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的研究的命题是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区域经济

发布时间:2018-10-25 15:3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们组的研究的命题是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通过对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的介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讨论。

今天我们讲的第一个国家不是经济大国美国,也不是我们的近邻日本,而是英国,众所周知,工业革命是从英国开始的,基本上人类的近代文明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所以我就沿袭这一历史习惯,从英国开始:

首先是:英国区域政策目标:由创造就业机会到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英国政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制定实施了“特别地区法”,对落后地区实施支持性政策,促使地方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1945 年的“工业布局法”及后来类似的法案引入了各种政府手段,包括为企业提供各种信贷、动力、土地及其它基础设施,同时还有政府直接投资。由于许多经济政策手段强加于工业布局,导致了1945 年到1947 年企业大规模迁往受援地区。总之,这一时期区域政策考虑的核心目标是增加就业,盖慑于失业引起的社会矛盾和丧失政治支持。60 年代英国区域政策围绕另外两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一方面是注重经济增长,认为战后英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落后地区经济活动量小,导致劳动力闲置;第二方面是大伦敦地区经济过度增长,工业和人口过度集中损害整体的社会的利益,必须加强地区布局调整。因此,60 年代区域政策取得了大发展,用于区域政策的资金大大增加。政府采取了布局诱导性投资和其它措施,支持和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诱导企业到受援地区设立工厂企业。

英国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微观领域调整要素布局与宏观领域企业区位控制、产业选择相结合

(工业分布图)

那么我们具体看一下,英国的新区域政策。其中包括:促进新创建和小企业成长、更加注重技术革新、发展自由区在英国,促进小企业的创建和成长已被看成英国经济复兴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小企业被看作未来经济大发展的“种子”。同时,小企业为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锻炼机会。通过小企业振兴落后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小企业生成速度的特殊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小企业技术领先战略,政府花费大量财力加速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生成、培养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持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区域经济发展中技术革新起重要作用,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是引起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英国政府选择,建立专门的技术和机构,帮助那些想利用先进技术但自己又没有足够资金和必要技术与人才的企业。对落后地区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给予优惠,促进落后地区企业在技术上有所跳跃,特别是新建企业,应更多地采用新技术,使这些企业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以便于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德国区域经济发展

前西德是发达国家中地区发展最为均衡的国家。一般认为,这一方面与德国长期的地方分权的政治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独特的区域经济政策。1990年东西德统一之后,德国又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东德通过大规模的投入促进其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与其说晦涩的德国区域经济政策,不如以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角,是德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州府慕尼黑人口125万,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但慕尼黑却是一个远离市场中心而偏居一隅、三面临山又不靠海岸的劣势区位,是重化工业当道的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大型企业转移投资的避讳之地,也是国内国际科学技术的扩散死角。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直到4o年代末期,巴伐利亚仍被认为是德国经济中产业发展落后的农业州。

纵览巴伐利亚州生产总值比例195019803o年间工业所占比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农林业比重的递减似乎是由服务业比重剧增所取代。那么为什么该州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没有上升呢?原因在于,工业的发展不在比重增加 而是质量变化,即从1950年的以传统工业为主转变到了1980年的以现代工业为主。当然,由于制造业急剧发展,7O年代的工业比重也曾高达544%,但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该比重又下降了。该州在1950年到1980年间,采掘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下降到了02 的微不足道的程度,而基础工业比重则扩张到原来的1O倍,达到21 。同时,机器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也几乎翻番,从248%增长到458 占了整个工业就业的几乎半壁江山。而传统的消费品加工业比重却下降了266个百分点,其中包括的皮革制造业、制鞋业、铸造业、陶瓷业、纺织业,有的停滞,有的甚至明显衰退。食品工业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显然,巴伐利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虽然靠工业火车头拉动,但火车头的动力来源却不是传统工业,而是基础工业和机器设备制造业,特别是占了整个工业一半就业的机器设备制造业。

巴伐利亚的机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机器制造、汽车制造、宇航工业、电气设备、精密机械、精密仪器和化工生产设备等。特别突出的是,巴伐利亚的机电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到8o年代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机电设备制造基地,而且还集中了全国5o%以上的宇航工业。据统计,80年代巴伐利亚5o%以上的工业就业人员从事与这两大产业有关的工作。机电设备制造业作为巴伐利亚仅次于宇航工业的最重要的新兴产业,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州工业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一。应该说,在当时的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条件下,这些产业不仅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部门,而且也是世界经济的新兴主导产业,特别是机电设备业、宇航工业、核能工业在战后的冷战时期,不仅对西方各国国防工业发展,而且对西方各国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需求迫切。而到了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微电脑制造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又给整个巴伐利亚的机电设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活力,使之以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计算机行业成了带动整个该州经济率先增长的部门。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图)

