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不倦教书呕心沥血育人

发布时间:2016-10-11 16:13: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勤勉不倦教书 呕心沥血育人

顾红松

一、从教经历

19967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经过试讲、面试等层层筛选,有幸进入了江苏省盐城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

站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孜孜不倦和求知若渴,给了我巨大的压力,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我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查资料、备教案、做课件,总是尽自己所能给学生丰富、活泼、愉快的45分钟,看到学生们赞赏和渴求的眼神,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1998年一篇《来世还做孩子王》发表在盐阜大众报,表达了我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90年代的盐城中学教师是高初中在一起,分组办公,有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唐慧、赵吉奎等资深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克服了家务繁杂等许多困难,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为我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榜样。还约红、范学林、范红军等老师常为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为完成一份试卷、讲义,真正到了不舍昼夜的程度。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我除了感到无比的温暖,更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氛围,激励着我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

1996年至今,我一直是既带文科班政治,又带会考班政治,周课时都在20节以上,还要出试卷、编学案,几乎放弃了全部休息时间,还主动承担了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承担了中学生业余党校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任务。在本组同志的热心帮助下,在自己的奋发努力下,我在教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所带学生会考的过关率都是100%2000年高考,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同类型班级中名列第一;2003年带的文科班本科达线54人,远超过平行班级。我以自己踏实的努力和出色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尊敬。

2003年,我服从学校安排,担任了盐中南校区第一届班主任,那时南校区刚刚起步,生活设施和环境建设还没有到位。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较差,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我几乎每天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对学生管教管导,循循善诱,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2005年,我又回到了北校区,离家比较近,我更是每晚要等教室、宿舍熄灯后才回家,早晨学生还没起床就赶到校,真正做到了早出晚归,披星戴月,2006年我校高三创造了新辉煌,其中也凝聚着我的一份心血。2006-2009年,我带了五届毕业生,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感情,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我的满意率是100%

工作以来,我没有因工作忙碌放松对自己的业务要求,总时时刻刻给自己“充电”,虚心向组内乃至外校富有经验的老师求教,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进校后不久就先后获得了“新秀杯”教学竞赛二等奖、“五四杯”教学竞赛一等奖。20038月获得盐城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049月获得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课优秀课评比获二等奖;20059月为市高中政治学课组会议开设示范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2002年、2004年两次承担学校面向市内外的大型公开课,受到广泛好评。先后被团市委、市教育局评为“青年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被盐城市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200712月被评为盐城市第六批教学能手,2008年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0073月至200912月,完成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二、主要研究成果

1.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本学科专业论文10多篇。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5期;

2)《对十六大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的哲学思考》发表在《中学政治参考》20031期;

3)《以人为本显关怀科学谋划促发展》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第12期;(4)《完善法规诚信为本理性竞争》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

5)《准确定位科学备考》发表在《科学教育前沿》2010年第3期;

6)《哲学在政治常识教学中的运用》发表在《考试报》2005年第8期。

2.参加各类课题,参编教材、教辅10多本。主要有: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2003年结题);参与编写《高中伴你学思想政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月第6版;参与编写《中学补充教材》(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江苏名校高考王牌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与编写《高效过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南京大学出版社);参与盐城中学校本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类编》的编写。

3.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我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主动向他们“传经送宝”。在我的帮助下,几位青年教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陈迎凤老师获得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陈媛琳老师获的“五四杯”教学竞赛一等奖;陈俊老师获得“新秀杯”二等奖,他们都能胜任中学学段的循环教学,在高考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已成为我校的骨干教师。我多次代表学校对外讲学、送教。如,2009年参加盐城电视台的高考辅导现场直播;2010年参加盐城市第一中学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三、理念精髓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本人始终认为,过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是一名教师立身三尺讲台的根本,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保证,而教育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深怀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待本职教学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近年来更是如此。平时潜心钻研教材,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掌握了厚实、系统的学科知识。教学中坚持贯彻启发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坚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精思、精讲、精练,引导”的“三自一导”式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积极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增加了政治课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把每节课都上成思维课”,为此,我不懈努力,上下求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几年来,多次开设面向市内外的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多次在校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从2001年起,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高考成绩一直优秀。特别是03届和04届政治高考均分均居学校和盐城市第一,列全省前茅。从2002年起,连续五年被聘为盐城市政治学科高三核心组成员,与他人合作,为全市命制了多份高质量的调研试卷,编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市政治学科在全省的“进位争先”做出了突出贡献。

