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五普法活动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6 16:3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别斯沙拉小学“七五”普法教案

  第1 依法治国总章程

  [授课时间] ( 1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的表现;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规定和修改程序三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 12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  

师:对,全国法制宣传日(加重语气)  

(多媒体展示闪烁、由小到大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指出在我们的学习中,就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要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同时也说明同学们的法制意识都很强。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下面请一排的同学依次说出两个以上的法律名称。  

师:对于同学们的精彩回答,大家掌声鼓励。  

通过前面的问答,我知道大家的法律知识和意识都有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我们知道刑法、环保法等都是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规范,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一部与前面大家所学的有所不同的法律,这就是宪法。  

   

讲授新课:  

教师简介宪法的相关知识,指出,宪法不仅在我国是根本大法,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  

教师指出,在这里,总统也要宣誓效忠于宪法。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共颁布过几部宪法,分别是什么时候,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师:在了解了这些相关的知识后,我们来具体的学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漫画众法开会)  

教师点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使大家对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进一步的明确了解,我们来学习第一框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多媒体展示自学思考题):  

(伴随着电脑小博士的声音动画,屏幕上出现思考题)  

1 我国哪些问题属于根本性问题?  

2 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为什么宪法制度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表现在何处?  

4 请针对这部分内容再设计一到两个问题,好吗?  

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教师巡视其间。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对自己已经掌握或是未曾掌握的问题进行区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予以展开。  

师:除了我们教材上所举的有关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的例子外,我们同学还能再举出一到两个例子吗?  

(多媒体展示:宪法与几部普通法律在规定内容上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我们可称其为——根本法。  

(多媒体展示电脑动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师:同学们认为在这棵大树中,哪一个部分是最重要的?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回答,要有向学生承认不足的勇气。指出同学们在刚才的回答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并都能言之有理,很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要不唯师、不唯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怕出错。说老实话,老师我刚才就没有想到那么多的答案,这说明我在思考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这一点我向同学们学习。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肯定这一棵大树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自己的作用,都是不可少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就如同这棵大树,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这棵树的根部,因为它输送着养料,我国的宪法也是如此,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多媒体展示:树的根部出现宪法,叶部出现了兵役法、刑法、环保法等字样,在最下面出现了宪法第28条、第55条的相关条文和兵役法、刑法的第一条中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伴随着读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法律是宪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立法依据就是宪法。从而充分说明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多媒体展示:请你当回小律师)  

(某县为了发展乡镇经济,决定公开招聘乡镇长,并由县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公开招聘的方案条例开始实施。但很快接到通知,这个条例无效,须立即废除。他们觉得想不开,找你咨询。请你帮助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并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乡长、镇长,须由乡人民代表大会或是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任何机关都不能越俎代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一律无效。  

师:这里的抵触无效是仅指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还是全部无效?  

师:同学们,综合我们刚才所学的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不得和宪法相抵触,你认为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教师及时点评。  

(多媒体展示:法律效力示意树)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过程,同学们认为这里的哪一个部分应该是宪法的位置?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就是要学会、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  

鉴于宪法效力的最高性,我们这里称其为最高法。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将其进行分解,降低难度,在我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一点。  

(多媒体展示:宪法修改程序示意图。)  

师:宪法制定和修改如此严格是为什么?  

生:为了保证其权威性、稳定性。  

师: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它进行修改呢?  

   

师:是否普通法律修改就可以随便?  

师:鉴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我们称之为最严的法。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板书)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提问:(1)什么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确认才是合法权利,才能得到保护。宪法是根本大法,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项条款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有18条,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  

2.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板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写进宪法就完事大吉了。相反,必须有相应配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法律既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人自下而上在广泛和环境和复杂的系统中,使至高无上的法律每日面临着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一面。在司法保障方面,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家机构宪法定  

我们主要的国家机构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生浏览课本学习各个机构及其它的权利。  

总结:江主席提出了依法治国,其核心是依宪治国,指出了宪法具有核心地位,并不是指只要宪法就可以了,应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生:全国法制宣传日。  

   

   

   

   

   

   

   

   

学生依次回答。  

   

   

   

   

   

   

   

   

   

   

   

(请一个同学模仿电视上所看到的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的情景。)  

   

(学生看书,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并予以回答)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幅漫画或是给它配上合适的台词。并据此分析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学生回答)  

   

   

(你能尝试着对这一个问题换一种方法提问吗?)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生:相抵触的部分。  

   

   

   

   

(学生回答略)  

   

   

   

生:树的根部,因为根部提供足够的养料,同时从图上看,根部比较大,象征着我国的宪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生:树的最上面,因为它代表着我国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生:为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生:否。只不过同宪法相比,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第2 学法知法要守法

  [授课时间] ( 3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教学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学法、知法、要守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都有十四、五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6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11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法治含义我来学  

自学课本第14——15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方略?  

2)什么是依法治国?  

3)《宪法》第五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4)查一查,2010年度的十大法治人物都有谁?并了解他的事迹?  

5)什么是法治?  

   

2.法律为我来护航  

自学课本第16——17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两个事例,说明法律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法律?  

3)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怎么办?  

4)《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中学生,你怎样做到遵纪守法?  

   

3.合格公民我来做  

自学课本第16——17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与我们中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2)如何做一名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中学生?  

3)《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的内容是什么?  