那么巴伐利亚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起机电设备制造业和宇航工业的?分析现有的为数不多的资料,可以发现德国机电设备业巨头西门子总部从战后的柏林迁入慕尼黑,以及陆续迁来西门子的上下游客户企业和产品配套厂商,是巴伐利亚新兴产业起步的关键。一般说来,以农林业和传统工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没有大型企业的迁入,是很难依靠自力更生迅速发展起自己的新兴产业的。西门子作为欧洲机电设备业巨头,面临二战之后的冷战局面,战争还没结束就考虑将其总部从一片废墟的柏林迁往政治环境较为安宁的地区。正是利用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巴伐利亚充分借助各种条件,成功地将西门子吸引到自己的地盘上发展。随之而来的其他现代化企业还有克劳斯一马法公司、布姆弗公司等等。这些企业在巴伐利亚的聚集。逐渐形成了以州府慕尼黑为中心。包括慕尼黑、奥格斯堡、纽伦堡一埃尔朗根等地区在内的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汽车工业的制造基地。而且这个新兴工业密集地区还向西部伸延。与巴登一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相接,形成联邦德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硅谷”。可以说,没有以西门子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巨头的迁入。巴伐利亚几乎不可能从原有的产业基础一跃而为整个欧洲的新兴产业大本营。在西方的区域经济学中。这种区域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吸引外部企业迁移到本区发展的方针。称为诱导聚集。显然。巴伐利亚是诱导聚集的典范。

发展跨主导产业的辅助条件在抓住要害。新创条件。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巴伐利亚也十分重视发掘潜在条件。实现交通、教育和科研的现代化,因为这些条件对于吸引企业聚集和聚集后留住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经过30年发展,巴伐利亚的交通网络已经十分发达。第一是铁路交通畅通无阻。第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第三,水路交通发展很快。多瑙河和美茵河是巴伐利亚境内的两大水上运输动脉。第四是航空运输发展很快。

其次,是发展教育和强化科研方面成就业突出。战后初期,巴伐利亚只有慕尼黑大学、埃尔郎根大学、维茨堡大学和几所高等专科学校。5o年代末以来,先后创办了7所大学和1O所高等专科学校。8o年代该州文化教育经费已经占州财政预算的299%,其中高等教育经费达293亿马克,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近15万人,助教以上教学人员14万人。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中心,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都集中在对生产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科学技术方面。

巴伐利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套着眼于培育区域经济新兴主导产业群的跨越式发展思路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国中西部不少省区都提出了要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那么就要靠超前发现市场机遇,精心规划主导产业,定向招商形成聚集,鼓励企业积极配套等策略来发展经济了。

美国区域经济

美国区域经济调节的背景: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从整体上说,北部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西部和南部分别为美的国第二、三世界。这三个地带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相互之间虽有一定的市场分工和技术分工,但彼此也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

(美国人口分布图,“五月花”号东南部登陆)

北部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工业集中区。它不仅有较为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而且拥有规模庞大的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体系,闻名全世界的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全长不过半公里的华尔街,耸立着大片摩天大楼,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同时,农业也较为发达。

与之相反,西部是美国最为地广人稀的地方。西部的优势在于自然条件好,物质资源充裕。因此西部具有现代化的农业和能源工业。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的开发是自东向西的。在西部大规模开发时,北部的垄断集团已步入成年,因而西部从发展之初就受制于北部财团。二战以后,西部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北部。

概括起来,美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是历史遗产,也是资源禀赋差异的结果,同时又与人力资本状况和文化教育水平差距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现象。

要想研究美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能给予我国西部大开发有什么经验,就要先了解美国的西部,美国的西部牛仔是怎么忙起来的!

美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实践

美国西部的开发进程从美国建国后不久开始,伴随着美国西部边疆的不断扩张而发展,迄今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美国国会先后于1784年、1785年和1787年通过了三个有关西北地区的《土地法令》,这些法令规定了土地国有制和向移民出售土地的制度,根据法令,移民只要支付每英亩一美元的价金,就可以从联邦政府购买最少640英亩的土地。在这些土地法令的鼓励下,到1800年,移居中西部的美国人口已达到64万人。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著名的《宅地法》,该法规定,凡是在西部无主土地上连续耕作满5年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用,就可以申请获得160英亩的土地。1864年颁布的《移民法》促进了大量国内外的移民参加西部开发,从1870年后的20年间,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移民达800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西部。1873年颁布的《鼓励西部植树法》和1877年的《沙漠土地法》等法律,明确只要在西部地区种草植树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就可低价或免费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这些鼓励移民的土地法规极大加速了美国西部土地的开拓和农业的发展。到19世纪末,美国新垦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3国土地的总和,农民人数大为增加,从1860年的200万人增至1900年的570万人,耕种的土地面积,由1.6亿多顷增至3.4亿顷。由于西部地域广阔,农业机械获得广泛的应用,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通过西部开发,美国在19世纪末一举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工业总产值也跃居世界首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83d7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a.html

《我们组的研究的命题是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主要通过对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区域经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