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鹤琴教育论著中浅谈陈鹤琴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5-01-26 19:3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陈鹤琴教育论著中浅谈陈鹤琴教育思想

张宜峰

[ ]:陈鹤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和“活教育”思想不仅是对西方教育学、心理学思想的传播和集成,同时还是对他们的中国化和创新,对后市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通过他数量丰富的教育论著表现,而这西论著大多通俗易懂而且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使他的学术体系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本文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若干篇论著进行最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思想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理论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在当时的中国,他与张雪门在幼儿教育领域齐名,有“南陈北张”的并称。在民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其中包括生活教育的“圣人”陶行知,平民教育的“圣人”晏阳初,职业教育的“圣人”黄炎培等。而陈鹤琴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幼儿教育的“圣人”。陈鹤琴为何关注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这是选题的一个原因。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深受西方的教育学、心理学在当时的最新成果的影响。与众所周知的陶行知一样,陈鹤琴在留学美国期间师从了克伯屈、孟禄、桑代克乃至杜威等著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同时他也追随着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浪潮把这些思想带到了中国。而与陶行知不同的是,同样作为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教育家,陈鹤琴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及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的传播广度也明显落后于陶行知。但是,陈鹤琴的教育论著却有相当广泛的传播,尤其是他的《家庭教育》甚至在2009年的上海国际书展上仍然以第九名的殊荣名列前茅,超过了任何其他的教育论著乃至经典作品。陈鹤琴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论著的知名度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距?陈鹤琴对于教育学、心理学实现中国化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为何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陈鹤琴的教育论著仍然有如此广泛的市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选题的另一个原因。

通过陈鹤琴教育论著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最为直观的手段。通过本研究,我们通过选取陈鹤琴最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和“活教育”思想,参考最有代表性的四篇相关教育论著:《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活教育”——中国新教育的幼芽》,来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同时,选取篇目层次结构相当清楚,略读一遍即可宏观把握。陈鹤琴论著的总体特征就是通俗易懂,核心观点条理清晰,甚至已经为我们归纳好分条列出。大家只需要跟随讲解进行整体把握,同时掌握其中精髓,结合文章中的例子和个人成长经历便可以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2、陈鹤琴生平简介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他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及方法,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儿童教育。他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新思路。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活教育”理论。

1892年,陈鹤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幼年丧父,勤奋自勉,聪明颖悟,8岁破格进入私塾,1911年进入清华。1914年,陈鹤琴从清华毕业赴美留学。先后获得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师从于克伯屈、桑代克等人,1919年,在博士毕业论文即将完成的情况下,他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请回国任教。他原计划在结束执教生涯后回到美国继续完成,但是当他投入到回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中后他就再也没有想过回去。

1919~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育学和心理学,翻译介绍西方著新理论新方法。他通过对儿子陈一鸣出生之后长达800天的观察探索中国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几乎被外国教会垄断,幼儿园进行的活动都是外国的。面对这种让人右路的状况,1923年,陈鹤琴创办中国第一所幼儿园——鼓楼幼儿园。从此开始,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中。他不仅积极运用杜维等人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想,带领孩子们实地观察,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而且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陈鹤琴甚至自己亲手为孩子们制造玩具。与此同时,陈鹤琴还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的创造,他本人将儿子陈一鸣从小到大的所有画作都收藏起来,并在当时的上海为儿子开办了画展。1927年起,陈鹤琴担任南京教育局第二科科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支持陶行知的晓庄乡村教育实验师范学校的实践,并在陶行知的邀请下担任晓庄幼稚师范院院长。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沦陷的情况下陈鹤琴在上海英租界建立难童收容学校和报童学校,进行抗战教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培养儿童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积极进行反日宣传,支持反日活动。因此,他自然而然地上了日伪特务的黑名单。1929年,陈鹤琴躲过了最后一次暗杀,只身逃离上海,到达江西。应江西省主席之邀,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在此期间,陈鹤琴形成了并开始推行他的“活教育”理论。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陈鹤琴带领200多名幼师,不仅学习教学理论与方法,而且积极对当地的民众进行教育。1944年,在日本军队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中,日军开始进犯江西省腹地,陈鹤琴带领优质师范学校全体师生开始了新的一轮逃亡。

