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招聘考点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6-02-28 11:46: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很多考生反映,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总是记不住。下面教师招聘考试网为大家讲解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在中小学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改革,首先是教师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摈弃落后的学生观,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个人指的是谁呢?

这里的显然指的是学生。那么以人为本,也即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大家首先要记住的,作为一个选择题的备考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针对学生的发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我们应该应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这里主要给大家列举了五个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针对这个考点,一般来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因此需要大家做的就是:

1、将这五个规律是什么记住,作为多选题备考。

2、需要大家对每个规律指的是什么,以及它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进行准确把握。这些都是可能出现在单选题的考点,考试的时候容易用一些具体例子来考察大家的掌握程度。

[1]顺序性:

学生身心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比如,我们的肢体都是先发育出躯干,在长出四肢;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

[2]阶段性: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选择教育内容、方法时,不搞一刀切。比如,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依靠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多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像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教学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3]不平衡性:

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比如身高、体重,在婴儿期和青春期发展速度最快,我们都知道在十四五岁长个速度是最快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也不同。比如在青春期时,为什么会出现叛逆?就是因为这个时期儿童生理急速发展,心理发展速度就有些跟不上了,因此会出现各种青春期自我的思辨,考虑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等等,就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导致的。因此我们应该做到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

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比如盲人,虽然视觉不行了,但他们的听觉跟嗅觉往往超出常人的水平;二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比如残疾人运动员,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们依旧有着体育竞赛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荣誉感,这些都体现了他们身残志坚,生理不行了,但心理却非常健康健全。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聪明早慧,像仲永、司马光;有些人大器晚成,像司马懿。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尊重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做到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要求想也是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的观点相对立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待,就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成长。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一般是以考察选择题为主,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以及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易出现在材料分析题里面作为论点。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指的是学生具有和教师地位、主体意识等等方面的不同。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学生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

比如,马加爵式的人是教育的悲剧,我们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学生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2)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的人。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由于学生跟教师已有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千差万别。这些差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实施新课程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

针对第二个内涵,是材料分析题的常考点,希望大家重点把握。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成人安排好的圈子内活动,不能只引导学生在成人设计好的圈子里思维,而要给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正视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要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性。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只要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会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进取,有所贡献。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基于其作为人的这一主体存在,是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活生生的生命整体,是既享有一定权力也承担一定责任的责权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走进新课程的必要前提。

针对最后一个内涵,跟之前要求一样也是作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备考即可。整个学生观,三个内涵,我们可以用口诀记忆:两独一发

以上就是教师招聘考试中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内容,考生在了解知识点基础上多做题也可巩固记忆,最后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808df0a5022aaea988f0f8b.html

《2016江西教师招聘考点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