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文章 - 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11-11-17 18:10: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时事评论文章

灾难是真实的、悲剧是真实的、需求是真实的,人们可以放心地投入金钱、热情,乃至鲜血。

曾有人调侃说:天天泡微博,不免让人忧心忡忡甚至灰心丧气;反之如果三天逃离微博,会觉得世界和生活其实都还不错。

任何调侃都难免偏颇,却又往往敏感地切中某种真相。作为最随性表达的平台,微博从登陆中国开始,就部分地扮演了减压阀的功能,微博上集中表达的偏执、极端的不信任情绪,恰恰是最容易喷薄而出的那部分戾气。如果仅仅以这股气流的强度、成分,判断当下中国社会的整体民意指向,则可能偏颇地陷入绝望,这或许就是有些人宁肯逃离微博的原因。

然而,越是极端的表达,越可能是冰山上最尖的锐角,没有显露出来的部分虽然可能比较敦厚,却可能为露在水面上的锐角提供着基础和动力,同样值得高度重视。因此,不管微博上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情绪显得多么极端、偏执,都不能单纯地看成一小撮人的故意找茬,也不该悲观地认定活跃于微博的群体,就是一群对社会、对他人彻底失去了信任,甚至刻意摆出我不相信姿态的情绪狂徒,却必须仔细分析支撑着这种不信任情绪的社会成因和社会情绪,并找到逐步化解的途径。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过微博重新观察中国人信任机制、信任现状的契机。微博所具有的传播、动员功能,不仅使其成为“7·23”事故第一信息的发布者,还迅速凝聚起全国公众对死伤者的关心,并动员起实际的救助行动。两天来活跃于事故救援现场的志愿者,及在医院里排成长龙等待无偿献血的温州市民中,很多都是透过微博获知消息并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的。而他们的行动,则又反馈到微博的虚拟世界中,引发又一波动员、赞美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充盈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救助和信任。

失去信任的社会是脆弱而危险的社会,失去对他人信任的个人,则是痛苦和无望的个人。从这个角度观察,一个在微博上宣泄着对他人、对社会不信任情绪的网友,其实都被他所宣泄的情绪所啮噬和伤害着,他未尝不期待着有一件可信之事、一个可信之人,帮助他恢复对他人的信任。也恰是从这个角度观察,才能体会到“7·23”事故后的一条求救微博,何以引来那么多的响应——灾难是真实的、悲剧是真实的、需求是真实的,人们可以放心地投入金钱、热情,乃至鲜血。

可见,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任,至少没有失去信任的愿望和能力,只是由于太多腐败、虚假、欺骗,让我们的信任暂时无处安放。每个表达着不信任情绪的人,或许都在渴望着有更多的机会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重建信任。

必须承认,彻底破坏一个社会的信任基础,其实并不那么容易,而重建信任基础,却又难过十倍。正如两列动车的追尾,几乎彻底粉碎了此前铁路官员、专家有关高铁安全的所有承诺。要恢复公众曾经有过的对高铁的脆弱的信任,仅靠专家们的再次论证,或铁道部发言人再次宣称我相信显然远远不够,只有高铁今后长时间的安全运营,才可能说服公众逐渐恢复对高铁的信心。至于让公众从头建立对铁路官员、专家们的信任,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曾经就高铁安全所做出的承诺,使他们比高铁本身更难以自证清白。

“7·23”事故和温州医院里排队献血的长龙,是两个不同的缩影,代表着中国人信任机制的两个不同走向。

上周六晚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事故,成为国人揪心的重大新闻事件。截至昨晚,有关方面发布的消息称,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35人,约200人受伤。现实是残酷的,也再一次把公共安全问题摆到我们面前。

