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分

发布时间:2010-09-21 00:5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分析稿

主讲人:华城实验小学 于荣华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正反比例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从变化中看到不变,体会并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借助直观图像帮助学生认识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作适当孕伏。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学中,我们要从创设生活数学问题入手,进入新课学习,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同时还提供一个更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题目:“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

我们也可重组教材,使思维更具灵性。教材中是把正反比例分块教学,虽有便于教学的优势,学生也易于接受,但我觉得,会使学生的思维过于模式化,缺乏灵性。为此,我们也可尝试大胆重组教材中的正反比例例子,把正反比例的意义通过分类探究进行教学,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更清晰认识正反比例。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1和例3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例1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例1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80,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不变。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式子“    =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1数量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体会相关联的量。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揭示正比例意义。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依次是: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积一定;理解相关联的量;揭示反比例意义。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需要反复感知,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P62“试一试”、练习十三第1题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P65“试一试”、练习十三第6题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P62“试一试”里购买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单价)保持不变。练习十三第1题里碾米机的工作时间与碾米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工作效率)保持不变。学生在感知正比例关系的同时,体会这种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

·提出问题,引导有序地思考。“试一试”和练习题分别设计四个和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独立、主动经历感知过程。

·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几个连续问题里的学习活动依次是:找到相关联的两种量→写出几组对应数量的比并求比值→比较比值的大小,解释比值的意义→用数量关系式表达比值一定→作出成正比例的结论。这些活动与例题保持一致,重温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过程,为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打下了基础。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提取共同特征。各个成正比例的实例中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各个成反比例的实例里也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是一定的。这些分别是正比例、反比例的本质特征,建立概念,要把这些共同特征提取出来。

·用字母表示关系与特征。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或者表示它们的积,用字母组成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是认识的一次抽象,概念在抽象中形成。

4.应用概念,判断比例关系。

形成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概念识别、判断和推理。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常见的数量关系,判断比例关系还能初步体验函数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判断具体问题里的正比例、反比例。第63页“练一练”、第65页“练一练”分别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并说出理由。要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利用表格里的数据,按照例题和“试一试”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思考。通过判断,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十三第27两题也作出类似的安排。能够在具体问题里进行判断,是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利用反例加强概念。第66页第3题通过画图、计算和填表,理解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第68页第8题通过看图、填表,理解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这些都是在具体问题里作出的判断,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正比例、反比例的特征,从而加强概念。

·初步进行稍抽象的判断。第70页第12题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是较高的要求。虽然思维比较抽象,也要按照判断正比例、反比例的一般程序,先找到相关联的量,研究两个量是不是比值一定或者积一定,然后作出结论。其中的(2),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不能看作相关联的量,而且它们的比或乘积都没有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比值一定或积一定,因而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5.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像。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射线(中学里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图像是曲线(中学里是双曲线)。本单元只教学正比例的图像,不教学反比例的图像。

正比例图像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联系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在方格纸上描出表示各组对应数量的点,知道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是已知一组相对应的数量中的一个数量,在图像上估计另一个数量是多少。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四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3

第二课时教学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45

第三课时教学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6-8

第四课时进行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9-13

六、单元教学资源推荐

教学用书附的光盘、补充习题、练习册、数学探究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小学数学教学光盘资源

小数网课件共享

七、典型课例评析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会有哪些感想?(万物复苏,百花待放,春意盎然,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殷老师也很高兴,给同学们带来了10个苹果,喜欢吃吗?如果给同学吃去了1个还剩几个?如果给同学吃去了36)个还剩几个?你怎么知道的?

(苹果的总个数-吃去的个数=剩下的个数)剩下的个数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小结:吃去的个数越多,剩下的个数就越少。剩下的个数随着吃去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我们把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这样有关系的两个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

再比如:出示路程,看到路程这个数量,你想到了什么量?为什么会想到时间和速度呢?

学生:因为我们学过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

2、所以,路程和时间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3、导入课题,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相关联量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意义(板书)。通过这节课你想学到什么知识?(什么是正比例关系,怎么判断。

二、观察比较:

1、示表一、表二:这是汽车和自行车所行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表

表一: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50 100 150 200 ……

表二: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20 24 30 44 ……

仔细观察,独立思考:1.两表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讨论交流,大组反馈:

1)表一和表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哪两种量?路程和时间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

·路程和时间是怎样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跟着扩大,反过来说?时间缩小,路程也跟着缩小。也就是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板书)

2)表一和表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1的速度相同,表2的速度不同。

·我们来计算看看,表150/150100/2=50200/4=50……”(板书)照这样看,后2个格子应该填多少?表一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吗?这里的比值50,实际上就是什么?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表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表一速度相同,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相对应的数的比的比值一定(板书);

·表二的后两个格子应该填多少?(可能是5570)表2的速度一定吗?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两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路程和时间具有以上这样的3个条件,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板)

1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三、分析判断

1、出示例2,观察思考。

1)先理清思路,再将你的想法说给同座听。

2)例2中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如何用式子表示例2中的正比例关系呢?板书:总价/枝数=单价(一定)这个式子表示什么?(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一定,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2、生活中有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工作方面、?

四、归纳概括

1、例1、例2和刚才的例子都是正比例关系,仔细比较,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说一说,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

2、自学课本。

如何用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呢?Y/X=K(一定)这个式子表示什么?(y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最,k表示它们的比值,当k一定时,yx成正比例关系)。

3、想一想: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应该符合哪几个条件?关键看哪一步?

五、应用提高

1、出示P41练一练1.表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如果不给表格,你如何判断呢?

2、出示例3

生产零件的总数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总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为零件的总数/时间=每小时生产零件的数量(比值一定),所以生产零件总数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齐读例题3思考过程。

3、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吗?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要符合什么条件?关键看哪一步?

4、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练习本的单价一定,买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

(2) 一辆货车的载重量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量。

(3) 一个人的身高和它的年龄。

4)订阅数学报的份数和订报的总钱数。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6)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八、单元检测安排及使用提示

正反比例的图像变化是单元检测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正反比例图像的理解与应用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aca060ddccda38376baf95.html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