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故乡情

发布时间:2019-02-26 15:39: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切切故乡情

刘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有一年”......古人在旅居异地而又恰逢佳节之时,往往是触景生情、忧伤惆怅,凄恻婉转的文字从心底流出汇聚成幽丽的诗文雅句。

说起我的故乡,倒是近得很,和现居地相隔几十里地,所以,思乡的情感远没有诗文中那样浓烈,“千里相思,愁鬓苦颜”的情形固然也不曾发生过,大概几十里内的明月也是一样圆的......老家是随时可以回去的,这是我比古今游子幸福的所在。远远地就会望见村子的样貌,自南到北排列着百十户人家,砖房、瓦房、土坯房还有敞亮的二层小楼房......建筑式样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绵延至今、相间错落。再往远处环望就是高低起伏的农田,种植着味道谙熟的粮食,四周的山与田野是连在一起的,这是山村的特点,走到没有庄稼的地方也就到了山脚,老家是四面环山的,正是那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述的样子。停下车,就会遇到熟悉的乡里乡亲,问候几句、倍感亲切,不远处的地头上正在劳作的邻家大爷也直起了腰,敞开了洪亮的嗓门:“大侄儿,回来看看啦!晌午家来吃饭啊!”暖意融融的话语或许在老家更能体会到它的真切。我照例是要到老邻居、本家本户去坐坐,拜访长辈、看望平辈的,总能听得到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婚丧嫁娶的大事、小事、新鲜事,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似与我无关却又与我息息相关,它是一根隐形的线将我和故乡连在一起,难舍难分。

自家的院子由于平时没人料理,连天井都长满了荒草,虽没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惨淡,但也不免伤感,更会想起孩童时的生活———

我的小学是在村子里上完的,那时的情形历历在目。和临近的几个发小结伴而行,看四季色彩的变化,听禽鸟啼叫的声音,闻粪土酸腐的气味......总感觉那时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厉害,早晨起床最是不情愿,鼓着勇气从被窝里钻出来,又瑟缩着脖子钻进去,反复几次之后才穿上衣服、出门上学。天亮得晚,却也不是漆黑一片,路的轮廓是可以看得出的,穿几条胡同、转几个屋角到学校,那是烂熟于心的。风吹得凛冽、冷得刺骨,走着走着,从别人家的屋檐上、烟囱里被风吹起的柴禾、灰烬,猛不丁会落满一身,如果不小心吸进嗓子还会猛烈地咳嗽一阵,然后就引起一阵阵狗叫,一路上有几只狗,大约那时也是记得清楚的。狗的叫声倒是缓解了我们不少的紧张,当然,走路还是要留意脚下的,因为看不分明而踩到牛粪、马粪的机会还是常有的,那是一种软软的、粘粘的感觉,得使劲儿在地上搓上好一阵!

村子里停电时常发生,但也乐趣丛生。那时生活并不富裕,每个月几度的电费交不起也是常事,电工挨家挨户的收电费,是不少费周折的,如果拖欠的户数太多,整个村子就得停电,大人们碰在一起就说:嗨,零克又挑走了!“零克”是什么玩意,到现在我也没见过,但提到它,记忆中的那盏灯就是灭的,这是儿时最早养成的条件反射。停电带来的不便远没有它带来的快乐多。这时的大街上或远或近地传来口哨声、嬉笑声,还有三三两两的脚步声,学几声夜猫子叫,那是几个捣蛋鬼在吓唬胆小的女生,小伙计们呼朋引伴地跑到了胡同口集合,从村北玩到村南,有时一两个钟头也不知道回家,大人们也默许这项停电的“福利”,也不出来喊,他们大概知道,喊是喊不应的,等到大家疲了、累了,说一声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放电影是最让人着迷的的狂欢节。从消息灵通者那里得到放电影的消息,那自然是满心欢喜的,放映员也是故意调着大家的胃口,总是提前五六天把这条重磅消息抛出来,因而,在未来的几天之内,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期待的幸福感。电影照常是晚上放映的,每家每户早早地吃完饭、锁好门,扛着板凳、提着马扎,男女老少汇集在了村子里的打麦场上。远远地看到白色的荧幕被拉在树上或者房檐上,十几米对面的桌子上放着放映机,朝前的镜头对准幕布,镜头后面是一高一低的两个轱辘,电影就从上面转动的带子里传到了屏幕上。人们散落在四面八方,没有固定的顺序,房顶上,矮墙上,土坡上都有人,如果眼力好,你也能看到高高低低的树杈里也藏着人,那气氛不亚于现在的明星专场音乐会。虽然是在夜里,但每一个人的眼睛是亮的,每一张面孔都是笑的,他们都在享受着那份温馨。

喝一碗故乡的水,让我心灵澄澈;掬一捧故乡的土,让我浸润芳香;唱一曲故乡的歌,让我深情徜徉。故乡是一种气息、一种味道、一种声音,它宁静地隐藏在你的血液里,当你想起它时,它会撞击你的味蕾、摇动你的毛孔、唤醒你的神经,使你情不自禁地、毫不犹豫地走进它的怀抱,向它倾诉,听它诉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28d15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2e.html

《切切故乡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