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灯下漫笔2

发布时间:2020-02-08 17:4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灯下漫笔》教学设计

重庆市江北中学 黄柏林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一、三维目标:

1、品味揣摩全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2、掌握课文“由小及大”的写作特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学习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整体思路:

以题解作为课文的导入,通过提问鲁迅先生的“独有发现”切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作者观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进而启示学生互动合作,解剖社会、解剖自我,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道德素质。根据情况,可安排2-3课时完成。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

同学们,鲁迅先生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日本作家增田涉也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是啊,他爱透过浓黑的夜幕冷静的观察周围的现实,理性的分析黑夜的本质,“漫漫”的内容,“漫漫”的心绪,融进悲凉的灯光里,给人们带来些许光明,去发现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中独有的现象,给人们留下冷峻的思索。那么,请问: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发现了社会历史中独有的什么现象?(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大家用五分钟时间阅读全文,思考前面的问题,准备作答。可略作交流。(书:现象)

明确: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板书:变成奴隶 万分喜欢)

追问:奴隶是什么样的?为何“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呢?

2、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在文中找寻依据。

明确:(1)、“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或“略等

一、着力语文教学的文化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疑激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一)这样导入,便于设疑,培养探究能力。(也可以由鲁迅先生作品中典型形象导入,点明本文写作意图,直入主题,进行文本解读。也可以由郁达夫《怀鲁迅》中“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一段话导入,紧扣奴性,解读文本。)

(二)

1、以疑激趣,以朗读作平台,初步进入文本。

(也可以答作“想做奴隶而不得,暂时坐稳了奴隶”,如此,就应扣住两方面解读文本。)

于牛马的价格”…….

(2)a“究竟已等于牛马的价格......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第5段)

b百姓就期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

c百姓就期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第8段)

d“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

e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追问: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国民内心深处的奴性心理,同时,又反映出我国历史上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在“一治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两种时代循环的历史怪现象。(板书:奴性 想做奴隶而不得 暂时做稳了奴隶)

小结:可见,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奴隶,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万姓胪欢”。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社会历史就是这么两个时代的循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追问: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

(板书:人的价格)

追问:同学们,你对人的价格是怎样理解的?

(说明:这一问答案不统一,不局限于奴性人格,可正面列举事例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品析:

3、朗读第5—9段,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1)朗读第七段,思考:本段“人的价格”应如何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

明确:a这里“人的价格”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b本段揭示了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

2、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再追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对人格的理解是教学难点,意在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由于传统文化中就没有“人格”“尊严”的概念,国民的思想基因中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学生的见解如何是无关紧要的,在不同见解的交锋中,自然会有真知灼见。

(三)

3、“品味语言,感受思想”“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讽刺国民的麻木不仁,批判国民缺少反抗精神。关

键词语:中立,杀掠,希望,决定。

(补充:回忆张养浩《山坡羊.关怀古》,强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组朗读5689四段,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估计有如下问题:

a、 第五段,“究竟”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究竟”,副词,毕竟的意思。联系前文“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就“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我们知道作者在这里愤怒的抨击了封建暴政,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了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b、 第六段,“这一个小玩意”指什么?

明确:是指“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然后给予人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c、 第八段,黄巢、张献忠都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为什么把他们写成了领头“作乱人物”?

明确: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并不能真正替天行道,解民倒悬,建立平等天国,而只会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也就是鲁迅说的“给‘主子’清道辟路”,为日后的“圣天子”的统治驱除顽敌,扫清障碍。

d、第九段,为什么说“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明确:这就充分揭示了国民的奴性心理,表现了国民只希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了奴隶规则,便“万姓胪欢”了。

4、印发或利用多媒体展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阅读分析文中刻画的奴才形象,进一步理解国民的奴性心理。

明确: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小结:通过以上的阅读鉴赏,我们充分感受到鲁迅深深的爱国情怀。安永兴在《走向鲁迅的初级阶段》中说:“鲁迅的爱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我们民族自身劣根性的彻底否定上。举凡奴性、惰性、愚昧、麻木、怯懦、巧滑、中庸、投机、残忍、虚伪、吹牛、撒谎、健忘、盲从、敷衍、偷生、自欺欺人、粉饰太平、怯于外斗而勇于

1)这一补充很有必要,可以拓宽学生思维视野。

2)自主质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探究中,又可以培养“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习惯。

4、这是拓展阅读,可以通过对比阅读以文解文,引申拓展,增大教学容量,开拓思维空间,提升思想认识。

内争、用瞒和骗造出许多奇妙的逃路、‘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奴性十足’,以及求神拜佛、扶乩打拳等等,都在他那锋利无比的解剖下无处藏身。”

(板书:劣根性)

5、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学学鲁迅先生进行自我解剖——21世纪的我们还有奴性吗?

