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南校区2020至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11-22 03:16: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南校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默写填空。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2)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为人善良又爱护小动物,所以收留了这只没有_____的小猫咪。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_____

3)徐志摩才华横溢,风流tì tǎng_______,又是名家大师,许多杂志社邀请他写文章。

4)在guǎng mào wú yín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20181023日,正式通车运营的珠港澳大桥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生病了,但他无时无刻挂念着自己的学生。

B这个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

C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

D何贤川是海南省评出的六名“海南乡村道德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

4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野草》等。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春秋》并成为“四书”。

D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是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6在图书馆,新生小李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此书的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原名叫作《旧事重提》,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很有生活情趣,也给人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但是很善良的长妈、严谨又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也有古代私塾先生的代表寿镜吾等等。

C这本书里也讲了作者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去赵庄看迎神赛会,看完后和双喜等伙伴们去阿发家的豆田里和六一公公田里偷罗汉豆,可有意思了。

D还记述了作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四、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的材料,假设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益阳新讯网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五、名著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13,接着是绍兴光复14。第二天A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15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16。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A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

(2)全文中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面有关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0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

(乙)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牧,素结恩德,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司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方入门不 顾: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事,诸儿复送至郭外 讫: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止于野亭,须期入 乃: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3请你结合甲文分析“友人”的形象。

14甲、乙两则故事都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考试

挥汗如雨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18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九、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崔九堂前几度闻 回乐烽前沙似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崔”“罔”“殆”这几个字的写法。

2zhuó luò jué bié 倜傥 广袤无垠

【解析】

【详解】

考查词语注音和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多考查多音字的注音,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注意不同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注意平时多积累并熟记课本上的重点词语。(1)中根据语境可知,加点的词语意思为“事情有归宿、有结果”,这里指小猫没有归宿,所以应该读“zhuó luò”;

(2)中“诀别”的含义是“离别”,这是一个常见词语,这里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课本词语,熟记重点词语,故该词的拼音应为“jué bié”;

(3)由语境可知,所给拼音“tì tǎng”和前面的“风流”是一个成语,由此可知应该是“倜傥”,书写时注意两个词都是单人旁;

(4)结合语境可知,所要填写的词语时形容海面的宽广、辽阔的,因此汉字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广袤无垠”,注意“袤”和“垠”的写法。

3B

【解析】

【详解】

A.语意不清。“无时无刻”后加“不”,“无时无刻不”表示“时时刻刻都”;

C.成分残缺。“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活动”;

D.不合逻辑,前后矛盾。“最小”和“之一”矛盾,删除“之一”;

故选B

4A

【解析】

【详解】

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诗”与“四季之景”的比喻。阅读文段和选句可以发现,此句子结构一致,按四季顺序写。分析空格的前句可知,所选内容一定要与上句描写的景色一致。“青芜如毯”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青草如茵的美景,对应句③中“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句①中“千缕缤纷”,描绘了夏日美景;“秋日花叶相映”是秋景,对应句④中“红叶清风”;“冬日雪意阑珊”,对应句②的冬日美景。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A.《野草》是散文诗集,不是小说集;

B.刘义庆是南朝宋临川王;

C.“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C.该选项讲述的是《社戏》中的故事情节,是作者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回来时偷罗汉豆,所以C不正确。

71.请问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么?

2.请问您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么?

3.请问您喜欢端午节么?

【解析】

【详解】

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得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能太多,还要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所以设计问题时,可以围绕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了解呢?等等。

81.《范爱农》

2.第一是因为他们在入检的时候在他的包内翻出了女人的鞋,觉得有损国体,然后鲁迅摇头。第二次是看见他们一群读书人在火车上让座,在火车发动时跌倒了,他觉得学生过于虚假封建,所以他摇头。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熟记。由文段“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这些语句中可知,该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描写的人物是“范爱农”。

2)考查对名著细节的熟记。题干中指出“全文中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的原因”,这就需要学生熟记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回忆文章内容可知,第一次是日本官吏例行检查旅日留学生的行李,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仔细地看,鲁迅觉得他们有失国体,所以摇头;第二次是那些新来的旅日留学生(包括范爱农在内),在火车上让起座位,互相作揖,分个尊卑,礼仪未毕,火车已开,结果一起跌倒,鲁迅觉得他们迂腐,假道学,并非真心求新知强国,所以摇头。

9D

10颈联写的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飘零的孤凄,尾联转而成为对家乡的思念,写的是乡愁,一个是从自身处境方面考虑的,一个是从心里所想的家乡方面写的。但对家乡的思念还是源自于自己的孤独。颈联是因景伤情,尾联是由景思乡,颈联其实是为尾联的思乡做铺垫。

【解析】

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归雁洛阳边”承接前一句“乡书何处达?”,所以意思应该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故D不正确。

10考查诗歌情感的表达。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在苦恼着无人送家书回家之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照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1 丢下 回头看 完结,结束

12(1)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2)(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您来了,感到很高兴,因此出来迎接您。”

13无礼,但是知错就改。

14(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解析】

1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1)(2)两句中的加点词语是课内需要识记的词语,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和熟记,因此(1)委:舍弃,丢下;(2)回头看;(3)(4)句是课外阅读的内容,这需要结合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然后结合语境解释其正确的含义,(3)“及事讫”翻译为“等到事情完成的时候”,因此“讫”翻译成“完成,结束”;(4)“乃”一般翻译为“于是,就”或者“才”,在这里根据句子含义应该翻译为“才”。

