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关系

发布时间:2012-04-11 11:3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目 朝核问题下的未来朝美关系预测

姓名

学号

班级

朝核问题下的未来朝美关系预测

【摘要】近年来,朝鲜的核武器问题日益紧张,朝鲜半岛“核危机”升级,朝美关系再度陷入僵局。本文从回顾朝美关系历史发展阶段和现状把握出发,分析引发朝核问题的各种因素,以及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进而对朝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预测。

关键词朝核问题;朝美关系;发展趋势

一、 朝美关系发展阶段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至今,朝鲜与美国关系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全面对抗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停战协定生效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为全面对抗阶段。这一时期朝美关系的背景是,由于朝鲜战争固化了半岛分裂,导致东北亚冷战格局被确定和强化,对峙的朝韩军事分界线成为美苏两大阵营在东方对抗的最前沿阵地。由美苏对抗衍生出美日韩、苏中朝对立,但美朝虽为死敌,却几无直接的抗衡、过招,双方的相左与敌对都包含在东西方两大集团对立之中,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较量。这一时期的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主要是通过在韩国驻军及对韩军事与经济援助,把韩纳入美东亚安全体系之中,将韩打造成美对亚洲大陆新月形包围中的一环。而同期的朝鲜对外政策核心,则是拉紧与苏中关系,依靠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保障自身安全,同时为消除南方武力统一隐患,不懈努力铲除来自军事分界线美韩一侧的军事威胁。朝鲜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从朝鲜半岛撤出一切外国军队,对维护远东和平最直接有关国家承担保证朝鲜和平发展的义务”。[1] 此后,朝鲜一直坚持美军撤出半岛的立场。但朝鲜的类似建议均遭到美国及其盟国的反对,美始终未对朝鲜的有关呼吁做出积极回应。在这一阶段中,朝美一直处于政治上相互敌视、军事上高度对峙的状态,双方惟一接触途径是设在板门店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但军停会所处理的问题也仅限于军事分界线上违反停火协议的具体事件。

2. 寻求接触阶段

第二阶段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为互相寻求接触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因越战国力收缩,转向寻求与苏缓和,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该阶段后期两大阵营对抗的格局界限开始模糊,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形成对地区格局产生影响。朝鲜受东西方关系缓和、中美建交等形势变化启发,某种程度显示出不局限于依赖同阵营大国确保安全,而谋求通过直接与美接触消除安全隐患的倾向。这一时期朝美关系特点是隔绝松动,关注增加,但相互间的不认同和对立感依旧。1964年至1968年期间,朝鲜一方面指责美间入侵行为同时,另一方面提议与美谈判解决,并在谈判后释放俘虏。对朝方的积极意向,美1972年起才开始予以回应。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朝美希望改善与对方关系的意向越发明确,有关交流进一步增加。这一时期美对朝政策经历的变化是,从将朝作为抵制社会主义势力的重要对象,发展为愿在交叉承认前提下与之进行有限接触、并放松部分“对朝贸易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在卡特时期,美还一度实施了从韩撤走部分驻军的计划。同期,朝对美政策也经历了相应转变,由阵营意识形态主导转向更多依据自身需要探求自主与美改善关系。虽然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军事对峙与政治对立仍贯穿朝美关系主线,双方关系因军事分界线上的意外摩擦和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等不时受挫,但朝美寻求接近和沟通的努力,总体上渐趋活跃。

3. 直接接触阶段

第三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1994年朝美签署核框架协议,为双方实现并开始直接接触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形势背景是,两极格局迅速变革并走向瓦解,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前苏联解体、美国称霸。形势的突变使朝美关系也迅速调整。美国认为冷战后东西方格局重组的冲击,势必对朝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造成巨大影响和压力,朝将无法承受而在数年内崩溃。美因此试图乘势对朝施加压力,争取以“软着陆”方式将朝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但从对地区整体控制需要出发,美又不希望看到朝鲜半岛南北统一进程发展太快,同时还要防止朝鲜“核开发”干扰其主导的防扩散体系,避免刺激朝周边国家进行核开发。因此美在这一阶段对朝政策重点,一方面是牵制朝韩和解、合作进程;另一方面是抓住朝鲜“核嫌疑”向其施加压力。这期间,朝鲜不得不改变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传统政策基点,立足于直接与美抗衡。为此,朝将对美关系重点放在一方面加大力度促美从半岛撤军,另一方面扩大与美接触、对话,以便通过缓和双方关系减轻外部压力。为提高与美对话实质内涵,朝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包括将美国所关切的核开发问题用作促美对话筹码。在上述背景下,朝美接触继续趋于活跃。截至1993年初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双方先后共有二十多次接触。但是在双方接触过程中,美希望加快对朝演变或期待朝不攻自溃的图谋更加急切,朝希望得到美安保承诺的意向也越发紧迫,双方的深层利益相佐终于在朝鲜核问题上聚焦并引发了冲突。19946月,朝核问题引发的紧张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朝美关系出现了朝鲜战争之后最为激烈的对抗。危机之际,有关方面推动朝美重返对话取得成效。 199410月,朝美核框架协议在日内瓦签署,标志着第一次朝核危机以对话协商方式得到解决。总体看,这一时期朝美从各自不同需要出发,以核问题为载体,以两国历史上首个互相约束、互有义务的条约为里程碑,使双方关系进入了直接接触和较量的阶段,从改善关系角度看,也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4. 软硬较量阶段

