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侧面描写技法指导

发布时间:2020-10-08 20:2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4技:烟霞锁腰山更高

——侧面描写技法指导

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更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更远矣。”如果通过照片向别人介绍一座大楼,除了需要提供正面的照片外,最好再向别人提供几份侧面的照片;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座立体、全面的大楼。同理,如果用文字描写一个人物,除了从正面进行描写外,最好再从侧面进行一番描写;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个立体、全面的人。

【技法点击】

一、他人介绍法

借他人的介绍表现主角是最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被表现的人物不直接登场,作者借旁人之口,将被表现人物的思想言行告诉给读者。就是说,读者不是直接从作者的笔下,而是从文中旁人之口间接对被表现人物的思想言行有所了解。如关羽斩颜良之后向曹营诸将介绍张飞:“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即是如此

二、旁人反应法

借旁人的反应表现主角也是比较常见的侧面人物描写手法。主角登场,但作者不直接写他的肖像言行表现,而是借旁人对他的肖像言行的反应,将主角间接介绍给读者;读者通过旁人的反应,从侧面了解被表现人物。就如叙事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作者通过描写围观罗敷人员的众生像以表现罗敷的美貌,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三、周围人物法

借周围人物的言行表现主角,也是侧面描写常用的方法,作者泼墨于主角周围并与主角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借这些人物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就如吴伯箫在《猎户》中先让魏百中老人出场以衬托董昆的英雄气概一般这种方法还能同时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普遍意义。

四、物品表现法

借主角的有关物品表现主角也属侧面人物描写。这种侧面描写中,主角不出场或基本不出场,作者细致描写与主角有关的物件,通过这种描写从侧面表现主角的性格特征。如写卧室的摆设,展现一个人的爱好。

五、景物表现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须为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服务。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纯客观的景物描写,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失败之作;正如古人所云:“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于实。”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的方法也是一种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佳作展示

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某生

假期里,妈妈我去跟退休的刘老师学作文。记得初一时有一位老教师,老眼昏花,读书时常常从左边一页突然跳到右边一页,可就是这样的老师,总是喜欢摆老师的架子,动辄教训我们。刘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老师呢?

妈妈见我心存疑虑,对我说:“只怕你见了刘老师后悔相见恨晚呢!”说着,她拿出一张小纸片,那是刘老师的明信片,只见上面写道:“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57岁年龄,47岁精力,37岁抱负,27岁饭量,不是特级教师,胜似特级教师,你给他一个平台,他会给你一个惊喜,不知赏识否?”我承认刘老师确实有水平,只是觉得他多了一些年轻人的狂妄,少一些老教师的沉稳。

我蹬上了刘老师的家门,几次听课,对他的认识逐渐深入,他平易近人,知识渊博,是一个可敬的老人。有一天,无意谈到多音字,他说:“‘应该’的‘应’字究竟读哪一声,我到现在也分不清。”语文老师,连“应”字也读不准?有人在他人面前故作高明,不懂装懂,刘老师在毛孩子面前谈自己的“不是”,竟像讲课一样自然,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有一天,讲课之余,他说要让我们看一样新玩意,便拿出鼠标,捏着两端的连线,轻轻一拉,本来不长的连线便延长了许多,他再轻轻一拉,两端的连线迅速收缩,很快就只剩鼠标而不见连线了。他反复演示几次,然后他把鼠标高高举过头顶,得意地说:“这是我从女儿那里刚刚要来的。”

一个新式的鼠标竟让他如此兴奋,简直就像一个孩子。对,刘老师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年过六旬而坚守童心,远离世俗,在这个过于成熟的社会里,实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点评】

以“一道独特的风景”为题,写自己所敬爱的老师,夸赞他坚守童心,远离世俗,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展现,构思独特,立意新颖。文章先写自己熟悉的一个老教师,作为反衬;再通过妈妈的夸赞和实物明信片,作侧面描写;然后正面描写,通过生动的细节来写人物,坦然地说出自己读不准“应”字,介绍新鼠标时得意的神态等一系列正面描写,展现他坚守童心的一面,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自然得体。

轮椅上的老人

某生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关心起那个声音来。

踏在坚实的水泥路上,默默感受着鞋底轻敲地面的声响,我的脑中却像塞满了干草,被杂乱无章的数学符号搅得忧忧不堪。轻轻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全身都渴望着沐浴温湿的阳光。可抬头望去,天空却并不晴朗,层层叠叠的云将太阳严实地遮蔽住,只剩得一两片墨云偶尔飘过,窜进我的心里:初三才刚刚开始,就让人感到如此沉重,接下的十多个月该怎么坚持下去?