1946年返回上海,创办了上海第一幼稚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之后,陈鹤琴积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但是他的或教育思想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这种批判基于当时中国教育界全面改造和“苏化”的背景,杜威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而被全盘否定和打倒,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也因为批判继承了西方的教育思想而被批判。陈鹤琴在当时仍然担任了江苏身教育厅的主席。1957年反右倾扩大化后,陈鹤琴被打成右派,免去了一切公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陈鹤琴遭到了迫害,但是也受到了一定的保护。尽管他被免去了职务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毅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幼儿教育的实践当中,并且努力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他的这一愿望直到他被平反之后也没能够实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的公职被恢复,他和他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平反,并逐渐地得到了公正的对待。1982年陈鹤琴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3、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简析

陈鹤琴最主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关于幼儿教育的。在它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陈鹤琴唧唧地把西方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引进到自己的研究中,并且结合东方人的特点进行了新的研究与尝试。他对幼儿成长的关注,让它成为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于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它主要是从儿童发展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儿童成长的环境出发的。在这里我们选取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和《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为主要的例子进行分析和研究。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是陈鹤琴对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成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明显受到了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中也包含了桑代克和孟禄的心理学思想。

文章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文章的开头就是陈鹤琴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观的严厉批判,陈鹤琴批判传统的儿童观——“小大人”观:谈到: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鞥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的罢了。陈鹤琴归纳了传统的“小大人观”的实质:要求儿童像成人一样行为,忽视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于传统教育观的危害陈鹤琴的看法是:违逆儿童的天性,这种误谬观念和误谬教育,造成教育的恶果,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对此陈鹤琴提出了许多对策,其核心是:改变传统的儿童观。为

陈鹤琴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这就从分体现了陈鹤琴儿童教育思想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陈鹤琴对儿童心理的归纳:(1)好动心:儿童天性好动,刚绝与动作联通。好动心是儿童探索世界的表现,是开发儿童潜能,提高他们的治理与能力的条件。对此的态度是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刺激,让他们接触世界。(2)模仿心:模仿心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依赖。儿童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教育者要利用儿童的模仿心,以身作者,树立榜样,帮助儿童鉴别是非善恶。(3)好奇心:好奇心关乎儿童的发展和文化的造就。

好奇心的性质:1.新异能够激起儿童的好奇心。2.事物与事物相互作用激起的新异也能够激发好奇心。3.儿童的好奇心随着年龄而发展。4.教育者应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4)游戏心: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手段。陈鹤琴归纳出游戏的价值:发展身体;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能是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

陈鹤琴还将不同年龄儿童的游戏种类与特征进行了如下的年龄分段:婴儿期(0~3)、儿童初期(4~7)、儿童后期(8~12)。这与当时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儿童认知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如出一辙。在进行了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之后,陈鹤琴得出了他的结论的结论:教育儿童的方法:(1)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2)不要仍就用消极的老法,来剥夺她的活泼天性。必须给予适当的环境,能够使他充分发展。(好动心)(3)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好奇心)(4)适当利用儿童的游戏,因儿童的成长阶段而变迁。(游戏心)在文章的最后,陈鹤琴坦言:总而言之:我们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实行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心理。

《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是陈鹤琴儿童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代表性作品。它的价值就是定义了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这篇文章侧重对儿童成长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的分析。

首先,陈鹤琴阐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地位:现在的儿童就是未来的主人,社会的进化、国家的繁荣都要看这些未来的主人的品格才智来定。培养这些优良的品格和才智,端赖优良的儿童教育。之后他就提出了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一是健康和发育,二是父母教育和儿童教育。

