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发布时间:2019-04-09 22:55: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颜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无色

成分

Cl2

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为OH

HClH2O、极少量的OH

稀盐酸

性质

氧化性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2、氯气的性质

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

2Na+Cl2 2NaCl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

2Fe+3Cl2 2FeCl3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

Cu+Cl2 CuCl2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2+Cl2 2HCl;H2+Cl2 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

H2O +Cl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

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 +Cl2 +2H2O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

AgNO3溶液:g+Cl==AgCl

综合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2.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段Ⅲ代表Fe2+的变化情况

B.线段Ⅰ代表Br的变化情况

C.a数值等于6

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 mo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②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③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④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⑥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有漂白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

4.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

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

A.2倍 B.4倍 C.6倍 D.36倍

 

5.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

B.水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

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

D.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

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l2组成的混和气体 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l2没有完全反应

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l2都已完全反应

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

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l2未完全反应

7.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D.NaIO3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

8.实验:

①向2mL 1mol•L﹣1 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②取①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向①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实验①能说明还原性:Br>Cl

B.仅根据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Br2>I2

C.上述实验验证了Cl2、Br2、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

D.向实验③所得溶液中加CCl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

9.制备食用碘盐(KIO3)原理之一为:I2+2KClO3Cl2+2KIO3,下列正确的是(  )

A.向KCl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AgCl沉淀

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l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l

C.KClO3和KI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

D.制备KIO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10.已知H2SO3+I2+H2O→2HI+H2SO4.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Na2SO4 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

11.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  )

①AgNO3 ②FeBr2 ③烧碱 ④Na2CO3 ⑤Na2SO3 ⑥CaCl2

A.除②⑤③外 B.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除⑥外

 

12.已知: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加热时: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将Cl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

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K,若溶液中=

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

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 mol≤n(NaCl)≤a mol

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  )

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某溶液中含有SO32﹣、Br、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②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5.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氧化性:ClO>SO42﹣>I2

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ClO与I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5.6L

11.2L

22.4L

n(Cl)/mol

1.5

2.0

3.0

n(Br)/mol

3.0

2.8

1.8

n(I)/mol

x(x>0)

0

0

A.5:15:4 B.5:12:4

C.15:30: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17.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2 B.2:1:3 C.6:3:2 D.3:2:1

18.已知:

①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Cl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实验③说明KI被氧化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3>Cl2>I2

19.溶液中含有NH4+、F、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O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  )

A.F B.ClO C.HSO3 D.NH4+

20.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4 B.7:3 C.7:2 D.7:1

2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Cl2发生如下反应:Cl2+NaOH→NaCl+NaClO3+H2O(未配平).请推测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22.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C.当通入2 mol Cl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23.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l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 mol NaCl

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

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

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1

2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可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

A.向FeSO4溶液中通入Cl2

B.向K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Cl2

C.向NaAlO2溶液中加入HCl溶液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

25.往含Br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Br)/c(Cl)的比值约为(  )

A.(V2﹣V1)/V1 B.V1/V2 C.V1/(V2﹣V1 D.V2/V1

26.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27.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NaCl D.HCl

28.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9.Cl2O为国际公认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它是棕黄色强刺激性气体,沸点3.8℃熔点﹣116℃.实验室可用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制取少量Cl2O,装置如下(图Ⅰ):

回答下列问题:

(1)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l2.请模仿“图Ⅱ”在“图Ⅰ”A处补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2)B中试剂a应选用      (填下列序号字母):

a.CCl4 b.饱和NaCl溶液 c.浓H2SO4 d.饱和NaHCO3溶液

(3)通入适量的氯气,在C中生成黄绿色的物质Cl2O,该物质常温为气体,方程式为:

      Cl2+      Na2CO3+            NaHCO3+      NaCl+      Cl2O

(4)对C中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小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塞、过滤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静置.

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

步骤三:      

      

      

      

步骤四:      

      

      

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

 

30.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5)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      (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      性并具有      性.

 

 



氯及其化合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5•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n(Na+):n(Cl)可能为7:3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解答】解: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0.03L×1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故6:5<n(Na+):n(Cl)<2:1,7:3>2:1,故B错误;

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1=0.25mol,故C正确;

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生成NaCl获得的电子为11mol×1=11mol,生成NaClO、NaClO3失去的电子为2mol×1+1mol×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 

2.(2014•黄梅县校级模拟)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段Ⅲ代表Fe2+的变化情况 B.线段Ⅰ代表Br的变化情况

C.a数值等于6 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 mol

【解答】解: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Ⅰ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

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

A、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正确;

D、溶液中n(Br)=6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故D错误;

故选:C.

