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教案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4 01:23: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登鹳雀楼》的教案_模板

  《登鹳雀楼》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

  2. 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二, 自渎课文

  1. 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 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3. 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生生字

  1. 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

  2. (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3. 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

  4. 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三,写字教学

  1. 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 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 :”,”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右边,上下各半.”最后一笔是捺,”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 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 学会,,,”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

  2.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千里”“”“各是什么意思 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 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 诗人看到了什么 (板书:白日 黄河 )

  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教材分析:

 

《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引发学生主动留心身边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生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5、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半部,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赴快找出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6、再读课义,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宁,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学生描红、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本课共八行,六句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祖国为主线贯穿课文,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重视语感训练。

二、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课文语境中及脱离课文语境时识别小彩笔、五颜六色、鲜艳、蓝色、金鸡、祖国、江山”7个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笔、画”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喜爱小彩笔,体会祖国的美丽。能模仿课文句型拓展想象。

3、情感与态度: 体会色彩的美丽和神奇,对身边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关注欲望,更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支持环境:一年级小班(33人,7个小组);多媒体设备;彩笔;画纸

 设计理念:

1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我力图让孩子真正有所得,就要回归儿童生活经验的起点。字词上,对已学过的要进行复习认读;对新出现的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本自身的乐趣,争取当堂巩固。.课件的使用力争是真正有效的,对语言无法表述的祖国江山,直观的视觉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难点。

2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本课便是一篇与美术学科以及自然地理联系密切的课文。基于此认识,我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尝试用画画的方法来帮助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但又不脱离文本,甚至利用文本来作画。

3       创设课堂合作交流,愉快学习的氛围:

课文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感情基调是高兴,充满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在一起读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调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愉快的感觉。

 

     预设教学过程:

教学材料与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问话举例:上课前,蒋老师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好不好?是什么?(出示实物)你看见有多少种颜色呀?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呢?这一支呢?还有?

这么多的颜色真可以说是——五颜六色

 (好!)

(小彩笔、水彩笔、……

(十二种)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

(五颜六色)

  

 

教师引导

 

实物提醒

  

 

 

导向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

 

(二)   展开:

师生互动历程: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写小彩笔的儿歌,题目你会读吗?(出示)

2、学写字。(笔的实物)

3、你还知道哪些笔?

  

 

(小彩笔)

 

 

自学

(铅笔、……

  

正音:cǎi

打开书,赶紧自学一下,谁愿意来做小老师,教大家这个字?

  

 

读题正音

 

 

学习生字

 

(三)   发展:

学习指导说明:

1、学习第一、二行:

 1、听老师夸小彩笔

2、指名学生来夸一夸,比比谁夸得最好

 “鲜艳就是颜色很多,很亮,很好看(谁的什么很鲜艳?)

 范读第一、二行,学生模仿读,理解“”鲜艳

 

2、学习第三到六行:

1、看老师画了什么?

2、认读四句话(文本出示)

3、六行连读

3、学习第七、八行:

1、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2、你知道哪些江山?

3、再读读这两行

4、读全文:

5、认词:

 

6、写字:学写,反馈

  

(国旗、草地、海洋、金鸡)

小老师带读

 

(长江、黄山………

各种形式的读

 

读词、画词、开小火车再读

  

你记住了哪一句?(图画帮助)正音

 

较夸张地范读

配乐讲解

 

试背

语言提示帮助

 

强调第7

  

忆读课文

 

 

.课件的使用,帮助理解、读好难点句 

利用各种形式增强低段学习的趣味性,体现文本本身的乐趣。

 

(四)   拓展:开放性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

 用四色彩笔画其他事物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通过画画来拓展文本

 

备注:本教学方案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变更。 

小彩笔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f281d1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e.html

《《登鹳雀楼》的教案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