1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2)补充出主语“孩子们”,喜:感到高兴;故:因此;奉迎:迎接。

1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阅读文段可知,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粗鲁无礼的性格;在听到元方的话之后,“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体现了友人不讲信用,没能按约定的时间到,在元方解释父亲等不到他,已经离去之后,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体现了友人的粗鲁无礼,而后在元方反驳之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又体现了他的知错能改,由此可以看出该篇文章从友人的角度反应了做人要诚实守信,知错能改乙文中郭伋告诉了众儿童回去的时间但是“先期一日”于是”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由此可以看出他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甲)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参考译文: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担任并州太守,他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郭伋刚到任时去所辖地域巡视,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

15①欣慰 ②割麦 ③ 歉意 ④肆意挥毫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收”比作高考,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陪伴与别样的期待,同时也获得了深刻启示。

17AC

18(1)一个人的麦田:在文中既指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田,又指我一个人赶赴的收获人生的高考。(2)陪读现象之我见:能理解天下父母对孩子的不尽关爱。陪读在某种程度上能让孩子感受到近在咫尺关怀与鼓励;但我更欣赏文中的“我”与“父亲”,父亲选择了另一种陪伴与鼓励的方式,那就是“身教”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都应在自己的战场上奋力挥洒,全力以赴,颗粒归仓,不负彼此的期望。(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概括能力。首先通读全文,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而情感变化是随情节推进而变化的。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对应原文内容,找到能体现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即可。先找到提示中给出的“回家” “惊讶”,在第②③自然段,找到表现父亲的心理的句子“父亲很欣慰”; 找到提示中给出的“力不从心”“游刃有余”, 在第自然段,找到表现情节的句子“过去割麦”;找到提示中给出的“交流” “羞愧”, 在第⑤⑥⑦自然段,找到表现父亲的心理的句子“对我的歉意”;找到提示中给出的“考试” “挥汗如雨”,在第自然段,找到写“我”的表现的句子“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最后根据示例,从这些关键句子中提炼出关键的词语即可。

16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本句中,把麦收”比作“高考”和“特殊陪考”,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将“麦收”比作父亲的高考表现了父亲埋首割麦的激情,比作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写出了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我”的感悟也恰恰说明了“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父亲这种深沉的与别样的期待

1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A项,“‘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的理解与分析是错误的,应该是: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C项,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是错误的,应该是:父子各自在自己的考场作战,相互用精神鼓励,取得胜利。故选AC。

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谈看法的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从不同角度阐释看法。链接材料阐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父母竭尽所能、全心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一事实。文本中的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麦收告诉孩子要在自己的麦田里收获自己的麦子”。显然出题者是倾向于文本中的父亲的做法,结合文章主题不需要陪读,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的是自立”,从父母、自己或社会的角度、层面看问题,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9原来我也很勇敢

说我是男子汉,胆子却小的像女生,说我胆子小?可总爱顽强抗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两面派,唉,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我自己似乎也说不清,如果――你真想知道,看看此文便知。

一个阴沉的冬天的下午,风“哗哗”地吹着,我和几个女孩去公园,约好比比谁的胆子大些,我想我应该勇敢点,起码我是唯一的男生,北风像鬼在呼叫,黑云像妖怪在咆哮,我顿时感到万分恐怖,小心肝“咚咚咚”地在跳,腿抖得像根在开水里的面条,我就是这样吓得脸发青、发白、发紫,抖动地腿带着我前进,不知不觉和那些女生走到“鬼屋历险记”面前。

“鬼屋历险记”是公园刚开张的一个游乐项目,听说里面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处处都有,小于十岁的孩子进去保证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今年我十二岁了,可是一看到这个地方,立刻心惊胆跳,心中忙言:“上帝啊,让那些女同胞改变一下主义吧,千万别让我进去,进去可能要丢大人了,千万千万保佑了!”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只听见那些女生说:“peter,我们进去吧,你是唯一的男生,可要保护我们喔!”“是呀!”“对,我们进去吧!”女生们“叽哩哇啦”说成一团,唉,什么保护你们,偶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看着那些女生们半是鼓励、半时激将的眼睛,我唯一的男生只能说:“好,没问题!”没办法,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嘛!我只有进啦。

踏进鬼屋的第一步,我在想那声“好”是怎么说出口的,想的同时,突然一个发亮的头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全身抖动地我刚想往别人身后躲,才发现那些胆小的女同胞们早已尖叫着躲到我的身后,我万分无奈,只好做唯一的顶梁柱了!虽然,我也害怕……

我安慰好自己和女生后,暗暗地对自己说:“千万别在女生面前丢脸,反正你也买保险了,吓死也没关系,不,不能在女生面前吓死,你还要英雄救美呢,对!勇敢起来,尝试一次应该没关系,再说这都是游乐项目,假的,有什么好怕的?”说着,我走向深处……

当我在女生的尖叫声中重新走出来时,我自豪极了,鬼哭狼嚎的北风和黑云我也不害怕了。我亲爱的朋友们,通过这次尝试,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我petet是勇敢的男孩!那些女生就是人证哦!

哦,原来我也很勇敢!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原来,我也很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可以补好的方面,也可以填写不好的内容。如“棒”“优秀”“能干”“坚强”“脆弱”“苦恼”“幸福”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补填内容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题了。作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思想上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bddbe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81.html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南校区2020至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