正当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前行时,耳边由远而近地飘来一阵极富规律的声音,像是那种穿着平底鞋刻意摩擦地面的感觉,但听上去却极为机械。我疑惑地抬起头来,寻找着声音的来源:在我视线的左前方的小道上,躺着一座有些笨重的轮椅。我原本以为轮椅上没有人,但末了才发现是那人斜躺在背椅上,高出的椅背隔阻了我的视线。而那阵奇怪的声响,正是伴随着这座轮椅缓缓的挪动而发出的。

走得更近些,才看清那人的容貌:那是一位面容沧桑的老人,头顶一只棕色的帽,衣裳算不上讲究,却整洁得几近一尘不染。那颗躺在椅背上的头颅无力的斜歪着,但他的眼神却极为专注,坚毅。我原以为他的脖颈有问题,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在椅背的左侧,镶嵌着一块仿佛是摩托车后视镜般的东西,老人的目光盯着镜面,蜷缩着手臂艰难地转动着镜面,配合他刚好可以够到地面的双脚,轻轻摆晃着摩擦地面,一下一下地反推着自己向后方移动。

我惊诧于这从未见过的轮椅构造,也惊佩于老人这未曾听闻的操作方式。我不知道老人有怎样艰辛的过往,但岁月最终将他禁锢在了这座小小的轻椅上。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者才是一个真正自强不息的人。可是我深感用自强不息一词分量太轻,不足以衡量老者的价值。

我静静注视着老人远去。不知过了多久,一缕湿润的阳光轻轻地洒在了我的肩上。我眯着眼睛抬头望去,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远方,一群不知名的鸟儿冲天而飞,无所畏惧地飞向远方……

点评

文章以“关心起那个声音来”交代“停下脚步”的原因,上下文衔接自然。第二段不直接写声音,宕开以笔,写此时的自己,为下文做铺垫。第三段再写声音,接第一段。借鸟儿冲天抒发自己的情感,构思巧妙,行文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之嫌。层层叠叠的云、笨重的轮椅、整洁的容貌、“我”的心理活动,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的坚毅。

习作点评

读书让我成长

某生

读书使人知识渊博,读书使人品德高尚……(列举读书的作用,扣住“让人成长”。句式整齐。省略号为列举省。)读书的好处真是多得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细沙,大海的水。(运用比喻、排比之修辞,写出读书的好处极多。)

冰心曾说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最大的快乐。”(引用名言,言读书的好处,很有力量。)静下心,翻开书,伴随着一缕溢满空间的墨香,那尘封的快乐也一点点打开。(语言优美,句式长短结合。)读书,其实很快乐!(此处宜写“读书让我成长”来点题。)

七岁,与书相识。(类于小标题,却优于小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合,没有割裂之感。)

刚刚踏入小学的殿堂,脸上的稚气还未脱落,就无意中听到培根的一句名言:“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的话也许就是读书的种子。)于是,读书的种子在心中萌发。《格林童话》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书。虽然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词,但书中精彩的情节仍吸引着我以浅薄的知识读完了整本书。(扣住了“与书相识”。)从此,我与书相识。(与“七岁,与书相识”呼应。)

九岁,与书相伴。(人在长,对书的喜爱也在增长。句式同前。)

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大,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书对我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书页翻动,徜徉在人间至真至善至美之中。(感受到“真善美”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心灵上的成长。“徜徉”一词,有从容的动感,优美。)我随着朱自清漫步,路过喧嚣的站台,为父亲艰难攀爬的背影滴下几行清泪;我与鲁迅一起探索他童年的乐趣,长大的艰辛;与林海音一起回忆童年的往事……(省略号,列举省,表明自己读的书很多。)书中的故事,书中的感悟都沉淀在了我的灵魂深处。(“沉淀”写出了成长,很有力感。)从此,我与书相伴。(呼应“九岁,与书相伴”。)

十三岁,与书为友。(程度加深,书不再是书,是朋友。不再是喜爱,有了感情。)

十三岁的我,总喜欢做些白日梦,而对读书的经历,使我变得成熟理性。(“变得成熟理性”扣题,写成长。)空闲时,翻一翻《西游记》,主人公们的坚持不懈,使我更加坚强;烦闷时,读一读《白洋淀纪事》,体验抗日战争时我军的顽强不屈,使我更加精神抖擞、睡意全无……(简叙,写出读书的作用,扣题,突出主题。)从此,我与书为友。(呼应“十三岁,与书为友”。)

书是灯,照亮前行之路;书是桥,接通理想之岸;书是帆,推动人生之船。(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再一次铺写读书的作用,文采斐然且富有气势。扣题很紧。)书伴我长大,读书使我成长。(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总评】

本文很成功。彩玉的悟性很高。当时,我让孩子们读了《人民日报》上“英雄烈士谱”的几篇系列文章和上海作家徐慧芬的《编年史》微型小说,之后结合“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顺序的叙事方式,点了点其中“时间”这条线。初一的孩子能写成这样是必须点赞的。

一、时间为经,读书为纬。从纵向看,三个时段,年龄增长,阅读成长;从横向看,每一个时段皆在写读书启迪了心智。一言蔽之:年龄渐长,爱书益深,皆指成长。

二、句式丰富,文采斐然。如比喻、排比句:“书是灯,照亮前行之路;书是桥,接通理想之岸;书是帆,推动人生之船。”再如长短句:“静下心,翻开书,伴随着一缕溢满空间的墨香,那尘封的快乐也一点点打开。”

