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大清华招生办主任

发布时间:2013-04-04 22:29: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话北大清华招生办主任:自主招生政策导向和推荐制

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

    让中学培养人才多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你认为对北大来说现在高考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秦春华:在现在的体制下,分数线是一道死坎。高于这条线,即使不适合北大的学生,你也必须招进学校;而如果是低于这条分数线一分,即使综合素质再优秀,再适合北大,按照现在的体制也只能失之交臂。

 

    记者:校长推荐制希望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起到引导作用,这体现在哪里?

    秦春华:其实我现在每天做的事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将来读书时能有更快乐的生活,在高考唯分数论的指引下基础教育围绕着分数转,所有学习的东西都是对考试有用的。其实中学也处于应试素质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改变选材的价值观,那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有动力去改革。现在北大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制提出了分数以外的选材价值观,可以让中学在人才培养时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两年多前,校长推荐制提出时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北大为什么坚持做下去,是否真招收到了北大需要的人才?

    秦春华:当时提出校长实名推荐,社会上认为校长会乱推,在强大的监督下,事实也证明了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都很靠谱。

 

    这时候,大家又认为校长推荐的都是分数优秀的学生,并不能起到校推的效果。我认为第一年校长往往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再加上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公平往往就只推荐成绩最好的。但是做下去,等社会都信任校长,校长慢慢有信心后,就会在推荐时更多考虑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所以当时北大保持低调的态度,坚持让这件事做下去,只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出来。在校长推荐制上,我们已经把优惠程度放宽到了一本线,所以成绩真的不是我们在乎的,但是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只会死读书,校长推荐制中很多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多元发展的。

 

    记者:校长推荐制推出后,北大在自主招生的探索也只限于校长推荐中,为什么没有拓宽范围?

    秦春华:因为自主招生的改革是一种探索,谁也不知道改革会不会成功,所以我们每一年也就是在校长推荐的范围内一步步进展,比如慢慢扩大资格中学的数量和推荐学生的名额,增加优惠幅度等,还有即将在明年校长推荐学生评审时加入的过程评价等。

    这么做的话,一旦改革失败了,那么影响的范围也不算太大,我们也可以收得回来重新开始。

 

    记者:现在你们推出过程性的考查,但是这种自述性的材料是否真的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否会变成一项中学生额外的作业压力?

    秦春华:这些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现在都言之过早,但是我只能说这些改革,改总比不改好,试一试总是好的。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

    制定中学资格表未参考北大榜单

 

    问:北大推出校推生的中学榜后,清华也推出了领军计划的资格中学榜。我们注意到有的中学没上北大榜,但上了清华榜,比如北京东城的3所中学,请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答:我们在制定中学资格表的时候,并没有参考北大的榜单。北大是使用申请审核的办法,而清华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客观看各所中学给清华输送学生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的。当然,北大和清华榜单上很多学校重合,这很正常,但也有很多差别。比如哈三中在北大榜上有6个名额,但是根据该校学生进入清华的数量和进校后的表现,我们给了一个名额。北大和清华榜单的区别是两所学校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考量内容确定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刻意扩大其中的差别。

 

    问:清华榜把名额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中学,大部分中学只给了一个名额,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招生是一项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事情。在领军计划的中学推荐中,是突出效率的选材方式,保证好的学生能够很有效率地被推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让有限的资源覆盖更大的面,让更多学校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所以我们最多只给了学校三个名额,而2/3以上的学校只给了一个名额。我们不希望用名额把中学分出三六九等,更不建议这成为大学向中学争夺生源的砝码。

    同样,并不是说同样指标的就是同样的水平,比如江苏我们给了19个中学每个中学一个名额,这并不是说这些学校是同样水平。又比如乌鲁木齐一中作为全国5所获得3个推荐名额的中学之一,是考虑到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所以其中一个名额我们是指定给少数民族学生的。

 

    问:在北京的中学中,只有人大附中得到了3个推荐名额,和人大附中这些年年年出状元有关吗?

    答:在榜单中能够得到2个或3个名额的学校,每年能进入清华的学生都不少。人大附中培养的人才很多元,从进入清华以后的表现来看也很突出,说明他们不仅仅只能出状元。我们在考虑分配给各个中学的名额并不是只看高考表现,人大附中这些年是出了不少状元,但是说实话这些状元也没有都来清华,我们看重的是各类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一个指标,比如考上清华多少人以上,才能获得3个名额。每个地区的特色不同,所以不能以一条线来划定。

 

    问:现在有了北大榜,又有了清华榜,很多人将这个榜单作为评价中学的标准,怎么看这样的情况?

