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7月考试《护理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发布时间:2018-10-15 12:2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医科大学20127月考试《护理心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的性格特点是(C A. B 型人格 B. AB 型人格 C. A 型人格 D. C 型人格 满分:1 2. 患病以后, 患者常担心将来的前途,担心自己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 担心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累赘, 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属于(D )。 A. 期待心理 B. 习惯、获利心理 C. 依赖心理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3. A. 认知疗法 B. 森田疗法 C. 精神分析疗法 D. 行为疗法. 满分:1 4. A. 富有竞争性 B. 比较被动 C. 有雄心 D. 争强好胜 满分:1 5. 下列哪项不属于 A 型性格特点(B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哪一种疗法的核心(B ( B )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之点。 A. 改变诱发性事件 B. 改变不合理的想法 C. 改变个体的情绪 D. 改变个体的行为 满分:1 6. 作为社会的一员,患者和平时一样需要别人的尊重是(A )。 A. 被关心和接纳的需要 B. 尽快解除病痛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信息的需要 满分:1 7. A. 果断性 B. 坚韧性 C. 自制性 D. 自觉性 满分:1 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反映了其意志的(C)品质 8. 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特点是(D A. 分解减少,合成减少 B. 分解增加,合成增加 C. 分解减少,合成增加 D. 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满分:1 9. 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A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上均是 满分:1 10. 患者疾病已经康复,他们仍然乐于继续扮演患者的角色。属于(A )。 A. 焦虑、恐惧心理 B. 习惯心理 C. 敏感多疑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11. A. 盲目性 B. 散漫性 C. 顽固性 D. 动摇性 满分:1 12. 不属于神经症的心理特点的是(C ) 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A A. 一般有易感素质的人格基础 B. 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C. 求治愿望非常强烈 D. 一般无自知力 满分:1 13. 象,称为(D A. 知觉 B. 适应 C. 对比 D. 后象 满分:1 14. 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变的敏感多疑,对别人的一举一动往往变的神经过敏,有的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很重, 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的现 认为医生的正确诊断是安慰自己。属于(C )。 A. 焦虑、恐惧心理 B. 习惯、获利心理 C. 敏感多疑 D. 心境不佳、情绪不良 满分:1 15.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特点(B) A. 意识模糊 B.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C. 谵妄和痴呆 D. 愤怒和容易激惹 满分:1 16. 情绪有(A)几种功能。 A.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B.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C.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控制功能 D.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满分:1 17. A. 良性应激源 B. 应激性生活事

C. 恶性应激源 D. 慢性应激源 满分:1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相关障碍的心理特点(B ) 升职属于(A A. 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相关 B. 患者受刺激后的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无关 C. 病因消除后,症状可随之消失 D. 一般预后良好,无人格障碍 满分:1 19.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满分:1 20. A. 竞争意识强 B. 过分与他人合作 C. 回避冲突 D. 屈从于权威 满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 C 型人格特点(D 获得性需要就是(B)。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应激相关障碍?具体有哪几种疾病? 答: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 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 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 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 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 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 复出现、面临 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 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 1 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 6 个月。 2. 常见的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有哪些? 答:90 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A型行为评定量表、大学生心理 健康调查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3、心理护理的目的? 答: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 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 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 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 的社会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4. 简述患者角色适应的过程中适应不良的表现。 答:1.角色冲突 指人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常态下的各种角色发生的心理冲突导致 的行为矛盾。病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病人角色,而产生焦虑、烦恼、茫然,甚 至痛苦。这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2.角色缺如 即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有病,或对病人的角色感到厌倦、悲观、 绝卑, 这种否认的方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许多初诊为癌症的患者常出现该种反应。 3.角色强化 一般常发生于由病人角色向日常角色转化时,仍然表现为病人角色,对自 我能力怀疑、失望,对原承担的角色恐惧。表现为多疑、依赖、退缩,对恢复正常的生活没 有信心。 4.角色消退 指个体已适应了病人角色,但由于某些原因,使他突然必须转向常态下的 健康角色,承担

