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9-01-10 08:0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远安县荷花中心小学 严仕杰(444211

新编教科版四下第一单元《电》第2课《点亮小灯泡》的内容是历来多版本教材都有的教学内容。教材上呈现的实验器材只有: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一颗小灯泡。通常教学这一课的思路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线、电源、小电珠等元件;2、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联接(强调安全事项);3、归纳出电流、电路的知识及电路的连接方式方法。

我曾经在教学中没有采用这一作法,而是重组、调整教材,并放手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摸索,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分组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案例:

[新课]: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室,每组实验桌上放着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常规:课前自读教材两遍,有疑难者主动求助)。

师:看见这些材料,你最想做什么?

生:把它们连接起来,让灯泡儿发光。

师:那就请你们大胆地分组试试吧。

学生们忙着联接。一会儿就有人喊:“老师,我们的小电珠亮了!”;“老师,我们的小电珠也亮了!”约两三分钟各小组的小电珠都接亮了。

师:同学们真能干,(指名)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把小电珠接亮的?小组内的同学们可以商量一下。(教师巡视,小组活动及推选代表汇报略)。

师:用哪种方法表示你们的接法最好呢?

生:图示法好。因为做给大家看和边说边做,尽管可以用实物投影展台,但仍然有可能后面的同学还是看不清,还费时。光说不做就更不好了。如果表达不清楚,大家便听不明白。我画在黑板上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了。老师,你说呢?

师:有不同意见吗?(多数学生摆头示意)

当学生完成这一步后,我及时给每组添加材料:先增加一节干电池,使其接亮小电珠,接着再增加一个开关。

实验中学生发现:“还差一根导线,怎么办呢?”

1:“去其他组借一根”。

2:“那这个组更不够用了,不行!”

3:“我们两个小组合在一起,合作完成。老师,行吗?”

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微笑着点头。

众生:“成功了,我们又成功了!”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拍手称快,甚至有人跳起来,欢呼雀跃,一片哗然。

师:下面我们推选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分析、交流。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我发现小电珠用两节电池比用一节电池更亮些。

2:我还发现用两节电池联接时,第二节电池凸出的一头只能对着第一节电池凹进去的部位,无论几节电池都要顺着同一方向,否则,小灯泡就不亮。

3:凸起的一头叫“正极”,用“+”表示,凹起去的一端叫“负极”,用“”表示,如果“正极”与“负极”直接被导线相接,就会造成“短路”,灯泡不亮……

师:完全正确!“小精灵”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呢?

4(抢着回答)课前,我细读过教材,并已看过《知识之窗》,拿着电池后我又对照认识了一下。

师:真不了起,你这个小家伙儿还知道拿着电视对照一下资料,很像科学家搞研究!(带头鼓掌,把大拇指伸到他面前)。

……

师:通过刚才的几次联接(师指着图)你能推测出小电珠是怎样得到电的吗?

1:我认为电是从干电池通过导线输出送给小电珠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在图上添加箭头。

2:电从电池的一头,通过导线送到小电珠,再经过开关,回到电池的另一头,电走的像是一条畅通无阻的路,小电珠就亮了。

师:又在图上添箭头。那我们就从电池的正极说起(指名),你想说什么呢?

生:电从干电池的正极出来,经过导线运输到小电珠,再从小电珠的中一端通过导线,开关,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小电珠就亮了。

师(接着说):这样电不停地流动起来,小电珠才会发光。我们把流动的电叫做电流。电流走过的路叫做电路(边说边用电子白板点播多媒体课件:“电路”、“电流”、“电压”、“短路”。

[拓展与帮扶]……

在学生掌握了电流、电路的概念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一个小电珠,你能让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吗?先画图,再由组长领取小电珠,组内大家大胆试一试。

师:请已接亮小电珠的小组把你们画的电路图展示在一边。也请没有接亮的小组把图放在另一边,让我们帮助他们找找原因(用实物投影展示……)

分析原因后,未接亮小电珠的小组重新接亮。

[课外延伸]

1.小明的手电筒不亮了,你能帮他找找原因吗?

2.十字路口的交通要道亮的信号灯是怎样接的?查一查资料,并和父母一起探讨,能画出电路图吗?试试吧。

教学反思:

整节课,既源于教材,又拓展和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探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重点突出,难点迎刃而解,于境寓情,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层层深化。教学的有效性或许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 以人为本,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一是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本节课教材思路是先让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电线的名称及外观,然而指导探究小电珠发光的方法。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已认识了这些材料,知道将电池被导线连到电珠上就使小电珠发光。只是对这一些一知半解。针对学情,教师调整了教材呈现的顺序,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探索,使小电珠发亮的方法。满足了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二是要创设民主、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本课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试、画、想、议,教师只是为他们有序提供一套有结构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尝试、观察、讨论、思考中去感受,去体验,使整个教学过程“放得开,收得拢”,从而拓宽了教学过程的人本空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以操作实践为基础,适时恰当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决不是教师直接说教能得到的。应是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取的。本节课学生发现材料不够,先想“借”,后想到要几组合作,合作才能满足材料的需要,完成实验。在如此具体情境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再如,为使灯亮,学生进行了不断尝试,经历了猜想、实验、观察、分析、验证、归纳的过程,让思维发生碰撞,使能力得到了煅炼和提升,从而使教材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 以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夸美纽斯曾说过:“人人都有创新潜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位“小科学家”。本节课,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先是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接亮一个小电珠,接着增一电池,增一开关,最后让两电珠都亮。学生运用了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参与操作实践活动。自由探究,自由发现,教师只是“引”、“点”、“夸”,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三维目标”得到落实,创造潜能被有效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0dd31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a.html

《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