重大灾难面前,总能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事故发生后,由于当地医院一度血液告急,当地市民纷纷自发赶赴医院无偿献血,现场排队的场景令人动容;而一些当地义工组织也第一时间组织车队协助死伤者家属赶赴现场。此外,微博也在行动,无数寻人信息在微博上广泛传播,以乘数效应发挥着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一时间的救援,第一时间的关爱,让抢救生命成为各方不约而同的本能反应,生命至上理念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高效的救援固然令人欣慰,先进的技术固然值得自豪,但发生乘客重大伤亡的惨剧更让人警省。近期,一些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让一些鲜活的生命猝然消逝、为人们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痛,这种现实警示我们: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仅应体现在事后救援中,更应体现在行业运行的理念中,落实于每个具体行动,从安全规章的严格遵守、监督检查的细致落实,到隐患问题的彻底排除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体现出这种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唯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杜绝侥幸心理,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正如事故发生后新华社记者所指出:纵观近期各类安全事故中,或现极端天气下应对不力的影子,或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监督疏漏的隐患,最终无不导致严重后果。这种提醒,触及实质,发人深省。

公众的如潮爱心与各种角度的关注,表明这一事故非比寻常,它不仅再次激起人们的爱心,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高度诉求。失去的生命无法重生,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一次次的安全事故警示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风险总是累积于麻痹大意时,只有从理念上重视起来,把问题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让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尽一切可能避免惨剧发生。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后续救援、善后处理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事故原因也在一步步查找之中。我们发自内心地祝愿伤者尽快脱离危险、早日康复,发自内心地希望相关部门认真查找事故原因,有效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毕竟,生命无价。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

放慢脚步不是减少事故的惟一办法,我们必须用如下方式告慰温州动车事故遇难者。

改变行政垄断市场诞生的摇摇欲坠的经济奇迹,让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

高铁是中国集全国之力打造的奇迹,是新时代的卫星工程。不论资金多寡、不论投资效率,在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推动下,高铁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重要的推手。

中国的工程建设体制是最糟糕的行政集权下的局部市场化。

市场化以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为标志,中国高铁融资、建设方面以市场化为名集聚社会资源,却没有让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更没有向市场让度红利分配权、管理权,一切利益在体制内部分配。

一位资深铁路工程师表示,工程建设的模式无非两种,市场和计划。中国没有实行市场化,却有自己的质量保障方式。以往靠部门内部的官僚程序进行制衡,铁道路内部的规划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互相箝制,往上一层各部委之间出于权力考量、出于本部门管理范围的扩张互相箝制。但目前却陷入非市场与非计划的尴尬境地,市场化改革没有根本推进,而部门内部的各种子公司、孙公司如各大设计院、施工公司以及监理公司都需要去铁道部竞标,以市场化为名坐收垄断红利。

温州动车事故中饱受质疑的行车安全监控由四家公司各据一方。铁道部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铁路部门对行业产品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生产企业的规模、经营实力等方面……还表现在对行业企业、行业产品进入国家铁路市场采取了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并通过一些行业管理政策来调节行业产品的供应。”跨入门槛之后的高利润,使得铁路各分拆项目的招投标常常变成各企业的勾兑狂欢。据媒体披露,依靠垄断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进入资本市场的A股上市公司世纪瑞尔,其高层有着不小的来头,与铁路部门和央企等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根据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预测,2008年至2012年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08%,整个“十一五”期间,铁道部针对铁路信号和通信系统的投资在450亿元左右。450亿都将是名单上的企业的囊中之物。

告慰遇难者,我们还应改变官僚式的管理体制。

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系统却有全球落后的管理系统,其结果必然是脱轨、沉沦,见证人间悲剧。

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称为安全可靠的高铁具有多重安全装置,既有防止列车追尾的闭塞区间,也有负责列车运行监视、车次号追踪、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和临时限速设置等功能的铁路调度指挥中枢,铁路,针对雷电气候在车体上装上避雷针。全部电子装置可与航空安全媲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则是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运行系统(CTCS)自动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三个部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像是一只独立的眼睛,全程监控以上信号系统发生的所有过程。即便电子系统失灵,还有手动装置,但在此次事故中,却令人惊奇地全部失灵。

碑,在我国,有特定的含义。树碑,本身就带有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所刻之人、所记之事,有意义,应当铭刻,值得颂扬。正因此,哈尔滨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引来广泛质疑。

和平共处是外交政策,善待友邻是文化传统。不仅是对开拓团,即便是对日本兵,收拾残骨、善加埋葬,也是从对生命尊重出发的应有之义。建立公墓等,足以显示我们以德报怨的胸襟,足以彰显我们和平友好的姿态。