对于第一个问题——健康和发育,陈鹤琴在论述的来段就阐明了健康的地位:健康是事业之母。之后,陈鹤琴划分了健康的范畴{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与服务习惯。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服务习惯。陈鹤琴提出这一范畴是基于中国产酮社会道德“私”的特点,而陈鹤琴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康素质的公民。

在心理健康与发育方面,陈鹤琴指出:引导他们吸收一切积极的印象,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思考能力。对此,陈鹤琴提出了积极手段和消极手段的两面方法。积极方面: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消极方面:(1)多给他们自己动手和提问的机会。(2)不要恐吓他们。(3)以身作则。关于生理的健康与发展的问题,陈鹤琴归纳了如下三点:1、注意饮饮食。2、改良服装。3、要有儿童游戏的设备。关于服务的习惯,陈鹤琴指出了三点:1、不自私。2、帮助人家、3、守秩序。

除去儿童的自身的健康之外,基于中国社会中家庭影响的重要地位,陈鹤琴专门对家庭教育进行了论述。在这里他又集中阐述了对父母教育作用的看法。首先,他强调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儿童入学之前最主要的学习对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的父母双方中,陈鹤琴特别强调了母亲教育与儿童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相关度、胎教和早教、性格并行的影响。这符合家庭教育的规律,因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女子是未来的母亲,所以陈鹤琴把家庭教育的任务进一步推广到了女子教育身上。所以陈鹤琴由此构建了女子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的最初任务放在了女子教育这里。强调女子教育,陈鹤琴并不是第一人,但是这种思想的提出同样是基于中国产酮社会男尊女卑,轻视女子教育的特点。他还创造性地把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母亲的教育和女子教育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理论构建的特点是:层层深入,逻辑体系严密。

4、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探析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它的理论内容、形式地位与作用与当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相上下。因为在前面的生平中我们已经交代,陶行知与陈鹤琴都是留学美国并师从杜威,伸手杜威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在逃离上海之后通过江西国立幼稚师范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来的。该理论提出的背景就是中国的抗战,在这里,我们分别以《活教育——中国新教育的幼芽》和《“活教育”社怎样实施的》为例进行分析。

《活教育——中国新教育的幼芽》是陈鹤琴1946年从江西福建的流亡地回到上海创立上海第一幼稚师范学校时所作。这是一篇对活教育思想提出背景、理论渊源和和理论建构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文章的开头,陈鹤琴对该思想提出的背景进行了如下的阐释:新教育的实验需要一个环境,而中国的实验教育还在实验之中。现阶段的中国是处在争取自由民主,争取科学光明的大时代。对外抵抗侵略对内要求建设正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崭新环境。

“活教育”的理论来源大体包括以下部分: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创造小学教育最初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他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福禄贝尔创造幼稚园的规模。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方法杜威学校的实践。生活教育,团队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教育即生长,经验主义,团体生活,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斯特卡制等等。

关于“活教育”的理论建构,陈鹤琴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响亮而简明的要点:对于“活教育”的教材,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或教育”的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活教育”的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关于“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实践,陈鹤琴通过《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一文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关于“活教育”的三条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三个目标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出真正的人,教育同时要具有民族性,杨为本弥足的发展提供人才。与此同时,教育还要与时俱进,培养玉石俱进的人才。达成目标的要求有如下几点:1、要有健全的体魄。2、要有建设的能力3、要有创造的能力4、要能够合作5、要服务。这五点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明显是针对当时中国国民存在的“愚贫弱私”的问题提出的。“活教育”的原则有如下几点:1、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基本原则)。2、使小孩子获得均衡的发展。3、“自动的研究”。4、积极地鼓励。5、“具体的比较”。6、分组的学习。7、集体的竞赛。在这里,他在相当程度上借用了杜威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学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分组学习和积极鼓励等时至今日都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陈鹤琴还阐述了“活教育”实施的过程:实验、参考、发表、检讨。这也充分体现了进步主义教育的特点,陈鹤琴除了进行比较高端的理论建构之外,还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时的教学物质条件限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