2.认真研究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使政治课教学紧随时代步伐,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每天坚持上扬子晚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网站,下载最新的国际国内时事,并写出它们所体现的教材知识点,按照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进行一一归类,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时政资料库”,随时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一举措既为自己备课、出试卷、写文章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也使学生感到政治理论贴近生活,实在有用,从而改变了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教科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我还在课堂上增加“课前5分钟时政小演讲”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搜集时政资料,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做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文科学习的最主要障碍就是记忆能力的缺陷。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记忆潜能,提高记忆效果。我提出了“四个五”记忆法:每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分四个“五分钟”来复习。即当天晚上五分钟,第二天课前五分钟,一周下来五分钟,一月下来再花五分钟。时间安排得当、合理、规范,有效解决了学生背诵和记忆难的问题,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3.创造性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努力拓展教学、研究的新渠道

本人从2003年起担任高中政治教研组组长,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教师每天看一篇好文章,搜集一则好材料,每周交流一次“教后感”,每月出一份好试题,写一篇教学心得,并形成制度,定期检查、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全组同志的教研热情。我还在组内开展“青年政治教师会课比赛”,努力营造比学赶拼、相互切磋的氛围,收到良好效果。

四、专家视点

创新求实做学问 孜孜不倦搞科研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荣(特级教师)

顾红松老师是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为人处事踏踏实实,已成为我市青年教师中的楷模。

1.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作为教研员我也经常听各种各样的课。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要看学生是否喜欢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二、要看该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的多少;第三、要看该教师所教学生课堂接受的效果如何。如果学生对该教师的课认可度高,说明该教师富有教学的魅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如果该教师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说明该教师着力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备课认真、练习精简,善于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工作中讲究巧干而不是苦干。至于该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好当然是硬道理,无论哪一种考评细则肯定将其列为重中之重。概括上述三条便是九个字:气氛好,化时少,绩效高。

顾红松老师的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模式:一、精思,让学生通过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将教材主干知识问题化让学生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帮助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二、精讲,突出重难点。老师上课总能运用鲜活的时政素材和生动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景,然后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当、简洁、到位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三、精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精选题目,精练题目,精讲题目,让学生思考、领会考点的要求,把握设问的角度,深化对考点的理解。在整堂课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很好地消除了政治课在学生心中枯燥和抽象的印象,让学生在快乐和思考中将知识把握牢,把握准,把握透。

2.深入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顾红松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多年,在教科研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的教学、科研一直走在全市政治学科教师的前列。

1)对盐城市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老师多次在政治学科活动上,发挥自己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05年,为政治中心组开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时政示范课,以教学一线教师的视角,从高考考试要求的高度,对时政知识如何与教材相结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受到了到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2008年代表江苏省盐城中学,就政治“小高考”向全市政治骨干教师做了经验介绍,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从课堂实效到课后辅导,深入浅出,具体生动,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为盐城的政治学科研究做出了贡献。顾红松老师作为政治学科的骨干,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自己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的教材和教辅有10多本。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盐城中学政治组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攻关氛围,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市教科院下达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如调研试题的命制,时政讲义的编撰,知识竞赛题的筹划,知识讲座的主办等,这其中顾红松老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模范作用。2010年,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盐城中学政治组陈迎凤老师获得了江苏省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政治组已经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省级课题结题工作,正在就“十二五”省级课题进行申报和立项工作。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说课稿

江苏省盐城中学 顾红松

各位领导、专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三框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说课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说说教材的体系,整个第二课是介绍辩证法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而事物的联系就其实质讲体现了一种矛盾关系,事物的联系是矛盾的联系。而联系具有多种属性,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多样性等等,学生已经学习了多样联系中的因果联系。学好本课,不但可以完善联系的有关知识,还可以为下面学习发展观点、矛盾观点、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为讲解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作好理论上的铺垫。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体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内容安排上先从具体感性材料作手,介绍整体与部分的含义,然后采用演绎法,先介绍原理,后举具体事例,详细说明了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和联系;讲解方法论时,列举了一些谚语、俗语、名人名言,整框内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可读性很强。

第一,说说我的教学构思,这里面包含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思考的:

一、打破常规,培养思维,求“新”

本框题我的创新之处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1.打破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我刚才分析了,我就考虑一个问题,能不能以探讨某个具体事例作为线索,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由学生自己去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然后自己总结形成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这样的安排尽管与教材的内容安排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增添几份兴趣。

2.用一例贯穿到底。讲解本框题时,我选用了西部大开发事例。我也想做些尝试,能不能在一轮教学中实施时政教育,以新颖的时政材料讲解教材知识,以教材知识加深对时政知识的理解。本框题中我不但和学生一起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还了解了西部的范围,为什么实施西部大开发,怎样实施西部大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由点带面,点面结合,求“活”

