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与无界综述

发布时间:17142175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认知语言中的“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这一对概念的提出最早是Bloomfiled ,他将普通名词分为无界名词与有界名词,也就相当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其区别特征是内部一致性、可拓展性、可复制性。而真正将“有界”与“无界”理论与中国语法结合的是沈家煊先生,他在1995《中国语文》的第五期上发表了“有界”“无界”这篇文章,“有界”“无界”理论从名词拓展到了动词、形容词,并列举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难以解释的问题,以有界与无界理论做了合理的诠释,自此,有界与无界理论开始广泛进入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
众多专家学者对有界与无界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方向都集中于有界与无界理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对有界名词无界名词分类标准的界定、有界无界理论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以及运用有界无界理论进行数量词对句法限制等问题的解释. (名词的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先生将事物名词的有界与无界区别特征概括为三点:一同质性二伸缩性三可重复性,与Bloomfiled的分类标准虽表述有异但实质大致相同。沈也提到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可数与不可数的对立。一些学者对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分类标准提出了不同意见,如龙涛先生提出有界无界名词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也要有“定型”判断,他以“纸”“布”“饭”“路”等为例(文中称为“纸”类名词)指出它们属于同质名词,却表示有界事物,证明沈的理论不全面,进而提出了“定型”理论,他提出现代汉语所表示的有界事物是一种空间外形突显、并且外形定型的事物,它可以包括同质的空间定型事物。

但显然这两种判断标准都不能将所有的名词准确的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分类。他们概述的大都是词汇范畴层面上的事物名词,而汉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事物名词。还有基于语境的汉语名词的有界与无界,主要以人的感知和认识为准,具有太多的主观性。如“一条路”按照沈家煊先生定性理论和龙涛先生的定型理论应该属于有界名词,而在胡振远、李浓著的文章里解释说,由于路的无限延伸性,那么它是无界名词。所以对所有名词进行有界与无界的划分是一个艰难的工作。
(二)动词的有界与无界
沈在分析动词的有界与无界时,主要强调了动词在时间上的有界与无界。认为有界动词与无界动词的对立与有界名词与无界名词的对立之间存在平行性,并将有内在终止点的动作叫做事件,将无内在终止点的动作成为活动。这一理论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笔者以为某些动作与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如
A1:在黑板上写字 B1:字写在黑板上
A2:在本子上画画 B2:画画在本子上
A3:在汽车上看书 B3:书看在汽车上
A4:在教室里吃东西 B4:东西吃在教室里
上面四组,前两组是可以转化的,后面两个却不可以说,我们说写、画在空间上是有界的,所以可以与有界的短语在黑板上、在本子上搭配,而看、吃在空间是无界的,不能与有界的在汽车上、在教室里搭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722ece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c.html

《有界与无界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