3.(2015•江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②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③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④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⑥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有漂白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

【解答】解:①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氯气和次氯酸,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溶液,氯水和次氯酸有强氧化性、盐酸具有弱氧化性,所以新制氯水氧化性大于久置氯水,故正确;

②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干燥条件下发生爆炸,常温下不反应,故错误;

③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酸,所以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故正确;

④氯气、HCl都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错误;

⑤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抑制氯气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故正确;

⑥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上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体现的漂白性,故错误;

故选D.

 

4.(2014•扶沟县校级模拟)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

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

A.2倍 B.4倍 C.6倍 D.36倍

【解答】解:

①从方程式可看出,I浓度不变;

②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O3生成3个I2,从第三步反应看出,I浓度放大了6倍;

③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2生成2个I

④从方程式可看出,I浓度不变;

⑤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O3生成3个I2,从第三步反应看出,I浓度放大了6倍;

⑥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2生成2个I

因此从以上方程式和分析可得关系式:I~IO3~3I2~6I~6IO3~18I2~36S2SO32﹣~36I

1 3 6 6 18 36

总计放大倍数为:6×6=36倍.

故选D.

 

5.(2011•北京模拟)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

B.水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

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

D.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

【解答】解:A.F的非金属性非常强,其它氧化剂难以氧化F,反应前后F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A错误;

B.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生成氧气,则水为还原剂,O2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若x=3,则BrF3与水发生:3BrF3+5H2O=HBrO3+9HF+O2+Br2,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故C正确;

D.B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化合价为+7价,x不可能为9,故D错误.

故选C.

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l2组成的混和气体 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l2没有完全反应

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l2都已完全反应

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

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l2未完全反应

【解答】A、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是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是剩余氯气,故A错误;

B、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可以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以是氢气剩余,故B错误;

C、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说明一定剩余氯气,故C正确;

D、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是剩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作用,故一定剩余氯气,故D正确;

故选CD.

7.(2009•龙海市校级模拟)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D.NaIO3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

【解答】解:A.反应①中氧化剂是 MnO2,还原剂是NaI,MnSO4是还原产物,I2是氧化产物;反应②中I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生成 1mol I2 时,反应①转移2mol电子,反应②转移电子10mol,两者在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NaI中碘元素化合价是﹣1,而NaIO3中的碘元素化合价是+5,I2中碘元素化合价是0,故NaI与NaI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故C正确;

D.NaIO3中氧元素是最低价,可以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C.

 

8.实验:

①向2mL 1mol•L﹣1 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②取①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向①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实验①能说明还原性:Br>Cl

B.仅根据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Br2>I2

C.上述实验验证了Cl2、Br2、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

D.向实验③所得溶液中加CCl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

【解答】解:A.Cl2+2NaBr=Br2+2NaCl,说明还原性:Br>Cl,故A正确;

B.①所得溶液可能含有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得到I2,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故B错误;

C.根据③指知①中氯气不足,与碘离子反应的是溴单质,能说明氧化性:Br2>I2,结合Cl2+2NaBr=Br2+2NaCl可以得出:Cl2>Br2>I2,故C正确;

D.CCl4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橙红色是被氧化出来的溴单质溶于CCl4,故D正确.

故选B.

9.(2014•临沂一模)制备食用碘盐(KIO3)原理之一为:I2+2KClO3Cl2+2K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KCl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AgCl沉淀

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l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l

C.KClO3和KI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

D.制备KIO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解答】解:A.KClO3不能电离出Cl,则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故A错误;

B.I2+2KClO3Cl2+2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非金属性Cl>I,故B错误;

C.KClO3和KIO3均含离子键、共价键,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制备KIO3的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得到电子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10.已知H2SO3+I2+H2O→2HI+H2SO4.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Na2SO4 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

【解答】解:通入Cl2后将按顺序发生以下三个反应:①Na2SO3+Cl2+H2O=Na2SO4+2HCl,②2NaI+Cl2=2NaCl+I2,③2NaBr+Cl2=2NaCl+Br2

当Cl2过量时,蒸干灼烧,HCl、Br2会挥发,I2会升华,将得到Na2SO4和NaCl的混合物,

如Cl2不足时,将得到NaCl、NaBr、Na2SO4

故选AB.

