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发布时间:2015-10-24 05:16: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作者:刘春燕

来源:《教育视界》2015年第02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探究型学习,改变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课文的有关问题产生疑问,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又反映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原来的接受型学习为探究型学习,改变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怀疑的传统习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课文的有关问题产生疑问,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解决问题。通过实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时,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所以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1、参与方式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须得通过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在理解旧知的基础上从新构建新知。布鲁纳也反复强调,最好把人当作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人。他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习得语文知识及其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参与。在语文课堂控制中,最充分地运用参与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实践活动,奋发学习心态,体现群体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dd754b195f312b3069a55a.html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