第四阶段朝美核框架协议签署生效后至今,是朝美双方继续围绕核问题软硬较量的阶段。该阶段双方关系特点是朝美均交替使用施压和对话两手,形势紧张与缓和变化不定。除朝鲜半岛武装冲突和战争危险、朝美共建军事机构以替代军停会、美切实履行框架协议义务、美韩停止联合军事演习等向美提出会谈建议或施加压力。美先后就朝鲜“导弹发射试验威胁”、“金仓里地下核设施嫌疑”等要求朝中止导弹试验和接受对可疑设施检查。朝美几度互以制裁行动和武力报复相威胁,有关对话几度中断又艰难重续。在布什政府执政之后,美朝在核问题上摩擦再次升级,美指责朝仍秘密坚持核开发,朝追究美故意拖延援建的轻水反应堆工程,最终在2002年爆发了第二次核危机。2008年下半年,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取得启动以来最大进展——朝鲜炸毁宁边核反应堆冷却塔、提交核计划清单、完成了80%的核设施去功能化作业;美国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但就在此后不久,美国提出并未包含在朝鲜弃核第二阶段行动计划中的验证标准问题[2]致使正要向第三阶段行动过渡的无核化进程再次止步。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朝鲜一再以刺激方式推动美国同朝进行实质性协商.但奥巴马却始终以“善意忽视”回应。[3]朝鲜无奈之下进行“恶意报复”,朝鲜第二次核试后,半岛无核化进程全盘逆转,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对话大门很难打开。

二、 朝核问题的本质动因

朝美之间的“核”争执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和朝鲜之间围绕着朝鲜涉嫌研制核武器的问题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朝鲜核开发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1. 半岛形势对朝核问题重大影响

核问题首先是同半岛形势休戚相关的。地缘政治的环境常常是战略家们制定应急计划的决定性因素。那些没有面对直接威胁的国家(如英国)可以更好地借助既存的威慑政策,在这样的政策中核计划便以非常抽象的形式出现。而那些认为自己面对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则更加有可能依据“现实世界应急计划”来制定详细的核武器计划。朝鲜半岛核问题便属于后者。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核开发同90年代以后的朝鲜核问题的突现几乎处于同样的动机:扭转相对劣势,制止对方的对己不利企图。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的失败使韩国对美国使用核武器保护自己的意愿产生了怀疑,而此后的尼克松对亚洲军事冲突的不介入政策和撤消驻韩美军一个师团的举措又加深了韩国的疑虑,再加上对韩国自身实力虚弱的担忧和朝鲜战争早期败北的记忆,使得朴正熙总统军事上的“自主国防”政策出台,其核心是韩国自主研发核武器和导弹,以对抗朝鲜。韩国的理由如下[4]

1.越南战争证明美国不可能使用核武器去保卫它的同盟国,南越的命运证明了这一点;2.韩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朝鲜;3.工业生产和科技水平落后于朝鲜;4.韩国的常规军事力量不如朝鲜,通过常规武器的生产和强化追赶朝鲜需要很长的时间;5.同朝鲜比,可获得的国际支持较少,韩国处于国际的孤立状态;6.综合以上所有因素,韩国有被朝鲜“吸收统一”的危险。