 

11.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  )

①AgNO3 ②FeBr2 ③烧碱 ④Na2CO3 ⑤Na2SO3 ⑥CaCl2

A.除②⑤③外 B.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除⑥外

【解答】解:①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①选;

②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Fe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FeBr2溶液,②选;

③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不能配制烧碱溶液,故③选

④H+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配制Na2CO3溶液,故④选;

⑤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溶液Na2SO3,故⑤选;

⑥氯水中各粒子与CaCl2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CaCl2溶液,故⑥不选;

故选D.

 

12.已知: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加热时: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将Cl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

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K,若溶液中=

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

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 mol≤n(NaCl)≤a mol

【解答】解:A.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反应2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氯气,所以Cl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故A正确;

B.反应中氯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生成次氯酸钠、氯酸钠,一部分化合价降低生成氯化钠,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ClO)×1+5×C(ClO3)=C(Cl)×1,若=K,则C(ClO3)=,代入C(ClO)×1+5×C(ClO3)=C(Cl)×1中化简得:=,故B正确;

C.当只发生6NaOH+3Cl2═5NaCl+NaClO3+3H2O,转移电子数最多,依据方程式6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mol电子,所以amol氢氧化钠反应,最多转移mol电子,故C错误;

D.若只发生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则amol NaOH溶液能生成amol氯化钠,若只发生反应: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则能生成mol氯化钠,若两个反应都发生,生成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介于amol和mol之间,故D正确;

故选:C.

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  )

①CO2 ②HCl ③H2O ④O2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答】解: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加盐酸发生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浓盐酸易挥发,从溶液中生成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则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杂质气体为CO2、HCl、H2O(气)、O2

故选:A.

14.(2014•安徽模拟)某溶液中含有SO32﹣、Br、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②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答】解: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SO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氯气氧化为溴单质;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①钠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a+,故①正确;

②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故②正确;

③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③正确;

④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橙红色,故④正确;

⑤共发生了氯气与水反应、氧化SO32﹣、Br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⑤错误;

故选B.

15.(2014•金山区一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氧化性:ClO>SO42﹣>I2

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ClO与I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解答】解:A.根据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变蓝色知,次氯酸根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为:ClO>I2,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又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又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了,得到硫酸根离子,碘单质是氧化剂,硫酸根离子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SO42﹣<I2.因此得出氧化性的强弱为:ClO>I2>SO42﹣.故A错误;

B.漂白精的成分中有次氯酸钠,根据对A的分析,次氯酸钠能将淀粉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B正确;

C.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均有氧化性.因此ClO与I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新制的氯水中主要是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而使氯水退色,故D正确.

故选A.

 

16.(2014•奉贤区二模)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5.6L

11.2L

22.4L

n(Cl)/mol

1.5

2.0

3.0

n(Br)/mol

3.0

2.8

1.8

n(I)/mol

x(x>0)

0

0

A.5:15:4 B.5:12:4

C.15:30: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解答】解:还原性:I>Br,加入氯气5.6L时溶液中I为xmol,则说明通入5.6L Cl2只发生:Cl2+2I═I2+2Cl,由表中数据可知原溶液中溴离子为3mol,

通入11.2L氯气,其物质的量为=0.5mol,I为0mol,碘离子完全反应,同时氧化0.2mol溴离子,发生反应:Cl2 +2Br═Br2+2Cl,Cl2+2I═I2+2Cl,氯气反应生成的氯离子为0.5mol×2=1mol,故原溶液中氯离子为2mol﹣1mol=1mol,

由方程式可知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含氢氧根离子),故原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2.8mol﹣1mol﹣3mol=0.8mol,

故原溶液中Cl、Br、I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3mol:0.8mol=5:15:4,故选:A.

 

17.(2013•河南一模)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2 B.2:1:3 C.6:3:2 D.3:2:1

【解答】解:首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2KI+Cl2═2KCl+I2 Na2S+Cl2═2NaCl+S↓ 2FeBr2+3Cl2═2FeCl3+2Br2

2n n n n n n

可知在Cl2相等的情况下,KI、Na2S、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n:n:n=6:3:2,在三种溶液体积相等的前提下,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故选:C.

