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11-03-07 11:3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

2)“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 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

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练习1 2009·重庆文综)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

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225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 列强焚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此时正值咸丰帝在位(1850~1861年)。

2、考点综合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包括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的侵略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表现为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主要的侵略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这一时期的列强侵华战争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命题视角一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重点有三:一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

响;二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三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抺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解析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疯狂地对外扩张,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费正清的观点没有点明鸦片战争的实质。

答案 B

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知在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部侵略(列强要求扩大侵略权益)反应迟钝,D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可以排除,瓜分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B错误;资本输出,垄断经济也是在19世纪末,C错误。答案 D

4.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 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

协定关税肇始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解析 本题以列强侵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条约的具体内容需要仔细辨别和识记,本题中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肇始于《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7.2009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 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 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归纳总结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练习1 2009·福建文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

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解析 本题试题难度不大,由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当时八路军主力集结地在陕北,结合地理知识,由陕北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要东渡黄河,BCD三项很容易排除。

练习3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②蒋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③全 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 ④蒋“假和平,真内战”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

解析 要注意右侧人物在桌上谈判的握手,及桌下拿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解析 B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劳工遗属请愿游行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款

据北方网2009810报道:82位被日本强掳的劳工幸存者及遗属从日本东京的社会文化会馆出发,进行向日本国会的请愿游行,要求日本政府就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强掳中国人押送日本的罪行进行道歉和赔款。从这一热点新闻切入,可对日本的侵华罪行进行考查。

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的重点有四:一是五四运动;二是红军长征;三是抗日战争;四是解放战争。

尝试命题2 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解决了关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①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②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问题,③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

误在中央的领导问题。”遵义会议解决的是(

A.①②③ B. C.②③ D.①③

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从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当代史学研究的新视角。

尝试命题3 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一次重大机遇

A.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D.1949年北平谈判

解析 1946年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是建立民主政治的一次机遇,但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破灭。

特别提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及三权分立的建国基本原则。在政体形式上,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使临时大总统处于受其他部门制约的地位。它的颁布,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为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练习4 2009·广东单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C.君主立宪政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回顾其

内容即可。

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百年历史风云,弹指一挥间。我们为何对100年前的这场革命念念不忘?因为它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得到了宣传和推广。从百年纪念这一热点切入,可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地考查。

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等角度评价和认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是先进的中国人用西方文明改造中国的一次伟大尝试。从这一视角去重新审视辛亥革命,可以得出许多新的认识,可以命出许多有新意的题目来。

尝试命题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解析 解答第(1)问要明确“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的真正含义,本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洋务运动采取了哪些发展近代工业的措施。第(2)问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第(3)问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袁世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

答案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建新式海军。

2)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

7.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

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

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10.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台湾“中央政府”亦每年举行庆典,“总统府”广场前会举办升旗典礼及“国庆”庆祝大会。这一节日主要是为纪念(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C.保路同志军起义 D.同盟会起义

解析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1010,“双十节”由此而来。

1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说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革命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c30451ad02de80d4d8408e.html

《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