这些因素在90年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中国同韩国建交,韩国经济上实现了高速增长,国家实力不断提高,而朝鲜则陷入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而不能自拔,国家越来越陷入孤立状态。这样对90年代朝鲜的核问题就可以做以下判断:朝鲜面临70年代韩国同样的境地,为扭转劣势采取了几乎相同的独自核研发和导弹研发计划,并将其作为维护合法主权和摆脱威胁、化解危机、脱离危险的最有效的手段。从南北双方相同的战略选择看,在半岛分裂且相互敌视的态势下,哪一方缺少了大国的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家社会陷于孤立,同时国内问题频发、实力相对低下,都会使自己感到会被对方吞食的恐惧,从而选择能够“确保相互摧毁”的核发展计划。如果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继续持续、经济和军事形势产生明显失衡,而国际社会又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的话,自助式的谋求生存而威胁对方要同归于尽的战略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2. 美国对朝鲜核开发的“推动作用”

美朝关系的症结最早应该追溯到朝鲜战争,美国支持了韩国,并在此后同韩国确立了军事同盟关系,成为它事实上的保护国,同以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北方形成对立,直到如今,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只是处于依据停战协定的“事实上的休战状态”,美朝关系也是如此。仅就核武器问题而言,下列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因素是不能不值得思考的。

1美国是唯一在朝鲜半岛驻军的非半岛国家,且是将核武器带入半岛的国家。停战协定签署后,中苏两国均未在朝鲜驻军,而美军却驻扎于韩国至今。1992年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双方合意,美国曾公开表示要从韩国撤走中距离的核导弹。从这一点看,从停战后,朝鲜一方一直在贯彻不带入、不配备的非核政策,而美国或韩国政府在实际中一直在破坏停战协定。在苏联解体后,朝鲜丧失同盟国某种核保护的切实承诺后,独自开发核武器的欲望是可想而知的。

2)美韩的“协作精神”军事演习是规模最大的核攻击、登陆作战演习。从1976年至今,美韩3军的联合军事演习一般是以美国两艘航母为主,有约20艘核舰艇、B5核轰炸机编队和其它攻击编队参加,平均人数在20万左右。且演习时间也是非常少见的6090天。这样的演习一开始,朝鲜几乎都要宣布国家进入紧急戒备状态,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几乎陷于半停顿状态。而这样的事实已经持续了近27年。处于这样的内外双重困境下,选择核武器开发以扭转不利局面消除恐惧、对抗可能的入侵似乎成为朝鲜在90年代简单的生存哲学。

3朝鲜是美国唯一宣布不放弃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无赖国家”。“不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一般认为是在“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下“核武器对核武器”的一种威慑,但是根据韩国学者李泳禧的分析,在美国所宣称的“无赖国家”——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中,对朝鲜从来未放弃核武器的“先发制人的使用权”,即以“核武器对常规武器”的原则。1983年美陆军总参谋长爱德瓦多·梅亚就曾在记者会见时对无核国家进行威慑,于是在90年代半岛形势逆转的局势下产生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4美国核政策的双重标准。日本著名学者、曾任驻华大使参赞的浅井基文指出,美国战略中有一种“割肉补疮”式的做法和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n)的倾向凹。“割肉补疮”式的处理办法只注重眼前,而不考虑长远。重视以武力解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伊朗、伊拉克被支持、扶植,而后成为美国的心病就是切实的例子。由此造成自己种下了纷争的种子而后再去摘除这样的恶果(新纷争)的循环往复。同样,双重标准就是根据对方对美国是否友好而分实行不同的政策,在中东美国漠视以色列的核武装事实,但却对伊朗、伊拉克分外的苛刻,就很说明问题。朝鲜半岛也同样,美国一直对韩国增强军事力量十分宽容,并热心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协作演习,使朝鲜处于某种无助的状态,朝鲜为生存不得不进行战略考虑,核开发便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政策在70年代南方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但目前在担心侵略的不是南方而是北方的情况下,美国政策依然如故。可见,“割肉补疮”式的做法和双重标准问题埋下的纷争的火种,必将成为美国频繁介入的根源。

以上诸问题说明:美国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三、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1. 美国在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目前,在朝鲜半岛闯题上,美国是采取“暂时稳住朝鲜”的策略,不想使朝美之间的“核”争端过分“升温”

