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先进工作人员个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9-08-18 05:4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气象局先进工作人员个人事迹

  面包车在藏北高原的公路上飞快地行驶,我们的目的地是那曲地区气象局,这次不仅要了解那曲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还要关注一个人——那曲地区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杨军奇。公路两边的远山上,时不时地见到一些挖虫草的人,但并没有立刻意识到他们与我将要采访的对象有关。

  畅谈“雷暴”

  来到气象局,很快就见到了杨军奇。这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皮肤有些黑的小伙子。哦,其实也不是小伙子了,19XX年生人,19XX年毕业与兰州气象学校的甘肃汉子。

  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本来就是雷暴频发区。“那曲就属于雷暴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5.2天,并且主要集中在5月至8月……”杨军奇一番专业的解读,让我们了解到那曲地区的复杂天气:“冬雷阵阵”是有的,六月飞雪也很常见。这样的气候对于防雷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何况那曲欢迎该存在着一些科技水平、人员素质以及设备配置上的不足呢?我在为他们的工作倍感压力。

  “每年都会有采集虫草的群众遭遇雷击,当地老百姓对于防雷知识的缺乏是导致惨剧的重要原因。我们印发了大量图文并茂、汉藏双语的小册子,很受群众欢迎,宣传效果很好。现在情况好多了……”说起防雷工作,杨军奇的话很多,也表达得非常清楚,很快我们就了解到许多那曲防雷工作的情况,甚至包括众多细节。比如在藏族群众进行雷电防御的一些故事、那曲近年防雷工作的发展情况和问题以及为青藏铁路等防雷所做的重要工作。

  漫谈“援藏”

  为什么要调进那曲工作呢?

  “为什么……”这时候的杨军奇说话变得不那么流利了。“这里有需求,我就来了,援藏,本来定的是3个月,结果一直到11月份才回去……又来了一段时间,10月就调来了……”他的回答一直让我无法准确地表述出他进藏的理由,但我已经明白了许多。

  19XX年兰州气象学校毕业的杨军奇来到酒泉气象站,一干就是5年,19XX年至19XX年,他又在位于中蒙边界、满目戈壁的马鬃山气象站干了5年。也许,就是在马鬃山这样的艰苦台站的经历,成就了杨军奇坚毅而果敢的性格。

  “那曲的条件虽然很艰苦,但那曲行署领导特别重视并亲自抓防雷,工作很好开展……”一说到防雷,杨军奇的语言有开始流利起来。在那曲,他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身体状况也不错。他笑着说:“嗯,还不错,就是有些掉头发。”高原反应给予人的伤害是显著的、长期的,即使再年富力强的人也难以抵挡。

  其实,杨军奇调入那曲也费了一些周折。杨军奇自援藏以来,结合那曲实际,开创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加上那曲地区行署十分重视防雷工作,同时,随着国家一些重大项目在那曲的建设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防雷工作渐入佳境,对于防雷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突出。因此,杨军奇成了那曲地区气象局局长格桑洛珠积极争取的“目标”,而甘肃酒泉气象局当然不舍得“放弃”这样一个业务骨干,格桑洛珠为此事专门前往甘肃气象部门以及西藏自治区人事部门等做工作。

  当问及如果有机会调回内地将作何考虑时,杨军奇看着办公室里年轻的汉藏职工,动情地说道:“等把他们再带一带吧,我就是想把他们带出来。”

  不谈“家人”

  爱人、老人和孩子,这几乎是每个进藏工作的人都无法绕开的话题,也让他们最纠结。杨军奇也面对这样的问题,但他总是或者笑而不答,或者不多说什么。

  虽然每年都一定时间的休假,但对于杨军奇来说,工作忙成为无法回家的重要理由。孩子放暑假的七八月份,也是那曲雷暴频发的季节,怎走得开?春节回家,呆不了几天,就又赶着去内地出差或者联系工作等事情,往往是三两年才休假一次,一次休假也就在家待十来天。

  但坚韧而执著的汉子怎能没有真情流露,只是不愿被人看见而已。在办公室里,一位来自湖南的女职工说,杨主任也偷偷地给妻子买衣服,悄悄地给孩子打电话,问生活费还够不够……

  在远离亲人的地方工作,使他在奶奶、父亲去世前都没有及时赶回,年迈的母亲就留给了妻子照顾,即使在拉萨读书的孩子也难得见上一面……此时,我终于明白:他在我们面前的无语,是源于愧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53b3b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4.html

《气象局先进工作人员个人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