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6-02-05 11:5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48分)

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儒,乙墨,丙法,丁 B.道,乙儒,丙墨,丁

C.儒,乙法,丙墨,丁 D.道,乙墨,丙法,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根据材料中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得知甲描述的是道家思想,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根据材料中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得知乙描述的是儒家思想,主张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根据材料中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得知丙描述的是墨家思想,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根据材料中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得知丁描述的是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其余三项均不正确。

 

2唐宋时期我国古代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里三教合一的主要含义是

A.佛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B.道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佛哲学的影响

C.法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儒、道哲学的影响

D.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故其主要含义是D项;其余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意。

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中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道理方泱恰通透得知只有深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对的认识,即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本题答案为A项;BCD三项均属于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

 

4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采用排除法,联系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经济背景是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即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崩溃,因此排除②,故本题选D

 

5在宋淳熙二年(1175)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发明本心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鹅湖之会朱、陆议论,明确这是指朱熹的思想与陆九渊的思想之间的分歧。联系所学知识,朱熹强调万物本源是理,穷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万物的本源是心,穷理的途径是发明本心;故本题选AB项体现的是两者哲学范畴的不同,与题干核心问题不符,故排除。朱熹、陆九渊都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与C项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体现的是两者方法论的不同,与题干核心问题不符,故排除。

 

6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联系所学知识,A项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故不符合题意。B项以中国文明为尊,贬低西方文明,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故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批判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故符合题意。D项强调民主与科学,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故不符合题意。

 

7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联系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即器物,故①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思想,但没有涉及制度之争,故④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

 

8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紧扣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三民主义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本题选A。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说,不是天赋人权,故排除B。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材料中也未涉及,故排除D

 

9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答案】C

【解析】图片中快乐的演员和快乐的总理是文艺事业获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种成绩得益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10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下图文革中孔子塑像的命运,反映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文革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变。

11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解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12月。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5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12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答案】D

【解析】古希腊的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精华,他们反映的地理条件、经济形态和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的反映,这体现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的观点。

二、综合题(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答案】(1)为政以德(或以德治国、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或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以任答两点)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3)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源;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使国君接受和实践儒家思想。

(4)反对君主专制(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经世致用;世界是物质的唯物主义思想。

(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精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对儒家思想应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演变及影响。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从材料本身进行概括,切不可直接引用材料原句;解答第(2)问时,要从中央集权统一两个角度切入;解答第(3)问时,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有效信息;解答第(4)问时,迁移教材知识,明确他们的侧重点;解答第(5)问时,一是要指明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观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发展的特点。

(4)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1)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西方技术是;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各种技术设备是

(2)指民主和科学,即指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及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

(4)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学习资本主义到学习社会主义。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左图所示之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上面右图人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答案】(1)林则徐。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

(3)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

【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入手,第(1)问、第(4)问可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第(3)问注意结合材料来回答。

 

16阅读下列材料图片,回答问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下图所示)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代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案】(1)①资产阶级民主和国;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道路问题;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人的路;毛泽东从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者失败了,后两者取得成功。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和学生的分析辨别和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专题,清楚三大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感悟其要解决的历史课题及思想来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b6aa20228ea81c759f578c0.html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