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年级写字课笔顺教学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14 13:0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低年级写字课笔顺教学的一些困惑和思考

关键词:低年级 笔顺教学 困惑 思考

摘要:写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我们老师也一直强调并要求学生按照每个字的笔画顺序来写,可是,在进行笔顺教学时,我对部分汉字的笔顺存在着许多困惑……

正文:

我国汉字历来以间架合理、结构匀称、字形美观而著称。语文教学历来也重视汉字的书写,对笔画笔顺的规则要求也非常严格。《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规定了笔顺的基本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等。可以说,这些规则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依据。

我们知道,每个汉字都有它的书写顺序,小学低年级对学生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为了让学生规范写字,养成正确书写汉字顺序的习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按笔顺正确书写。但是我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却发现有些汉字的书写似乎并无规律可循,有些形近的字书写顺序也截然不同,这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让我感到极其的困惑。

一、“里”和“果”的笔顺。这两个生字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在同一课进行教学的,也许编者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区别两个字的笔顺。“果”字是先写“日”第五笔为“横”,“里”字的笔顺也是先写“日”,而第五笔却为“竖”。这样也就相当于把“果”字分为“日”和“木”,而把“里”字分为“甲”和“二”。但我觉得既然“果”可以分为“日”和“木”, 而“里”为什么不能分为“日”和“土”呢?两个字都先写“日”,第五笔都为“横”,这样写的话就比较有规律。因为我认为写字教学都应该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来进行,而学生根据这样的规律不仅好写也更好记忆。但教材偏偏要把“里”字分为“甲”和“二”,而“甲”字要到二年级上学期才要求学生会写,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笔顺很不合理。我们经常告诉学生找规律识字写字,可这个规律却无处可寻。在上课时老师向学生讲不明白,只能硬性强调,而学生在写的时候也经常不按笔顺来写,所以我总感觉很无奈。

二、“九”和“万”的笔顺。

一直以来,我写“九”,第一笔先写“撇”;写“万”最后一笔再写“撇”,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最近和同事谈起一些字的笔顺,才觉得有些不合理。

  先说“九”。这里面有一个先写“撇”,还是先写“横折弯钩”的问题。人教版《语文》第一册中是先写“撇”,可有些学生和有些教师却习惯先写“横折弯钩”。想来也有道理。这道理也许在:笔顺规则中有先横后竖。尽管“横折弯钩”不同于“横”,但是它的起笔毕竟是“横”,写“十”的时候先写“横”,写“力”的时候先写“横折钩”。“力”中的“横折钩”与“九”中的“横折弯钩”,除了“钩”的方向不同,其他基本相同。如果承认“力”的笔顺正确,那么写“九”也应该后写“撇”。五笔中“撇”是“竖”的变形,按先横后竖的原则,也应该先横后撇。所以从中可以得出一条规律:前两笔中有“撇”和“横折某”相交时,先写带“横折”的。这样“十”“力”“九”的笔顺就一致了。

  再说“万”。这里有一个写完“横”之后,是先写“撇”还是先写“横折钩”的问题。《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中的规定是“横”下先写“横折钩”。个人认为,“撇”与“横折钩”不相交,没有必要先写“横折钩”。这种不相交的,谁在左就应该先写谁,比如“句”先写“小撇”;再如“月”先写“竖撇”;再比如“象”字的前两笔是“撇横撇”。而写“刀”后写“撇”是因为“撇”在“横折钩”的“横”之下;同样写“乃”后写“撇”,是因为“撇”在“横折折折钩”的“横”之下。由“句”“月”“象”的第一笔推出:“撇”和带有“横”的折不相交,如果折中的“横”不覆盖“撇”,应该先写“撇”。据此“万”的第二笔应该是“撇”。同样,“方”字也应该这样先写 “撇”,那么,“句”“月”“象”“万”“方”等字中“撇”的笔顺规则就一致了。

三、“心”和“必”的笔顺。“心”字和“必”字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撇。“心”字的笔顺:“点-竖弯钩--点”;而“必”字的笔顺:“左边的一点,竖弯钩,中间的一点,长撇,右边的一点”。这样的写法我认为不太合理。我们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来进行,写这个“必”字,我认为最方便的写法就是先写“心”再写一撇,因为学生已经会写“心”字,再多加一撇,这样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又要去先写撇最后才写点,这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吗?说实话,即使老师再怎么强调,学生也很难按照那样的笔顺来写的,因为他们写“心”字已经行成了习惯,要改过来真的很困难。

四、“乃”和“及”的笔顺。

在教学“乃、及”时,“乃”字的笔顺为“横折折折钩”、“撇”,而“及”字的笔顺却为先写“撇”再“横折折撇”、“捺”。两者字形相近,而“及”字为什么不能先写“横折折撇”呢?这样书写不是更有规律吗?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为书法做铺垫。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乃”字因为写完后不用回笔,要使最后一笔“撇”现出笔锋,所以先写“撇”前的一笔,但是“及”,尤其是草书里,写完“横折折撇”还要回笔写“撇”和“捺”的话,字就很乱了,所以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最后回笔写“捺”。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解释过于深奥,所以只能做硬性强调,老师也很无奈。我想硬笔的书写笔顺到底有没有必要和毛笔书写的笔顺一致?如果能分开来规定会不会更合理一些呢?

