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祠堂

发布时间:2012-07-25 18:14: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潮汕祠堂

文章来源——潮州城市通

祠堂,是潮汕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潮汕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姓至少有一座祠堂

在乡村,一般是一姓至少就有一座祠堂。子孙多了分“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村落,慢慢就有了房祠,如澄海隆都镇后溪村除了一座“金氏大宗祠”,还有12座“金氏宗祠”。也有几姓合建一个祠堂的,如饶平海山镇上港村有一座祠堂叫做“八氏宗祠”,在100多年前由该村邱、李、赖、薛、田、叶、周、柯八姓族人出资共建的,堂号“集成”,堂联:“集八氏以联宗,沛沛浩浩,三江五湖源流长;成一堂而共祀,绵绵延延,万紫千红枝叶昌”。

建祠堂很讲究,事先要请人择地,选好位置、定好朝向。动土时,祠堂派下的人都聚在一起;祠堂做好后,大摆酒席庆贺。祠堂的造型和结构也非常讲究,多为二进或三进,两扇大门,祠堂内用木柱或石柱顶住横梁,顶端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祠堂前小后大,层次分明;祠堂外形飞檐翘壁,气势雄伟壮观;祠堂门口大多摆放一对大石鼓,给人威武庄严之感。祠堂的宽大、堂皇是富裕显赫的标志。

祠堂功能如会议室

建造祠堂最初用于村人聚会、议事,完全是一个公共场所,功能近似如今的会议室。在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年代,人们崇尚的是家族精神。村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家庭或几个人解决不了,族长便召集族众大会,大家商议,最后由族长定夺;若是本村与外村人发生了重大冲突事件,族长召集大家商议应对办法。

村里人婚礼寿礼也喜欢在祠堂里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家里有老人去世,也借用祠堂操办伙食。祠堂里最热闹的时候要数大祭和“食丁桌”。每年冬至大祭和正月“丁桌”,当天不管是阴晴冷暖,祠堂里都是满满当当的。祭礼完毕后,便将祭祀猪肉和祭品平均分给各家各户。至于年内“添丁”的,便到祠堂做桌请老大、请族人。八个人围坐一张八仙桌,边喝酒边谈事,晚辈敬长辈,小的敬大的,祝福声不断,整个厅堂里热闹非凡,热情高涨。如果平时闹了矛盾、怄着气的人,在你来我往的碰杯声中,会把怨气抛到九霄云外,从此和好如初。这一习俗,现在有些村庄仍沿袭着。

除此之外,有的祠堂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而建的,出自一种感佩报恩行为。隆都后溪村的“孝思堂”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500多年前,该村出了一位叫金端洁姑娘,及笄之年发誓“贞烈不嫁,愿事亲终老”。作为一个“不嫁女”,在“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社会环境下,她不是卑守闺阁,而是冲出世俗樊篱,勇敢自立门户,学酿造,办酒坊,开商号,卖酒又买粮,使产销进入良性循环。发达后,她没有循当时“弃土从商”的通例,而是利用商业积累的资本,置买100多亩田地,扩大再生产,事业如日中天。姑娘身后留下一笔丰厚家资和精神财富,侄孙辈皆奉她为祖先,世代尊称为“祖姑娘”。明末,裔孙们联合建成一座“双背剑”祠堂,门匾榜书“金氏宗祠”,堂上供奉“不嫁姑”神主。堂号“孝思”,表明永世不忘祖姑艰苦创业、勤俭持家之美德也。这个感人的故事至今在澄海各地广为传颂。

今天,许多乡村祠堂都被修缮一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家族中的一些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书写悬挂在墙上,让子孙阅读,而且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修路筑桥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都在祠堂里开会,共商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大计,把古老祠堂演绎得更加魅力四射。

更多资讯,可浏览:http://www.chaozhouren.net/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8c452f915f804d2b16c150.html

《潮汕祠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