三、紧密扣题,主题突出。首尾扣题,中间三个时段具体写“读书让我成长”:七岁与书初识,匆匆而读,囫囵吞枣;九岁与书相伴,感受真善美,心灵成长;十三岁与书为友,锤炼意志。如此一来,很好地凸显了主题,很厚实。

略言不足:读书的成长若能结合具体的生活经历来写,则更好。

无雪的冬天

某生

有人说:“无雪的冬天是无趣的。”因为人们不能在冰天雪地中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但我认为无雪的冬天是有趣的。(对比手法,写出自己的不同。此处写法类于《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趣”应该成为行文的一个关键词。写出你所认为的有趣来。)因为我在心里一直有着一幅令我心动的画面一一个无雪的冬天。就在今年,这个画面居然成为现实了。(很期待你写出令人心动的画面。)但我的心情并不愉快……(“心情并不愉快”设置了悬念很好。但却与“心动”“有趣”构成了矛盾。若能求得矛盾中的统一,那就是好的。但对于一个初一的学生而言往往是难做到的。)

四季中,我不喜欢冬天。特别是有雪的冬天。(此句没有紧承上文些有趣,是一大失误。二、为什么不喜欢?也应该在下文有所交代。)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引用,一使文章增色,二、用别人喜雪与自己厌雪形成对比。)往年,每次听到同学们用古诗赞美雪时,我平静的内心会立刻变得烦躁不安;往年,每次看到同学们在雪地里欢呼雀跃的样子,我总是有些伤感。(此处两个句子句式整齐,很有韵味。)“下雪,有什么高兴的呢?那只意味着更寒冷。”我时常这样想到。(心理描写,写自己不喜雪。但“寒冷”还不应该成为不喜欢雪的主要原因。)但在今年。我的思想变化了,不再讨厌那无趣而又冰冷的雪;我的灵魂纯洁了, 开始喜欢上那美丽、自然、平静的雪。(写开始喜雪,很突然。没写出为何不喜雪,也没写出思想变化的原因。这样就有些乱,前言不搭后语。)

在今年冬天的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一如既往地打开电视机。与平时不同的是:听到了一则关于雪的预报。站在身旁的母亲,眨眼间的工夫,就关掉了电视。因为对于“雪”之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这样的表现很离奇,应该交代一番。比如,在雪天发生的让你和她或痛苦或敏感的事情。如此,则能讲得通。)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这个句子较好。)转眼间就到了下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与平日不同:同学们一个个流露出悲哀的表情。(夸张,突出人们喜雪。)作为班级体的一员,我急忙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我电视上看到的那则关于雪的预报,讲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今年有可能不下雪。再过几年雪有可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前面说预报下雪,这里写“不下雪”,前后感觉不好理解。且既然讲预报就有要准确性,即确实电视上的预报是这样说的。)听到同学说出这段话时,不喜欢雪的我,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掉下了眼泪!(掉眼泪,情感的转变很突然。有点暗自神伤,还勉强说得过去。)“是啊!雪其实也没有那么讨厌,没有雪的天气照样很寒冷。有雪,同学们至少还很开心。但一想到从此以后可能不下雪,那将是多么枯燥和无味啊!”我心里感慨着。不喜欢雪的我瞬间也和同学们一起盼望着雪的到来,同时也感觉自己喜欢上了雪。(心理描写,很生动。在无雪的冬天写喜欢雪,没么不可以,问题是写到这里,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一开始的“有趣“和”心动的画面”了。)

如果你认为无雪的冬天是无趣的话,那就请: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动手,以点滴小事为起点。还我们一个粉妆玉彻的冬天吧!(上升到环保的角度了,有些生拉硬拽。与一开头所定基调“有趣”也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无雪的冬天可真是枯燥和无味!(到此终于明白,是要写无雪的冬天的无趣,这与开头所言“有趣”完全背离。)雪啊!快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吧!(呼唤,表达了对雪的喜爱。)

【总评】小作者的文笔是不错的。割裂开来看,全文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

如开头的技法学用,如母亲的关掉电视,等等。

但就整体而言本文似乎却没有多少优点可供借鉴。本文最大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规避问题。我评点本文的用意就是希望郭琦琦同学能从中明白一篇好作文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的要素。

一、思路要清晰。思路清晰则写出来的文章清清爽爽,不管怎样起承转合,读者读起来都很顺畅,甚至会有酣畅淋漓之感。

二、中心要突出。对于一个初一的孩子,写作文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样,就不会有多种意思混杂其中,显得混乱,让读者难明其意。

略提三种修改建议:一、具体写出“有趣”的画面,用“无雪的冬天”的乐趣与“有雪的冬天”的“心动”进行对照,之后写出自己喜欢“无雪的冬天”;二、用小说笔法写。思路大致:自己喜欢“无雪的冬天”——转入对“有雪的冬天”的事情的叙述,即写出自己及母亲厌雪的原因——再写自己在“无雪的冬天”里的表现——最后写自己对“无雪的冬天”的情感,可景中含情;三、写“无雪的冬天”的无趣——再回想“有雪的冬天”的趣味无限——再写对雪的渴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e34003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e.html

《初中记叙文侧面描写技法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