常态角色下的义务。例如患病的母亲,因孩子突然患病住院而将其母亲角色上升为第一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职责,此时她自己的病人角色消退。 三、其它题 1. 访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访谈法的优点: 1、灵活 1)访谈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受访者提出有关问题,通过受访者的答 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2)访谈是访谈员与受访者双方交流、双方沟通的过程。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 事先设计调查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 谈中,可以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 2、准确 1)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受访者直接进行交流。 2)访谈要事先确定访谈现场,因此访谈员可以适当地控制访谈环境,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 3)由于访谈流程速度较快,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 回答往往是受访者自发性的反应。 4)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 3、深入 1)访谈员与受访者直接交往或通过电话、上网间接交往,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 因此可探讨较为复杂的问题,可获取新的深层次的信息。 2)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访谈员不仅要收集受访者的回答信息,还可以观察受访者的动作、 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以此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以及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访谈法的缺点: 1、成本较高 2、缺乏隐私性 3、受访谈员影响大 4、记录困难 5、处理结果难 四、论述题 1.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护理原则? 答:1、缓解心理应激源:针对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及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等心理应激源采 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打破应激源血压升高负性情绪血压更高的恶性循环。 2、指导患者实施自我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做好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其 社会适应能力。 3、疏导负性情绪:以言语为工具,通过与高血压患者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引导其充分表达 内心的隐情,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情绪反应、从逃避到面对现实的心理转化过程。 2. 患者角色的概念包含哪几个方面。 答: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和行为,通 过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柏森斯(T Parson)在《社会制度》一书中提到患者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 务,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患者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并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应减轻他平时 承担的社会责任(工作) 2、患者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因为通常一个人对病本身无法控制;应尽可能使他早 日康复。 3、患者有义务力求痊愈。生病不符合社会的愿望和利益,社会希望每个成员都健康,以承 担应有的责任和角色。生病是暂时的非正常状态,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主动力图恢复常 态。 4、患者应该寻求可靠的治疗技术帮助,必须与医生、护士等合作,共同战胜疾病。 由此可见, 患者角色既有从常态社会职责中解脱出来的权利, 又有积极求医以早日康复的义 务。 3.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原则?一、良好的治疗关系 1. 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目前,各种疗法虽技术各异,疗效却无明显差异。这样,确定心理治疗中共同的变化过程或治疗

因素就成 为心理治疗最重要的趋势。其中,良好的治疗关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虽然特别强调治疗师的权威性,但良好的治疗关系仍然尤为重要。如果咨访双方不能保持良好的治疗关系, 患者需要或愿望的被理解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接下来患者就会退化防御;若治疗师和患者保持一种尊重、 探究接受的态度,人格变化的机制——解释就成为可能,患者原始的、不适宜的需要就能被重新体验、组织和 恰当地反应出来,从而使患者从防御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治疗师,相信 治疗师能帮助她。虽然行为主义者的学说中几乎找不到描述治疗关系的文字,甚至华生、斯金纳、沃尔普的 理论让人感到:治疗关系中患者应是一个被动服从的、 执行治疗师的各种操作机构的人;治疗师具有绝对的权 ,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主动地控制着互动的过程和进展。但这并不等于在治疗实践中治疗 师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片空白,建立治疗联盟就是最好的例证。 2. 建立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1)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心理解和体贴的同情心,双方应是平等、和睦与协作的关系,像知心朋友一样进行交谈、沟通;要 倾听与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鼓励他们自由倾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得患者 理解治疗者所说的话和确实在帮助他解决困苦和治疗;还要对患者无条件地给予情感上的肯定,积极的关 注和接纳; 2)正确地对待患者。 首先要弄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病因、发展程度、持续时间、对身体的影响等,体格检查和认 真的精神检查及心理问题评估结果。其次,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注意消极问题,又要注意积极因素,并 且在治疗中尽可能地采取措施增强积极因素; 3)坚持倾听、疏导、支持和保证的治疗原则。 治疗者应同情、理解及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减轻他们的不良情绪。然后进行疏导和积极的评介,唤 起患者的理智,重新塑造自我。努力揭示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必要时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强有力的保 证; 4)将解释、教育、指导和鼓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患者建立正确对待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自信心。 注意提供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方法。根据情况布置一些作业,既可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又 可增加患者的参与感,调动治疗的积极性。 二、尊重信任原则 1. 治疗师对患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从尊重信任的立场出发,努力和咨询对象建立起朋友式的信赖关系, 以确保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圆满的咨询结果。治疗师或咨询师应该给予患者尊重和信任,不能让患 者觉得自己的疾病所带来的异样眼光。患者来求医,希望医生能帮助他,界闯出他的痛苦,所以医生要把 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作为第一印象传达给患者。医生要全神贯注地倾听患者诉说病史,用同情、理解的 目光和鼓励、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患者倾吐蕴藏在内心的郁闷、烦恼和痛苦,同时针对不同

