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新校园计划,土木再生震后造家北京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4-08-15 17:1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所有图片及文字来源:北京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家园

                         

  在文县,多数学校的形态为多层的外贴瓷砖的板楼,多层让孩子远离可以玩耍的地面,走廊连带着教室强迫他们进入一个个未知的门洞,形成一种禁锢感。

  学习并不是一种苦行,学校也不是象牙塔,尤其对于一群受过地震威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家园感,形成一个集体的家园。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庇护,同时应该让孩子在庇护下自由成长,足够的室外活动空间以及与活动空间的足够接近是孩子自由的前提,设计中将宿舍和辅助房间沿着边界布置,将住宿和辅助用房的进深做到最小(学生宿舍2.4m,教师宿舍4m),在场地中间腾出一个尽量大的院落,每个房间都平等地享用这个大院。并且宿舍均做成单层,以便可以孩子们直接到达室外。

  

  4幢教室以规范的尺度(6.6mx8.4m,3幢两层,1幢单层)分散在大院里,各以一个角连接回廊,将大院子分割成不同的小院子,和一个完整的篮球场(24mx13m)。孩子面对的室外空间丰富,有选择性的。教室形成一定的独立性, 但又是与孩子的宿舍非常接近的,孩子与教室最远的距离只是一个单跑楼梯。

  

  学校在一个村落里的意义不仅仅是它自身的自给自足,它还需要以一种开放的方式面对村民 ,学校旧址西北角的老戏台已经残破不堪,戏院的尺度也容纳不下村里的所有人,学校的大空间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老戏台在过去是公共性的象征,在这个设计里将这种公共性以符号的方式得以延续,一个相对简洁的戏台被安插在入口的轴线位置上,暗示着这里将发生的集体活动,暗示着这所学校将成为一个集体的家。

  从孩子们住宿开始,从一张一个当地小孩靠着门边搬了一张小桌子写作业的照片开始,对一个城市孩子来说可以对着一片院子做功课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天晴的时候,他们可以把桌子搬到室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个做功课,聊天,吃饭,而室内反而是不需要很大面积的,只作为一个睡觉的地方,因为室外空间才是孩子的天地.问题是要让他们接近室外。

  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树下发表言论,周围站了一群人聆听,学校就已经形成,学习与生活本是无差别的,不一定要在特定的教室才可以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23edea69dc5022abea0036.html

《方案新校园计划,土木再生震后造家北京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