    答:我认为这并不代表给中学的排名,作为清华,只是看各个中学的学生进入清华和在清华的表现,这样的评价只是单一的,不能仅凭此来评价中学的办学水平。

 

    我们对榜单的解读是,首先以清华标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1所中学,不求好的都含,但求含的都好;其次,各省名额多少不只反映教育质量,还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当地的均衡程度;第三,中学不以名额多寡论英雄,清华更看重中学培养领军人才的能力;最后,我们特别在新疆、西藏专门安排名额选拔少数民族领军人才。

 

    本报记者周逸梅

 

 

 

 

“北大榜”VS“清华榜”

20111101    京华时报

 

     2009年,北大为推行校长推荐制,每年都会推出一张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榜单。近日,清华首次推出了“校荐中学”名单。社会普遍认为,北大榜和清华榜的相继推出,也成为另一个衡量中学的评价方式。

 

    清华面广  北大集中

 

    清华的中学榜今年第一次推出,和不久前北大推出的校长推荐制资格中学相比,在中学的数量上稍有增加。北大榜为211所中学,清华榜为221所中学,遍布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清华榜从学校数量和推荐名额上来看,北京全部位列第一,19所中学可以推荐26名“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学生。北大榜则是16所北京学校推荐25人。清华榜比北大榜多出的三所北京中学分别为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

    此外,清华将推荐名额更平均地分配给各中学。以北京为例,可推荐3名学生的高中,清华只确定了人大附中,而北大则向人大附中、四中、北师大二附中、北大附中共4所高中都分配了3个名额。

    因此,清华虽覆盖学校较多,但是可被推荐的考生名额数却是北大更多。

 

    清华榜首北大无名

 

    由于清华榜和北大榜的制定,都是根据该所中学历年来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质量、数量及在校综合表现等因素,所以清华和北大中学推荐名单的发布,私下里被当做另一种对中学的评价形式。

    同样作为上榜中学,也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比较,即每个学校被分配给的推荐名额。比较清华榜和北大榜,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区别。

    清华榜221所中学中,只有5所中学获得了最多3个的推荐名额。这5所中学分别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河北的衡水中学、位于吉林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陕西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以及位于新疆的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比较北大榜,北大给了更多学校3个推荐名额的指标,另外黑龙江的哈尔滨三中和陕西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都获得了6个推荐名额。

    北大清华不同的特色,在中学指标的细节也有较大差异,如清华榜中给了3个推荐名额的河北衡水中学没有出现在北大榜上,而在北大榜高居推荐名额榜首的哈尔滨三中在清华榜只有一个推荐名额。

 

    专家点评

 

    考试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一直关注北大和清华的自主招生制度。在他看来,北大今年对校长推荐制做出规范性条例,其中不孝敬父母不能被录取一条被社会热议,他认为这一条并不具备操作可能。因为为了孩子能升学,即使孩子不孝,父母也绝不会说不好。同样,北大刚刚推出的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希望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刘海峰认为能否真正能起到选材的作用还不确定,不过北大的这些做法是提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对于清华的做法,刘海峰最为肯定的是清华三个计划中的“自强计划”。“选择全才、偏才,其他学校也在想尽办法制定选拔政策,但是清华向弱势群体倾斜非常有社会意义。”刘海峰表示,目前高校中的农村孩子比例下降,特别是自主招生很多时候是给了城市孩子更多的机会。清华在自主招生中提出“自强计划”,向国家贫困县倾斜,而且做法非常有操作性。

    目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高考改革的方案,而作为该课题专家的刘海峰教授透露,北大清华的这些做法对于高考改革都具有参考试点的意义,特别是清华“自强计划”可以代表高考改革的一部分方向。

 

    学生反应 推荐名额应给非名校

 

    北京十三中高三学生小帆表示,从现行的政策来看,北大、清华都推出校长推荐计划,无非是两大高校争夺优秀生源的一种战略,即使是政策规定获得校推生资格的学生能降分录取,但那些中学推荐上去的学生都有实力考上北大、清华的。此举无非是给他们的升学上了“双保险”,提前笼络住一些优秀生源,没有多大意义。

    “我觉得,有资格进行校长推荐计划的中学应该下移。”小帆说,现在获得北大、清华校长推荐资格的中学基本上都是两所高校重要的生源校,也是当地最为顶尖的高中,即使没有校长推荐计划,每年这些中学向北大、清华输送的学生仍会很多。小帆认为,既然校长推荐计划的初衷是为了选拔拔尖创新型人才,就应该进入一些非顶尖的高中选拔优秀生源。因为在这类学校中,也有很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们可能是因为中考的失利进入了一所略逊一筹的高中,在高中3年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但在面临高考时,因为学校出身不同,失去了一些升学的优惠和机会,这并不公平。如果能将北大、清华的校长推荐计划向这类高中倾斜,可能更体现出这一政策的价值。

 

    学校反应 入围学校“左右为难”

 

    今年是北大校长实名推荐的第三年,清华尽管是首年推出,但从公布的学校名单来看,学校基本重复。以北京为例,清华只比北大多了3所东城的中学。对中学而言,能获得北大和清华两所学校的肯定,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无疑是好事,但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噤声。一所同时获得北大、清华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校长表示,校长实名推荐虽好,但能否办好,实在很难。大学和中学各有难言之处,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不是很妥当。此外,同时拥有北大、清华两校推荐资格后,究竟如何将“最好的学生”推荐给谁,也给各中学出了道难题。除了学校通过集体智慧进行筛选外,学生个人意愿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参考。

    一位校长坦言,尽管两校的政策都提到了降分录取,但学校在选拔推荐学生时,学生的成绩仍是一个重要参考。从过去3年,北京各中学向北大推荐的学生来看,基本都是具备能考上北大实力的优秀学生。没有一所学校敢冒险去推荐一位成绩一般,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偏才”、“怪才”。如果中学和大学真能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校长推荐计划才真能体现出改革的力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3b7f00f78a6529647d53ce.html

《对话北大清华招生办主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