4)谈一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教师总结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学生用心聆听。  

   

   

   

   

   

   

   

   

   

   

   

   

   

学生自读相关内容,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自读相关内容,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同桌讨论、交流。  

   

   

   

   

学生自读相关内容,并在书上圈点勾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齐读明确。  

   

   

   

   

   

   

   

   

   

   

   

   

   

   

   

   

   

   

   

   

   

   

   

   

   

   

   

   

学生完成作业。  

   

   

  第3 我在家中有权利

  [授课时间] ( 5 )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2、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故事一:“QQ号的密码  

1.活动内容:用自己拍摄的影音资料——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应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2.辨一辨:A:把密码给妈妈看;B:不给妈妈看。  

3.设计意图:影音资料的使用可刺激学生的多官感受,尤其自拍的影音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探讨与辩论,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而老师的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增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两难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4.教师行为:呈现资料,组织辩论,适时地给以引导和点拨。如,逆反心理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情景故事二:《晓晓的心事》  

晓晓2岁的时候,爸爸因为一场车祸去世,妈妈变卖了房产带她住在外婆家,不久之后,妈妈再嫁,把晓晓留在外婆家从不过问二人生活,也不负担抚养费。晓晓7岁了,看着同龄的孩子去上学,她求妈妈送她上学,妈妈以女孩子读书没用的理由拒绝,要抚养费则总是搪塞推诿。而外婆的赡养费,晓晓的妈妈认为自己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给娘家钱的义务,晓晓的舅舅则声称赡养费不能由自己一个人负担,晓晓妈妈不出钱,自己也不会掏一分钱。外婆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两人生活越来越困难。你是法官将如何处理这个案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  

1.活动内容:配以图片或漫画——琳琳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你有过男朋友吗?”“体重多少”“身高多少”……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在求职时遭遇了这样的拷问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手说“……说说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关隐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经感受到的伤害。  

2.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从中共享师生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来举例说明,了解侵犯隐私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集体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对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情景故事四:我妈看了我的日记  

1.讨论:母亲作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如果你是蔡蓉,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   

2.教师总结引导: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  

合作探究:——“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1.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当我们遇到隐私及隐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一:保护隐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题)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探寻并掌握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方法。对于合作探究三的设计,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想象、自主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赠言 学生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尊重隐私,需要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和信誉,更是道德的期盼;维护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请学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自己学了本课的感受。  

   

本环节的辩论既可从监护人、年龄等角度谈;也可从琳琳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角度看,从而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尝试做出正确选择。老师也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正是为学生提供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调节方法,可增强学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学生乙:至于外婆的赡养费,由晓晓的妈妈和舅舅共同承担。  

   

   

   

   

   

   

   

   

   

   

   

   

   

呈现资料,分组讨论,参与合作,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学生讨论发言  

   

   

   

   

   

   

   

   

   

   

   

发给学生一张小组学生问题探究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分工中达成有效合作,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地指导,参与到学生合作与探究中。呈现各小组探究结果时,教师不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而且也要适时适当地加以点拨与引导,并给以一定的评价。  

   

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来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做个小结反馈。  

  

  第4 学生在校受保护

  [授课时间] ( 4 )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在校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在校学习讲安全  

(一)学习课间安全知识  

课间上下楼梯时靠右行,在楼道内不得拥挤,嬉戏、打闹。禁止滑楼梯栏杆,在教室内不能乱跑乱跳防止桌凳撞伤。课间不得做危险的游戏,如用棒相互殴打,带刀到校相互比拼等。  

(二)学习上下楼梯要安全知识  

提问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总结: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教师强调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求学生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教师解释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二:观看安全视频:  

《安全重于泰山》   

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父母希望我们平安的度过每一天,老师也希望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所以,我们要懂得关爱生命,学会自救自护。老师衷心希望今天的班会内容能被大家牢记,并给你们的生活给予指导。  

   

讨论在校如何做到安全学习。  

   

   

   

   

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生相互探讨。  

  第5 消费权利受保护

  [授课时间] ( 9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

  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

  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

  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

  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教学  

1、炼就一双慧眼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消费者。请大家说说在消费的过程中,自己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消费陷阱的经历?  

师:看来,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老师也想把自己了解到的和亲身经历的与你们分享。  

请大家看一组名牌服装(展示图片)……再如,日常生活中,水果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人爱人吃。人们买水果总是喜欢选色鲜个大的,但是买回来吃时却似乎没有香浓鲜美的口味,这是怎么回事呢?  

(过渡):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商品琳琅满目,经营商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促销手段也多种多样,如:打折、有奖促销、买就送、买什么送什么等等,有时真是难以分辨真伪。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则材料(多媒体展示)。  

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维护权益的途径  

提问:当消费者的权益已经受到侵害时,有哪些良好的途径可以解决?      

师:(归纳并展示多媒体)消费者的维权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 不成 请求消协调解 不成  向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诉讼。         

3、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多媒体展示)  

诚信维权、健康消费、从我做起、学法用法、守法护法。让我们共同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我们的消费才会越来越舒心,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最后,让我们在我国历年3.15主题中结束我们今天的维权之旅。(边多媒体展示边发资料)  

   

   

   

   

   

   

   

   

   

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现象的确广泛地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不易察觉的。这就需要我们消费者炼就一双慧眼。(多媒体展示)  

   

   

   

学生合作探究  

当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究竟采取哪些方式维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d3fee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8.html

《2016七五普法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