18.(2015•宝山区一模)已知:

①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证明Cl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实验③说明KI被氧化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3>Cl2>I2

【解答】解:A.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应为Cl2,发生KClO3+6HCl=3Cl2↑+KCl+3H2O,说明Cl被氧化,证明Cl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发生2I+Cl2=I2+2Cl,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生成I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但KI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

D.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KClO3>Cl2,由反应②可知Cl2>I2,则可得氧化性ClO3>Cl2>I2,故D正确.

故选D.

19.(2014•静安区一模)溶液中含有NH4+、F、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O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  )

A.F B.ClO C.HSO3 D.NH4+

【解答】解:A.由于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NaCl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还原成HCl,酸性增强,又有F+H2OHF+OH反应向右移动,氟离子数目减小,故A错误.

B.当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发生NaClO═Na++ClO反应,而使溶液中ClO根离子的浓度增加,但由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ClO离子数目减小,故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尽管存在HSO3+H2OH2SO3+OH这一反应,但由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得亚硫酸根离子减小,故C错误.

D.由于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NaCl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还原成HCl,酸性增强,NH4++H2ONH3•H2O+H+反应向左移动,NH4+肯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20.(2009•金华模拟)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4 B.7:3 C.7:2 D.7:1

【解答】解:由题意可设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4mol,

由电荷守恒可得:2n(Fe2+)=n(Cl)+n(Br)+n(I)=2mol+3mol+4mol=9mol,n(Fe2+)=4.5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 n(Cl):n(Br)=3:1,

Cl只要增加7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mol.4mol I先消耗2mol氯气,3mol Fe2+消耗1.5mol氯气,

剩余Fe2+1.5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1.5=7:3,

故选B.

21.(2015•桐乡市校级模拟)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Cl2发生如下反应:Cl2+NaOH→NaCl+NaClO3+H2O(未配平).请推测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解答】解:反应Cl2+NaOH→NaCl+NaClO3+H2O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化合价降低最终产物应为NaCl,化合价升高应大于+3价,可为+5价的NaClO3或NaClO4

故选B.

 

22.(2015•仁寿县模拟)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解答】解:A.反应2Fe2++Br2=2Fe3++2Br中,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所以还原性:Fe2+>Br,反应2Fe3++2I=2Fe2++I2中,还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所以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I>Fe2+>Br,故A正确;

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

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错误;

C.当通入2molCl2时,2mol的I消耗氯气1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2+反应,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故C正确;

D.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Fe2+):n(I):n(Br)=2:1:3,故D正确.

故选B.

 

23.(2015•临沂模拟)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l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 mol NaCl

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

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

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1

【解答】解:混合溶液中还原性I>Br,物质的量均为l mol,通入氯气顺序反应,发生的反应为:2I+Cl2=I2+2Cl,2Br+Cl2=2Cl+Br2,若氯气过量,所得溶液中含有NaCl、Na2SO4,若氯气少量,溶液中可能为NaI、NaBr、Na2SO4或NaBr、Na2SO4

A、溶液蒸干最多得到氯化钠的量是依据碘化钠和溴化钠全部被氧化计算分析,

2I+Cl2=I2+2Cl

2 1 2

1mol 0.5mol 1mol

2Br+Cl2 =2Cl+Br2

2 1 2

1mol 0.5mol 1mol

最多为2 mol NaCl,故A错误;

B、若一定量的氯气氧化碘化钠后,不氧化溴化钠或部分氧化溴化钠,得到溶液灼烧得到固体可以是NaCl、NaBr、Na2SO4 ,故B正确;

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氯气氧化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不氧化溴化钠或部分氧化溴化钠,氯气不过量,故C错误;

D、氯气物质的量==0.5mol,依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SO32﹣+Cl2=2Cl+SO42﹣

1 1

0.5mol 0.5mol

氯气恰好和亚硫酸钠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为SO32﹣+Cl2=2Cl+SO42﹣、,故D错误;

故选B.