(有理即可。可以让学生广开言路。)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言,我们应该正视现实,严于解剖自我,革除奴性。在80年代,台湾作家柏杨写了一部《丑陋的中国人》,深入的剖析了现代人的奴性心理。请在课外读一读,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解剖自我,规划美好人生。

6、作者在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后,思路又回到了现实中。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最后三段,探讨下列问题。

1)在作者眼里,当时的现实是怎样一个时代?

明确:仍是一个强盗官兵交互为祸的时代,老百姓仍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境地。

追问:从哪些词语中可以表现出来?

明确:“莫名其妙”“迁”“避”“比较的‘稳’”。

(补充: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2)“迁”“避”“比较的‘稳’”,不过是“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这是鲁迅先生所坚决否定的。那么,先生所力倡创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是否《而已集》中提到的“革新”?为什么?

明确: 是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这是与所谓“革新”的时代不相同的时代。因为,“革新”的时代不过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第三样时代”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

追问:“第三样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明确:a是指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总之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b消灭了奴性的时代。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聂绀弩的《我若为王》,作者那种铲除奴性的大无畏精神,至今还记忆犹新。所以,鲁迅所谓“第三样时代”,其实应该是消灭了奴性的时代;因为只有消灭了奴性,国民才可能真正走出历史的泥潭,国家才可能真正走出历史循环的怪圈。

5、“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这一延伸设计,其意就在于实现这一目标。

6

1)此补充在于对比拓展,帮助后面理解“第三样时代”。

2)这一追问,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深入探究的意识。学生的回答可以不确定,特别是b项回答,若学生未涉及,老师可以点一点,这是一个新思路,它关注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追问:你认为今天的我国,实现了“第三样时代”吗?

(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老师应把握一个原则:什么时候,真正争取到了“人”的价格了,也就迎来了“第三样时代”。

(四)、课堂一练:

7、课文开头写的是生活小事,似与文章内容无关,可否对文章作如下改动,为什么?

13段删掉,第四段改成“看见现实的人们,我突然起了一种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明确:不可以。一方面,原文开头切合文题中“漫笔”,“漫漫”的内容,“漫漫”的心绪;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由小及大”的写法。开头部分是文章的引子,由小事引出“漫笔”的话题——“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从文意上看,它首先揭示了“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的社会根源——袁世凯想做皇帝,一个“想”形象地揭露了甚嚣尘上的封建势力妄图开历史倒车的险恶用心;“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一个“溜”字含蓄的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彻底性,交待了袁世凯阴谋得逞的原因;表明复古主义其实和袁世凯是一丘之貉,他们都企图将广大人民“变成奴隶”。同时,换现银后,“沉甸甸的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形象的暗示了国民的奴性心理。

(板书:由小及大 引子 原因

(五)、总结:

鲁迅先生在本文中,采用“由小及大”的写法,叙议结合,把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化在情感之中,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0个字,高度浓缩的概括了千百万中国人所经过的历史,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旧中国的本质;悲愤地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一治一乱”循环的怪现状,深情的呼唤、号召中国的青年,创造一个全新的“第三样时代”。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决心根除“奴性心理”,逐21世纪世界之潮流,一个全新的时代必将属于我们!

(板书:情理交融 号召)

(六)、课外练习:

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参考答案:(1)思考中国历史,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2)思考国民想问题,批判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只要从以上两方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四)

7、本练习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是对学习能力的检测。同时,又是对本文“由小及大”写法的理解掌握。

(五)目的是通过总结,再一次在学生心中掀起波澜,激发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六)目的在于巩固提高。

(七)、板书设计

灯下漫笔

现实 历史 现实

(引子) (观点) (号召)

对钞 现象(治 乱) 不满

做不成奴隶

变奴隶 本质

做稳了奴隶 创造(

三样时代)

原因 批专制,揭奴性 出路

(由小及大) 情理交融 画龙点睛

附:

联系电话:131********

电子邮箱:jbzxhbl@yeah.net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e404a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1.html

《高二语文教案:灯下漫笔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