疾病,作必要 的认真的身体检查。总总之,通过一开始的接触就要让患者感到医生已经、掌握了他病情的必要资料,因 而对疾病的治疗是有把握的,从而感到宽慰并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2. 患者对治疗师 治疗师在布置治疗的回家作业时充分信任患者可以很好的完成和遵守与咨询师或治疗师之间的约定, 相信患者会配合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充分尊重和信任咨询师,积极的配合治疗,遵照医嘱,这样治疗过 程才能顺利进行。患者需要放下心中的戒备,尽量多与治疗师沟通,让治疗师充分了解病情也对治疗有益。 三、保密原则 1. 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常常会涉及患者隐私,因此,保密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从业者应遵 循的一项基本伦理学原则。心理咨询和治疗要求患者信任治疗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允许治疗师探询 极端个人的隐私和私密,使自己的病情好转;同时也要求心理治疗师遵守保密原则,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情 感,不得把在治疗过程中获取的保密资料泄露给第三者。 2. 治疗中可能泄露保密资料的情况 管理机构的问题 保险付费 小组或家庭治疗 治疗师的疏忽 治疗师中断工作 1 2 3 4 5 3. 特殊情况 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加以挽救; 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为免于他人受到伤害,也应做好一些防御工作 1 2 四、挖掘资源原则 治疗师在与患者建立咨访关系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家庭环境,工作情况,成长经 历等背景资料,这样也有助于咨询师更快的找到问题的成因。同时在后来的访谈及治疗当中,治疗师也需 要努力的挖掘资源,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病发时的状态,时长,频率等。也增加诊断的正确性。治疗师通 过一些开放式或封闭式的问题以及一些测验等手段也能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并且在患者充分信任 治疗师之后也会对治疗师敞开心扉,吐露自己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需要治疗师的耐心与付出。 五、综合性原则 1. 心身的综合 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心理问题往往会伴有许多躯体化表现,而生理状况又经常 是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因此,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身心之间和相互影响保持 高度的敏感性,以辩证统一的思维来分析和看待问题,而不宜孤立地看其中某一方面。 2. 原因的综合 每个人都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体。所以,引起来访者或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应该是这三因素 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分析、评估、干预也都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 3. 方法的综合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通常比单一的方法更有效。当然,咨询师要针对特殊 的来访者,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综合的方法往往针对人心理的各个方面 和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 六、预防原则 预防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工作者不应满足于了解咨询对象心理问题或障碍的性质,向咨询对

象说明产 生这一障碍的原因及危害,应尽可能向咨询者提供积极克服心理障碍的建议和增强心理健康的方法。生理 疾病和心理障碍都要以预防为主,提倡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在治疗的同时,防止其他心理问题的出现。一 般来说,心理容易出现问题的人都有自己的稳固的、固执的、习惯化的行为习惯和特点,从根本上改变这 些不良习惯和特点才是咨询者终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证。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应重视咨询者心理偏常或心 理障碍的诊治工作,更重要的是应重视咨询过程中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只有把后一项工作做好了, 使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发挥心理咨询在促进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4.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 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 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 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其 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 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 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 性格。 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 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 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权威 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 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 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 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 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 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父母尊重孩子, 给孩子一定自主权, 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 合作、思想活跃等。 4)早期童年经验:麦肯侬: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总结: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 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 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 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 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再次,早期儿 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总之, 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 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9f386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9.html

《中国医科大学7月考试《护理心理学》考查课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