美国朝鲜“核”问题的处理策略也与它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关。冷战后,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维护美一日一韩联盟体制。以美国为首的美一日一韩联盟体制是冷战遗留的产物,也是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石。冷战后,美国非但没有削弱美一日一韩联盟体制,反而极力维护和加强这一联盟体制的作用。尽管近年来随着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出现的变化,特别是朝韩关系的改善以及日朝关系的松动,再加上韩、日国内民众反美情绪的上升,使美一日一韩联盟体制的维持面临者考验,但美国从未放弃它强化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努力。美国提升朝鲜“核”问题,并且将这一问题通过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目的是干扰朝韩关系和日朝关系的发展。2000年朝韩首脑会晤后朝鲜南北交流的加快以及小泉访朝后日朝关系的改善都由于朝美之间的“核”争执而中断。实际上,日朝要实现邦交正常化已无太大问题,小泉访朝,搞“越顶外交”使美国感到很不快。美国的意图是想通过朝鲜“核”问题,造成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来维持美、日、韩同盟关系,确保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2美国希望朝鲜政权继续维持。美国不希望朝鲜政权垮台。美国虽对朝鲜实行强硬政策,但美国并不是想将朝鲜置于死地,彻底消灭朝鲜政权。美国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想消灭,因为美国在伊拉克已找到若干反对党势力,而美国在朝鲜还找不到一个反对派势力,因而它只能与当前政权打交道,尽管美国对金正日政权很不满。另外,美国在中东地区有至关重要的石油利益,为满足美国国内庞

大的石油需求,美国无论如何要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必要时要对伊拉克动武。但在朝鲜半岛,美国的利益没有这么直接。朝鲜问题不同于伊拉克问题,美国在处理朝鲜问题时顾虑重重,主要担心朝鲜半岛战乱可能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地缘政治后果,并且美国无法确定惩罚朝鲜的“度和量”,即怎样惩罚才能既让朝鲜就范又不至于引起朝鲜大乱并威胁韩国,(韩国与朝鲜相隔不过一条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因此美国不敢冒这个险。还有,美国对朝鲜实行强硬政策的目的,是迫使朝鲜就范,迫使朝鲜转变(即开放),但仍保持朝鲜政权。因为如果朝鲜政权垮台,朝鲜半岛将很快实现以韩国为主导的统一,而统一后的朝韩民族所激发出来的强烈民族感和反美情绪,将迫使美国失去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理由。美国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不听话”的朝鲜半岛出现。因此,美国从维持它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军事存在的整个战略利益考虑,将拖延朝鲜半岛统一的进程,继续维持两个朝鲜政权并存的局面。

3美国希望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因为美国在东亚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倘若朝鲜半岛引发战火,美国的经济利益必然受损。另外,美国不希望朝鲜半岛问题带来其他麻烦。但美国维持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战略也有相对性,有时当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时,美国又会从它加强美韩联盟、美日联盟的战略需要出发,从它确保在东亚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利益出发,往往强调、夸大甚至制造一些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稳定,造成朝鲜半岛局势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的不稳定,以为其继续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驻军保持理由。因为朝鲜半岛太稳定了,美国在这一地区驻军的理由也就失去了。

以上3点决定了美国在处理朝鲜“核”问题时的政策走向。一般情况下,美国不会采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朝鲜“核”问题。倘若美国对朝鲜受怀疑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则说明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将随之进行重大调整,然而这种局面一般不大会出现。虽然美国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结束后,美国作为“胜利者”的气焰更为上升,“单边主义”倾向更为强烈,美国有可能“乘胜追击”、“挥师东进”,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美国对朝鲜“核”问题的压力将增大,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也将进一步紧张,朝美双方很可能再次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但朝美双方都没有意愿要真的“开战”。朝鲜倘若主动“开战”,无异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朝美之间军事实力相差很大;而美国如“先发制人”对朝“开战”,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以及与盟国的关系方面都将受到重大损失。因此,当危机上升到“临界点”时,朝美双方都会有所克制和让步,双方相互妥协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无论是朝方还是美方,双方都不想使危机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都希望最终能找到解决危机的途径和台阶。

2. 朝鲜在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

相对美国而言,朝鲜方面在核问题上选择性较少。如果未来朝鲜退出联合国,那么它在世界上的讲坛就没有了。又假设朝鲜退出停战协定,或试射中远程导弹,或继续搞核开发,那么它将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因此,最终美朝之间还是会进行对话,双方并没有将对话的大门关死。但即使未来美朝双方通过对话达成妥协,美朝之间在“核查”问题上还会有争执,美朝关系还会出现多次反复、多次较量的局面。

四、朝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朝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最终朝美两国关系最终会有所改善,并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但是近期来看最有可能的是维持现状。

