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3 00:25: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找单位1的方法,能否很快找到单位“1”。以前,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一直沿用一种老办法,让学生在关系句中找“是”、“占”、“比”和“相当于”等这些具有标识性的词,在它们的后面,或者在“的”字的前面找单位“1”,并且让学生当公式来记,在分析和理解分数应用题时套用。结果学生还不能正确找到单位“1”,解题时频频出错,使教学走入困境。后来为了寻求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坚持查找资料,反复思考,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时发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后来在单位“1”的教学中,大胆地尝试,革新自我,收到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抓基本概念,找根本,从深刻领会意义入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概念的教学中又明确指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二者的关系相当密切。为此,我让学生熟记分数的意义,以帮助理解单位“1”。分析、理解、寻找单位“1”,关键要看是把谁平均分。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34。修了多少千米?”(九年义务教材六年级数学十一册P16习四第1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画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达到体验。再分析“已经修了34”,就是把4千米路平均分成4份,修了的占其中的3份,这里要把计划修的4千米路平均分,所以“计划修路4米”是单位“1”。教学中反复应用,效果很不错
二、抓关系句,并补充完善关系句。
在实际教学中,分数应用题的叙述往往都不仅相同,也不像例题那么完整,许多习题省略了其中关键条件和问题的句子成份,造成学生理解、精选范本

.分析、解答的困难。为了消除学生的困惑,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补充、完善句子中缺省的成份,使其隐含的单位“1”凸现出来,学生分析、解答就容易多了。如“李师傅计划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完成了54,李师傅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六年级数学练习册P63题),辅导练习中,我首先提问:“李师傅实际完成了谁的54?”学生很快补充成“李师傅实际完成了计划的54”,接着提问:“把谁平均分?”这样,学生就很准确地找到了单位“1”。
三、比较分析,找出一题目与另一题目的异同点。
分数应用题中,有好多题型都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注意比较,就很难分辨清楚。
如:1)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吨,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2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
这两道题非常相似,学生难以分辨。为了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我主要抓住两个关系句中的“用去14吨”和“用去14”让学生分析、比较。
通过提问:1)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异同?(2)两道题各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多少?(3)一样吗?那里不一样?
以上几个问题,反复提问,反复练习,学生很快弄清了“用去14吨”是用去了1吨的14,而“用去14”,是用去了15吨的14二者采用的单位“1”不同。然后再引导学生画图比较,终于使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学会了找单位“1”的方法,从而掌握了分析、理解、解答分数精选范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f8802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8f.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