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发布时间:2019-07-07 08:5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头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没有怨恨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百亩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几口人的人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七十岁的穿丝绸衣服,吃肉食;百姓们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称王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而(您)不加以节制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您)却不知开仓济贫;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用武器刺人把他杀死,然后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之罪有什么不同?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日的雨水按照季节来临,千百条小河注入了黄河。(黄河)水流之大,大到河的两岸和水中洲岛都无法互相分辨牛马的程度。于是乎,河伯欣然高兴,认为天下美景都汇总到了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进,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这时,河伯改变了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懂得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难以穷尽的气势,我如果不是亲自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北海若说:井中之蛙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居住地点的限制;只生长一个夏季的小虫不可能跟它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限制;孤陋寡闻之人不可能跟他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现今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所以可以跟你谈论大的道理了。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永远装不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被排空。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它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大海它超过江河的流量,不可用数字来计算。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为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骄自傲,(原因)在于我认为自己形体得之于天地,气息来源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存在于高山之上,正感到自己见闻很少,又怎么会自傲自夸?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我想,四海在天地这个大空间里,不正好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米粒存在于粮仓之中吗?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大地上九州之地,粮食所生长的地方,舟船车马所通达的地方,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拿个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根细小的毛的末梢存在于马的身体之上吗?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这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五帝所沿续的(业绩),三王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任劳任怨者所为之劳苦的(目标),都只不过是马体之毫末。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伯夷以辞让君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这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上涨而自夸自傲一样吗?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论毅力---------------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普天之下,从古到今,成功和失败的事情如此之多,如此的纷纭复杂而途径又不相同。概要地推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结论是:有毅力就成功,反之就失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人生的历程,大致说来,不顺利的境遇占十分之六七,顺利的境遇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这两种境遇又常常是相互穿插着交替呈现的。

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数十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事情无论是大是小,必然会遇到几次乃至十几次的阻力。这些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认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很容易的,等到骤然尝试而阻力突然来临,就颓然丧失了勇气;

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

那些意志能力次弱的人,凭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第一关,但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缩了;意志能力稍强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缩;再坚强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缩;

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那些事情愈大的,遇到的挫折就愈多,要不退缩也愈难,除非极其坚强的人,没有能善始善终地把事情进行到底的。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不顺利以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不顺利以后必定有大的顺利。

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之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随之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爷特别有意宠爱他;又认为我是遭遇艰难,所以成就比不上他。

庸讵谓蹇焉、幸焉者,毕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旁观者(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艰难幸运什么的,他与我都是相同的,而能征服这个艰难,利用这个幸运,就是他成我败的区别所在。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再拿驾船打比方,如果以二十天的时间行一千里的路程,其间风向潮流有时顺有时逆,常是互相交错的。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人家以艰苦忍耐的力量,顶着逆风恶浪而冲过去,然后可以从容地前进,去渡过顺风顺水的一段。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我则一天就回来了,或者两三天就回来了,或者五六天就回来了,因此彼岸就始终不能达到。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没有堆成,如果停止,我就停止了;又好比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继续干,我就前进了。

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说:要干事的人,就像掘井,掘到非常深,而没有挖到水,仍然是一口废井。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成败的规律,看看这两段话也就知道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5045967cd184254b3535da.html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