3种结构影响核问题的未来,也关系到朝美关系的发展。1.半岛构造,也就是统一还是分裂的形势;2.敌对同盟构造,也就是美、日、韩军事行动的威胁问题;3.大国关系构造,也就是美、中、俄、日的整合与冲突样式。后两个结构最终依托于前一个结构,但是对前一个结构演化有非常大的影响。半岛构造。这一构造最终取决于南北双方的共识达成的程度和速度,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非半岛势力的影响乃至左右。具体有3种可能[5]

1. 混乱乃至战争;2.维持现状;3.南北统一。从目前看1的可能是双方极力避免的,也是危害最大而且又不能给任何一方带来益处的,对周边国家也是灾难性的,所以其可能性是相当微小的。3的可能性是大的趋势,但是存在统一的形式和时间以及权力和地位的诸问题,近期看仍然是需要摸索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和不可预测的。最可能的是2的状态,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南北离散家属问题的沟通、经济及文化的互动,政治上的合意倾向加强,双方已经不能满足于现状的维持,需要进一步的化解夙愿,消除疑虑、寻找共识、前瞻远景,因此在南北首脑会谈后,双方实际处于从23的某种过渡阶段,试探、沟通、磨合、协商成为主流的趋势,但是毕竟是摸索阶段,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不以武力解决的共识达成,也必将消除实力失衡引的恐惧,化解为势力均衡而升级的军备竞赛,也由此使研发核武器必要性降到最小程度,或像南非所表明的那样即便制造出来最终也不得不销毁,成为多余的或负面的东西。所以,说到底核武器的军事安全价值仍然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军事问题不解决,就存在再度引发的温床;军事形势也受政治形势的影响,政治上不达成谅解军事形势也不可能真正转变;政治形势的转变又需要交流、沟通和切实有效的实绩积累以及政治家的决断和普遍民意的达成,不如此很难达到目标期同;缺乏目标、丧失希望,也就会破坏认同,造成摩擦、对立,形成威胁、对峙局面;在失衡的对决状态下,核选择仍然有一定的合理成份。所以,半岛构造是根本的、也是最终的决定性构造。

敌对同盟构造。敌对的关键是威胁。美韩一年一度的“协作精神”演习、美目的安保再定义和新防卫指针的修改、美国对朝鲜的“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国”的界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心理上实质性的挑衅或威胁。这样的敌对如果不能叫朝鲜屈服,那么剩下的只有反抗,这是问题的根源之一。从美日的角度看,对于统一的朝鲜缺乏清晰的政治判断,但是都确信混乱是灾难的重演。所以,不论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视角,还是为当前的既得利益,它们都不希望尽快地面对统一的挑战性的局面,而倾向于从12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为自己的驻军(美国)和保留盟军或为国防政策修改寻找借口提供“合理的理由”。如果统一,朝鲜半岛的势力倾向难以确定是担忧之一,更主要的是从现在的同盟关系到国防体制都将面临大调整,对国内政治也将产生影响。所以,敌对关系不消除,会影响韩国政策,继而牵动朝鲜政策,从而引起纷争。敌对同盟的存在,不但会影响现在的核问题,还会涉及将来的核问题,同时,对半岛局势演变的负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大国关系构造。东北亚仍然是双边关系占支配的“软地区主义”的一个例子蚴。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区域大国仍将对地区的安全构造和热点问题有决定性的影响,未来的地区状况也将取决于大国和其它小国联系的构造。尽管形成冷战的两极对立同盟构造是不可能的,出于安全和政治认同而形成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解决朝鲜的孤立状态。因此,在解决地区问题上大国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大国稳定的作用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减少误解,创造相对明了的危机处理机制;二是大国与小国的联系再构筑,形成联系与沟通的渠道,为利益诉求和认同创造外交空间。这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增加透明度、疏通联系渠道,从而使威胁判断更具有客观性,减少盲目性和任意性,这对核开发的动机宣扬和作用追求,能够起到某种程度的抑制效能。

总之,不论哪种构造,对美朝关系来说都有影响,短时间内美国充当韩国的军事安全的核保护国、政治上的盟友、经济上的伙伴角色,且在韩驻军政策不会改变,这某种程度决定了他同北方的关系,即近期内仍将维持现状。

参考文献:

1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扣平——共有利益的塑造与拓展 北京大学出

社, 2009

2扬洁篪国际问题研究20083):2

3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声明200958

4李泳禧.北朝鲜·核导弹(卫星)的政治军事学[J]2001(17)78

5里·布赞等.世界政治中的军备动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84220847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2a4402e87101f69e319570.html

《美朝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