻)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说理方法的能力。文章常见的说理方法有:举例说理;道理说理;比喻说理;对比说理。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这样的题属于开放式试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获得的启示,只要符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
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在境内作乱,官吏却不能禁止,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见识就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看清别人,而在于能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清自己才叫作明智。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盘缠。③[]详细。④[]探究、考察。⑤[庶几]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地方,⑧[]孔子。⑨[]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 B. 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 C. 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 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 1A
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A.贫穷;穷尽。B.门。C.即使。D.的。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结合短文相关语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即可。如: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A
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ae800d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4.html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