对于开拓团,历史早已辨明,他们是随日本武装侵略而来,行的是食利侵略之举。虽然很多成为失败又悲剧的移民,然而将这样实为殖民者的开拓者,铭于纪念石碑,已经超出了尊重生命、记录历史之意,反而有了颂扬的意味,实在于理有悖、于情难容。

当地相关负责人称,这不是碑,是记载亡者名录的。碑,原本就不只有一种形式。更何况,判明一个建筑的性质,不在其形态,而在其功能。刻上名字、记上事由,本身已有纪念之义,况且还有送花、悼缅之举。不承认是碑,难以服众。

铭刻于石,是为永志不忘。德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位于柏林市中心,2700多块水泥墩,占据1.9万平方米土地。按照德国官方说法,这不仅是纪念600万犹太亡灵,而且提醒所有人记得当年的黑暗,永远对法西斯幽灵保持警惕。我国很多地方,也都有意在牢记历史、矢志复兴的·一八国耻纪念碑。然而,在为开拓团所立的碑上,却难以见到这样的意象和意向,反而是壮丽堂皇到了让人不舒服的地步,难免会让人猜测其后的动机。

对于立碑的初衷,不便妄加揣测。但这一举动背后,却是如何认识历史的大问题。我们对生命表示最高的尊重,这也是现代文明最基本的特征,但对于个体生命背后的行为和选择,我们却不能不保持警醒。

为开拓团立碑之事,在某种程度上越过了边界。在辩称尊重生命、和平意愿的同时,是否有意选择忘记所铭刻的这一群人曾有违国际社会基本伦理、现代文明基本原则?对此举,可以有各种辩解,也能做不同解读,但最基本的,却是历史观念的混乱、底层价值的迷失。

的确,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如果因为种种原因而模糊了历史的价值取向,丧失对历史的基本判断,只会混淆视听,丢掉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将实为殖民者的开拓者,铭于纪念石碑,实在于理有悖、于情难容。在辩称尊重生命、和平意愿的同时,是否有意选择忘记所铭刻的这一群人曾有违国际社会基本伦理、现代文明基日本满洲开拓团是日本军国主义造的孽,无需中国人来纪念他们。

黑龙江方正县政府在一片日本人公墓旁,投资建了一块不小的碑,中国传统的琉瓦结构,碑的上首,几个大字赫然在目: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下面是密麻麻的日本人名字。据说,这是日本投降时,集中在方正的5000死亡的开拓团成员的一小部分名单。

当然,死去的人,拥有一块刻有其名字的石碑,并不过分。但是,这些人的身份有些特殊,他们是当年的日本满洲开拓团的成员。日本的满洲开拓团,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由日本关东军组织实施的武装殖民团体。开始几批都是武装团,后来虽然号称从复员军人为主的武装团转为农民为主的农业团,但开拓团始终都是军事化的编制,一直拥有武装。

他们在殖民过程中,不仅掠夺了中国人的大量田产,而且变成了所谓满洲国的统治者、上等人,高度参与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民众的压迫,一直就是日本军队控制东北和镇压民众反抗的辅助力量,可以说属于一种半军事化的侵略团体。他们中间,有的人还参与过对抗联的围剿。

尽管日本战败之后,开拓团的团民,尤其那些老弱妇孺,境遇很悲惨,大量死于非命,但是,就像死于中国战场的日本士兵一样,都是日本军国主义造的孽,不能把账算到中国人头上,也无需中国人来纪念他们。

作为一个在这场延续了14年侵略战争的受害国,当然不可能、也不应纪念侵略一方在自己国土上的死难者。况且,这些人还属于一个准侵略团体。尽管死者中,有些人只是妇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罪过,但即使要纪念,也是日本方面的事。即便如此,如果日本方面高调地把他们侵略中国的战犯的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中国人依然不能容忍。

作为中国人来说,由政府在自己国土上立这样一座碑,带有明显的纪念色彩,对于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战争死难者来说,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方正县说,立碑带有反思战争向往和平的意思。但从看到的照片上,我们没看到有这样的说明。而这座碑,又足够高大宏丽,让人看了不舒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80bdef172ded630b1cb64e.html

《时事评论文章 - 思想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