根据陈鹤琴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他对学校组织结构与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如下的观点,(1)年级分段;第一段(幼儿园至一年级)第二段(二至三年级)第三段(四至六年级)。划分标准:儿童的体力、智力、能力、年龄的差异。(2)关于活动组织1、原则: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兴趣。2、活动场所:教室(工作室)、游戏场。(1)课程内容:大自然大社会(2)课程编制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的情形。第一阶段采用大单元编制,第二阶段采用大单元编制与活动中心编制,第三阶段采用活动中心编制。(3)教材组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要让孩子们直接去接触指示。现有课程和教材编制不能够飞出,但是可以尽力改善。教材: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教师应具备的条件:要爱护儿童,要了解儿童,要有积极的态度,要有研究的精神,要有改造环境的能力,除了有国语修养外还要有一门专业技能,要有健全的体格。设备:场所、校具、教具、教材考成:检讨会,奖励制度、物质条件。在上述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关于学校建设的理论是非常全面的。在上述的观点中,活动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陈鹤琴同时也考虑到当时物质条件和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采取了一种与传统教育进行妥协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逐步过渡的方式。这非常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这些理论都在江西国立幼稚师范学校的事件中得到了成功的验证。

5、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的浅谈

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对西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中国化,是他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针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教育论著已经具备了当今学术论文的特点,不仅有非常清楚的逻辑结构,把自身理论的所有要素都清晰地展示给大家。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总结概括简明扼要而且朗朗上口。他的儿童教育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的《家庭教育》从面世开始就一直是畅销书。他的理论以及论著得以具有如此广泛市场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论紧密结合了实践,贴近平常人的日常生活。

对于陈鹤琴和它的理论的评价从民国的今天经理了不同的阶段。建国以后,由于受到当时教育界学术思想全面改造和全盘“苏化”形势的影响,陈鹤琴的理论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仅仅从所谓的阶级属性上出发进行的片面的一刀切的评判很显然是不公正的。直到文革结束后,陈鹤琴理论的正面价值才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认可。时至今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的整个幼儿教育领域。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点除了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平常人的生活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充分发挥儿童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而且付诸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陈鹤琴的亲力亲为让他的理论始终有活的实践来源。

对于陈鹤琴教育思想可能存在的不足,主要可能出现在实践层面,在相当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或教育中所提倡的活动中心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在实践中证明:单纯的活动中心会使儿童因为缺乏足够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在更高阶段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在这里陈鹤琴进行了妥协,把教材与活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按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年龄分段进行有效的过度。至于陈鹤琴的其他深入研究,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陈鹤琴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陈鹤琴全集》第一卷 [M]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2]陈鹤琴 《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 《陈鹤琴全集》第三卷 [M]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3]陈鹤琴 《“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 《陈鹤琴全集》第四卷 [M]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4]陈鹤琴 《“活教育”——中国新教育的幼芽》 《陈鹤琴全集》、第四卷 [M]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5]郑金洲、翟葆奎 《中国教育学百年》[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1

[6]成尚荣 《“活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现代意义》 [J] 江苏教育研究 2007年第8 4~7

[7]李刚 1950年代对“活教育”理论的批判——以陈鹤琴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三期 1~14

[8]杨林海 《陈鹤琴儿童教育观评述——儿童观作为人性的尺度》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六期 57~60

[9]周卓莹、张传燧 《陈鹤琴教学法应用状况及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年第2 38~41

[10]柯小卫 《重读“活教育”》[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一期 13~19

[11]高飞 《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25月上半月 12~1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e8d6f202d276a201292e4b.html

《从陈鹤琴教育论著中浅谈陈鹤琴教育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