 

24.(2013•长宁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可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

A.向FeSO4溶液中通入Cl2

B.向K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Cl2

C.向NaAlO2溶液中加入HCl溶液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

【解答】解:A.FeSO4溶液和过量Cl2反应生成Fe2(SO43和FeCl3,Fe2(SO43加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硫酸难挥发,再加热蒸干并在300℃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得到硫酸铁;FeCl3加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灼烧后氢氧化铁分解产生氧化铁和水,所以得到的是Fe2(SO43和Fe2O3混合物,故A错误;

B.因KI NaBr在高温下不会分解,氯气会把碘和溴氧化出来,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碘升华,溴和水挥发,加热蒸干、灼烧,残留固体为KCl、NaCl混合物,故B错误;

C.向NaAlO2溶液中加入适量HCl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过量时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得到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混合物,加热蒸干、灼烧,残留固体为氧化铝和氯化钠,故C错误;

D.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钠,2mol氢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按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钠,加热蒸干、灼烧,残留固体为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D.

25.(2009•佛山一模)往含Br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Br)/c(Cl)的比值约为(  )

A.(V2﹣V1)/V1 B.V1/V2 C.V1/(V2﹣V1 D.V2/V1

【解答】解:因为Br+Ag+=AgBr↓,Cl+Ag+=AgCl↓,可以看出Br、Cl跟Ag+反应都是1:1的关系,硝酸银先是和溴离子形成沉淀,然后和氯离子形成沉淀,由图中可知:将溴离子沉淀需要AgNO3的体积为V1(淡黄色沉淀是AgBr),而将氯离子沉淀需要AgNO3的体积为V2﹣V1,所以c(Br):c(Cl)=

故选C.

26.(2014•上海模拟)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解答】解:A、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

B、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

C、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

D、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

故选B.

27.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NaCl D.HCl

【解答】解:Cl2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化合生成相应的盐(氯化物),当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所以与铜反应生成高价的氯化铜,与Fe反应生成FeCl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所以A、C、D正确,故B错误,

故选B.

28.(2008•驻马店二模)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5 B.11:3 C.3:1 D.4:1

【解答】解: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9.(2012•肇庆二模)Cl2O为国际公认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它是棕黄色强刺激性气体,沸点3.8℃熔点﹣116℃.实验室可用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制取少量Cl2O,装置如下(图Ⅰ):

回答下列问题:

(1)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l2.请模仿“图Ⅱ”在“图Ⅰ”A处补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2)B中试剂a应选用 b (填下列序号字母):

a.CCl4 b.饱和NaCl溶液 c.浓H2SO4 d.饱和NaHCO3溶液

(3)通入适量的氯气,在C中生成黄绿色的物质Cl2O,该物质常温为气体,方程式为:

 2 Cl2+ 2 Na2CO3+ H2O  2 NaHCO3+ 2 NaCl+ 1 Cl2O

(4)对C中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小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塞、过滤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静置.

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

步骤三: 取a试管的上层清液于c试管中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步骤四: 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 

 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

【解答】解:(1)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l2.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液体从分液漏斗加入,固体在锥形瓶内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导气管露出胶塞,导气管接B装置胶皮管,画出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2)装置B数洗气装置,B中加入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后续反应;

故答案为:b;

(3)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空项物质,反应中氯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从0价变化为﹣1价和+1价;依据原子守恒进而电子守恒得到,反应物缺项为H2O;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

故答案为:2,2,H2O,2,2,1;

(4)对C中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乙实验的方法测定是否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依据题干实验步骤,步骤二加入氯化钡检验碳酸钠的存在;步骤三利用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在溶液中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碳酸氢钠的存在;步骤四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判断氯化钠的存在;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步骤三:取a试管的上层清液于c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步骤四: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溶液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30.(2013秋•宝山区校级期末)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Ca(ClO)2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1) 

(5)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CO32﹣═CaCO3↓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 HNO3 (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 AgNO3 (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 .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 碱 性并具有 漂白 性.

【解答】解:(1)氯气与Ca(OH)2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答案为:Ca(ClO)2

(3)漂粉精溶于水后,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而漂白、杀菌,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中Cl2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3)化合价不变,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5)漂粉精是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得,该反应为2Cl2+2Ca(OH)2═CaCl2+2H2O+Ca(ClO)2,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液状,静置分层.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和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Ca2++CO32﹣═CaCO3↓,出现白色碳酸钙沉淀,检验漂白精中的氯离子,应先加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发生Ag++Cl═AgCl↓,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说明Cl存在,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碱性,红色褪去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漂白性,其漂白性是由于+1价的氯具有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Ca2++CO32﹣═CaCO3↓;HNO3;AgNO3;Ag++Cl═AgCl↓;碱;漂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d5a293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e.html

《氯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