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6单元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发布时间:2019-07-13 17:19: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1 凯歌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中央决策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2)“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过程

1.工业化建设

(1)成果:到1957年,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2)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三大改造

(1)表现

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意义: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存在缺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史料二 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0.1%以下。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2)史料二主要是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提示]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提示]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论归纳]

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

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阅读下表信息,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531957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

A.地方政府资源调控能力不足

B.凸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C.该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D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C [材料中地方的投资比例小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贫困,地方无法进行投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项;通过表格中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可以看出重工业是投资的重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工业发展速度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2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了24.8%,平均每年递增4.5%。粮食总产量19505万吨,比1952年的16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  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 [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化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下图为我国1952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D项不是最主要的意义。]

4195311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问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6788e2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7.html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6单元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