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
粟迎春
【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号】G2
【复印期号】200404
【原文出处】《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4期第3~6,10【作者简介】粟迎春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内容提要】西方发达国家对网络高技术占有垄断地位,通过网络宣传加紧进行思想文化
渗透;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互联网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阵地,改变西方国家独霸互联网的局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当代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对信息资源的争夺和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是当前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文化产品的传播,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西方国家凭借其占据的网络传播“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际舆论,另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倾销”它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产品。我国加入WTO以后,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机会将进一步增多,我国的思想文化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的巨大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意识形态的入侵和占领,要比军事入侵和占领更具危害性。因此,加强网络信息源建设,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阵地,改变西方国家独霸互联网的局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网上信息情况简析
互联网是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通过全球的信息资源和50多个国家的数百万个网点,汇聚了人类几乎全部有共用价值的信息,使人们与世界同步,了解全球最新的科技动态、热点、新闻。网络信息非常复杂,既有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信息,也有虚假的、消极颓废的、低级下流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总体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网上信息带有浓重的西方政治文化色彩
英语是电子文本最主要的语言,因而网上大部分信息打上了西方话语与西方文化的烙印。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的确,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的途径,

跨越了国界,跨越了信息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和隔阂,改善了人类信息环境,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一些国家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又给这些国家保持政治的独立、文化的独特带来了新的矛盾冲突与对抗。信息网络使西方的“文化殖民扩张”增添了翅膀,当年西方传教士传播所进行的艰苦跋涉,如今成了直抵桌面的信息网络。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网络宣传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明白地宣称:“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集权、政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具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由此可见,美国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其目的决不仅限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是企图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去支配全世界。正如“麦当劳”充当了美国饮食文化向全球扩张的急先锋一样,国际互联网也有可能或正在充当西方文化渗透的急先锋。网上各种立场的新闻报道、政治言论众多,其中不乏抵毁和歪曲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宣传。西方发达国家除了在网上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体制外,还竭力标榜其政治制度的合理与完善,妄图以他们的价值观念支配世界,使其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标准”。2、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发达国家对网络高技术占有垄断地位,网络中的信息交流失去了平等性,变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以美国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为例,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已经取代航空等行业,成为美国第一出口商品,占国际市场40%以上。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目前,美国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空间、时间、数量以及手段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传播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表的信息量的100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美国电影生产总量虽然只占世界6%-7%,却占据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此外,美国在100多个国家设立了200多个新闻处和2000多个宣传活动点,在80多个国家建立了图书馆,不遗余力地扩大其思想文化影响。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虽有很大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明显弱势:一是数量少、规模小。我国的网站仅占世界独立域名网站总数的0.07%,网络信息输出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进口流量占0.1%,而美国输出输入流量两项指标均超过85%;二是信息更新速度慢。我国70%的新闻宣传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基本上与原媒体发布的信息周期同步,少数网站甚至落后于原媒体,只有9%的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于原媒体的更新周期;三是访问次数少,影响力小。我国新闻宣传网站的日均页面访问量,影响比较大的网站能达到10万页次/日左右,最高的能达到200万页次/日左右。而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网站的日均页面访问量一般均在250-300万页次/日,CNN等知名网站的日均页面访问量已达到1000万页次/日。3、网上信息缺乏严谨性、深刻性、权威性
由于网上文章的著作权、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而真正有价值的资料,所有者并不愿意放到网上去。从这方面讲,网络上的学术前沿资料还不如书籍、刊物多。网络并不能替代书籍,那种认为网上无所不有的观点太过乐观。对于评估制度不健全、审查程序不完备、几乎人人都可以发表文章的网络来说,其提供的信

息、资料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值得考虑。网络上的文章良莠混杂,给读者甄别带来困难。网站的变更和消亡速度非常快。目前正是大浪淘沙的时候,投资人对等待回报已无耐心;大批网站面临倒闭,网站服务不连贯,无效链接等问题造成网上资料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
4、网上存在大量垃圾信息、冗余过时信息、虚假信息和不法信息垃圾信息即网上毫无利用价值的信息,是由发布者有意或无意生成的。如内容重复或毫无内容并反复发送、导致网络拥塞的垃圾邮件,未征得用户许可向网络用户广播式传送的广告或类似宣传的信息,借助网络用户浏览时自动链接非用户需要的网络信息等。冗余过时信息是网络空间新陈代谢的产物。网络的时效性是网络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大特点,但在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反复、大量地传播过时、无效的冗余信息,这些信息不但降低了人们利用网络工作的效率,也扰乱了人们网上正常的工作秩序。虚假信息即故意或过失散布、未经核实的、与客观事实相悖、具有欺骗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容易对网民产生误导。事实上,由于网络信息流动速度快,极易造成以讹传讹,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不法信息包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种族歧视信息等。
另外,网上还存在一些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这类信息虽然不多,但其造成的危害却远远超过黄色信息。一些国家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反动信息制造政治谣言,破坏别国社会稳定;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侵犯别国主权,破坏国家安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突破层层保密网,进入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进行隐蔽的破坏。在中国,有的非法组织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传达指令,兴风作浪。譬如嚣张一时的法轮功组织首领李洪志,就多次在互联网上或大肆传播“法轮大法”歪理邪说,毒害网民;或发布所谓“经文”妖言惑众,煽动闹事。这些信息垃圾如果长期在网上“流通”,必将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误导。若不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当,很可能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危害。二、网络信息源建设的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开发
当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偏少,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是微乎其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大力开发反映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息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占领网络阵地。
(1加强中文界面网络信息的输出。首先,要加大国内各网站的正面宣传力度,积极传播介绍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文化成果,介绍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并注意正确引导。对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大局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及时加以评论、引导,确保正确的理论导向。其次,要扶持更多的新闻、宣传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社会主义的理想、观念抢占网络阵地。第三,要积极利用公益资源,在宣传部门和社会公益性机构如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中设立网络工作站,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公益服务结合在一起,使海内外网络使用者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文化历史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更多的机会听到更多的正面信息。第四,通过特定网站的链接,如与其他教育网站、行业性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增加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80c44bc850ad02de804126.html

《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