五、“为”和“办”的笔顺。这两个字同样都是“力”字加两点,但笔顺却截然不同。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办的笔顺是:“先撇、横折钩、左点、右点”。这两个字的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认为都应该是在“力”字的基础来进行教学的,而力字的笔顺是:先“横折钩”再“撇”。可这两个字的笔顺却和“力”字的笔顺截然相反,这让我们老师怎么解释呢?所以我认为不管是“为”字还是“办”字,都应该先写“力”字在写两点。有了一定的规律,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记忆和书写。

六、“片”字的笔顺。“片”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个人认为这样的写法不太合理。“片”字的右上部是一横加一短竖,和 “十”字差不多,而“十”字的笔顺是:先横后竖。为什么“片”字不能按照这样的书写顺序来写呢?因为我发现学生在进行书写“片”字时,先写上面的短竖很别扭,而且写的很不好看,但先写横再写竖就顺手多了,并且无论是占格还是字的结构感觉都很好。

七、“车”和“牛”字在做偏旁时笔顺都变了。

一个字单独成字和作偏旁时笔顺不相同的,只有两个字:“牛”字和“车”字。“牛”字的笔顺:撇-横-横-竖”;“牛字旁”的笔顺:“撇-横-竖-横(注意最后一横要写作上提)”;“车”字的笔顺:横、撇折、横、竖。“车字旁”的笔顺却是“横、撇折、竖、提(注意最后一横要写作上提)”。

这两个字在作偏旁时之所以要改变笔顺的解释是:因为底下一横要改为提并作为末笔,这样便使整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得到了呼应,书写起来也顺手。如:“牧”、“物”、“轧”、“软”等。但如果“车”不作左偏旁而处在一个字的右边或上下方时,则笔顺与单独写时相同,如:“阵”、“连”、“军”、“库”、“挥”等。

除了“牛”和“车”之外,其余所有的字不管单独成字还是作偏旁,笔顺是完全一致的。但我真有点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为了使字写得好看笔顺都要变吗?难道就不能进行统一吗?如:“牛”字可以是:“撇---横”,而“车”字可以是:“横-撇折--横”。这样不是更合理吗?

八、还有争议比较多的“忄”旁和“火”字的笔顺。

先说“忄”旁。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两首》,我在指导学生写“忙”字,这是学生第一次写“忄”旁的字,我特别强调“忄”的笔顺是“点、竖、点”,我常写的笔顺是“竖、点、点”,教学后才改过来。可在与同事交流得知我又错了,现在的笔顺又改为“点、点、竖”。我不禁有些茫然,前两种写法尚可解释为“先中间后两边”和“从左到右”,而现在的笔顺却是“先两边后中间”,这新的笔顺从何而来?再者,笔顺改来改去有什么价值吗?“小”字和“忄”结构如此相似,我认为从点画结构安排、书写习惯(如写“小、尖、常”)以及笔顺规则来说,按“竖、点、点”写似乎更自然。

再说“火”字,“火”字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寓意是:人字是中间的大火,其它两点就是旁的小火。而“火”字现在的笔顺是:“点-点-撇-捺”。我是这样想的,“人”字相当于是一堆柴,要先把柴点着了才能燃起两点小火来,所以我认为怎么也不该写两个小点呀?如果先写中间的“人”字,在写上面的两点,我就可以告诉学生,要先放柴才能烧起火来,这样不是很好记忆吗?再说学生是先学“人”字再学“火”字,而且在同一课学习,这样学生知道“火”字是先写“人”字再加上两点,这样来学习“火”字,我想孩子们肯定记得更牢。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认为汉字在按照基本规律书写的同时,对部分汉字的笔顺,应遵循类同部件一致、笔画连接顺当书写便捷的原则。实际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很少按照笔顺机械地写,我们教师在强调笔顺,但学生却在实践中怎么顺手怎么写。作为教师,我们理应担负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责任,既然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就应该据此教学,强求学生虽无必要,但我们的教学却不能马虎。可是想想,其实汉字的笔画名称和笔顺都是约定俗成的一些知识,绝不是不可侵犯的科学体系,为此,我认为没有必要严丝合缝地对待它,只要学生能够把汉字写准写好就可以,当然掌握一些基本的笔顺方法是更好的。再者,其实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写同一个字,有时他们书写的笔顺也各不相同,可他们的字也都写得十分好看。还有很多人字写的行云流水,十分漂亮,但是细看笔顺却也不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是要注意笔画教学,但有些笔画是否可以灵活一些呢?但是这样的话又牵扯到一个考试的问题。低年级不管是练习还是考试都会要求写一些字的笔顺,这也是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答案只是唯一的。所以,也只好让学生死记书上的了,这样学生很累但又很无奈。

当然,专家研究而确定的笔顺肯定有其道理与依据,可从实践来看教师的困惑之处也是学生常常易错的地方。同时社会的发展又要求汉字笔顺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满足汉字研究、汉字教学、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和辞书编纂等方面的需要。本人以为规范汉字的笔顺是有必要的,但并不是有了笔顺规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而是要真正让学生在实际书写中感到方便、自然,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期待对现行规范笔顺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多进行调研,从实际出发,切实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4d0cda5f0e7cd18525362c.html

《对低年级写字课笔顺教学的一些困惑和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