选择了西部大开发作为背景,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枯燥、死板,因为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回答问题难免会有些空洞。因此我就选择了西藏这个点,通过列举具体感性材料,对比西藏与东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就能理解实施西部大开发必要性;通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西藏发展的历程,学生就能从西部开发的成败中,思考出西部大开发的正确措施。这样处理后使学生有话可讲,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三、层层设疑,突破重、难点,求“顺”

本课的重点是讲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整体与部分在地位功能上的不同”又是本课的难点,说是难点,因为到第四课介绍量变质变关系时,才学到“结构”“次序”等一些概念,学生现在对此很陌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列举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事例,三个和尚没水吃,我设置了两问,一问“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没水吃了”,引导学生思考“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又设置了第二问“如何才能使和尚更好地吃到水”,学生出谋划策的过程也是部分从新整合的过程,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本框题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影响到方法论的讲解。我也围绕西部大开发设置了两问“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导学生思考部分对整体地影响;“为什么到1999年才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导学生思考整体对部分地影响。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有效地强调了重点。

四、注重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科渗透,求“宽”

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任务。本课中我有意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题目,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如,我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三个和尚出谋划策,学生就会运用物理、化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想方设法;再如,我请学生运用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知识来为西藏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各抒己见,即拓宽了知识面,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于课件,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以及我对教材的处理。

我之所以选择这三幅图和西部放歌作封面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用西部大开发作为整节课的背景材料,说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抗洪斗争、三峡移民、兴建青藏铁路等等都可以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去说明,所以我选择了这三幅图片来做封面,以此突出整体与部分联系的普遍性。

导入开门见山,利用学生头脑中对整体与部分的感性认识,先请学生指出江主席在十六大会议上的一段讲话中所体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还没讲解具体知识点,学生都想一试身手,这样就先抓住了学生。设置这段材料,不仅因为其新颖性、权威性,还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对为什么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怎样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权威回答,下面要多次用到这段材料,在这儿作一个简短分析,可以让学生留下初步印象,以利于下面知识点的推进。学生回答时只能运用头脑中的对整体与部分的不全面的认识,主要从空间角度,我仍然借助于西部大开发,请学生对一段材料加标题,学生加标题的过程也是其对整体与部分含义再认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推出整体与部分的完整含义,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水到渠成了。为了教学的连贯性,我就借助于整体部分含义,顺便说明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

介绍完含义,围绕西部开发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辨析题,目的有三,其一,自然过度;其二,介绍西部的地域范围;其三,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做好引导,首先肯定题中的正确观点,即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两者不可分割。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我又举了反面事例:东突势力,通过对其言论的分析,使学生确立“维护全国稳定、团结、统一“的意识;分析题中错误观点时,我再次搬出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学生借助于对含义的理解,很快可以得出结论,整体与部分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到此为止,所讲解的答题内容是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的。我进一步指出,对辨析题地解答要注意角度的全面性,在指出整体与部分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后,要思考一下两者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这肯定也是这道辨析题答案的组成部分。为了说明其他的区别,我向学生出示了两组材料:一组是诗歌,琴诗;一组是漫画,三个和尚没水吃;分别从功能的有和无,大与小的角度来说明整体与部分在地位、功能上有差异。其中,分析部分功能之和小于整体功能时,我巧妙地设了一问“如何才能使三个和尚更好地吃到水?”学生想方设法地考虑的过程也就是取得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过程,这样一个事例解决了两个问题,既使思维连贯,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介绍完西部地域范围之后,我通过总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请学生接着思考,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降低难度,使学生有话可讲,我请学生比较了西藏与东部部分城市发展状况,之所以选择了这样几个对比项目,是启发学生从民族、领土、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我再次推出江主席的讲话,增强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会起决定作用。在介绍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之后,我又设一问,把学生思维引进一步,“我国政府为什么到1999年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学生很自然会从我国开革开放的成就、从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去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我乘机推出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体处于统帅地位,整体决定部分。

在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制约关系之后,很自然就可以得出各自的方法论意义。为了使所学能够所用,也为了使学生对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全面地认识,我推出了一个栏目: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推出两位领导人的讲话,既总结学生发言,又增强学生对西部大开发措施地了解。

到此为止,围绕西部大开发,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已经学习完了,学生头脑中有了一个个鲜明的结论,为了强化这些结论,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学生归纳的过程也是复习回顾的过程,是培养归纳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要做适当的引导。

本课知识学完了,为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设置了最后一问:请把你对本节课的疑虑点列举下来,下节课解答。然后让本节课在西部放歌歌曲中结束。

(顾红松 江苏省盐城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c249ed13169a4517623a373.html

《勤勉不倦教书呕心沥血育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