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诗歌的韵味

发布时间:2018-09-30 23:31: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出诗歌的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的比重较大。总体来说,小学阶段现代诗的教学目标是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大体领悟诗歌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人的情感。那么,现代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遵循课标理念,紧扣现代诗歌的特点,达成课标提出的“语言、情感、想象、内容”的目标,又能采用哪些策略教出现代诗歌的韵味呢?

  读中感悟,品出诗歌韵味

  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低年级诗歌教学更要注重发挥读,尤其是范读的作用,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朗读方法、技巧有限,教师的范读能起到引路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把教材上的文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后,能让学生融入诗歌的情境,进而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教学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时,教师通过范读把学生带进了美好而遥远的田园生活。在第一小节,教师突出“大”“绿”“有意思”“一望无边”“遮住”,让学生想象原始森林的广阔。在第二、三小节,教师强调描写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样的范读不仅为教学预设了感情基调,而且很自然地把重点体现出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范读只是朗读的一种形式。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无论怎样读,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的变化,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表现出来。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册数)《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等词语,并用课件直观地展示“朵朵白云”慢慢变成“红彤彤的晚霞”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了“红彤彤”的意思。教学第二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好“洒、拔、陪”的同时,让他们通过做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这些重点动词的意思,并通过把“洒”换成“泼”和“倒”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诵读,他们就读得更有感情、更有韵味了。

  移情入境,想出诗歌韵味

  创造意象是诗歌创作,尤其是现代诗创作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诗人描写的景物感知诗人所创造的意象的内涵,进而悟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基本目标,而想象是达成目标的常用方法。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教学《祖先的摇篮》时,抓住描写祖先的八个动词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但其中的“摘野果”“和野兔赛跑”“逗小松鼠”“逮绿蝈蝈”等,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为了拉近诗歌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如:品读“摘野果”时,让学生想象摘草莓是什么感觉;品读“和野兔赛跑”时,想象和小狗赛跑是什么感觉;品读“逗小松鼠”时,想象逗小猫是什么感觉。有了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想象做基础,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诗歌情境,感受到了祖先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2.补充资料引发想象

  对于学生不够熟悉的意境,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感受诗歌的意境。

  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者讲述了19977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景的衷心祝福。现在的学生对香港百年的屈辱史不太熟悉,要想让他们体会此时此刻的欢乐,最好的办法是先让他们感受香港曾经遭受的苦难。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教师通过图片、文字、影视片段等方式,补充了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内中国人民的种种屈辱生活等资料。这些资料在弥补了学生生活感知不足的同时,引发了他们对这段屈辱历史的进一步联想,进而帮助他们进入诗歌意境,感受到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感。

  3.运用插图激发想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用优美的语言、明朗的节奏、拟人的手法,抒写小朋友用五彩的画笔编织了一个彩色的梦。这首诗歌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教师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引导他们进入诗歌的意境。

  因为教材配的插图很美,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彩色梦境。如:教学第二节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找出“草坪、野花、天空”等景物及“绿了、红了、蓝了”等色彩,并抓住“大块、大朵、大片”等数量词,想象画面色彩的明丽,感受孩子们画画时的欢畅。教学第三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找出“雪松、小鸟、小屋、太阳”等景物,并抓住“拉、请、留下、结”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森林里雪松和小鸟的团结友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在无限的想象中,彩色的梦境在学生头脑中变得活灵活现。

  4.抓住留白放飞想象

  《彩色的梦》中,?人多处运用了留白手法。教师抓住留白处激发学生想象,能引导他们走进诗歌,进而品味出诗歌的情感。

  教学第一节时,可以抓住“聊天”和“跳蹦”引导学生想象,他们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打开铅笔盒后,他们又会怎样跳蹦呢?教学第二节时,可以抓住“滑过”想象,脚尖滑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教学第三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诗句“请小鸟留下歌声”,想象雪松和小鸟对话的场景,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教学第四节时,可以从文尾的省略号生发想象,我的彩色梦境还会有什么画面呢?这样的想象不仅能丰富诗歌内容,还能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学习方法。

  习得方法,写出诗歌韵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歌教学,仅仅停留在读和理解的层面是不够的。教师要创造多种条件,引导、鼓励学生练习写诗歌。

  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风》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后问:“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诗句有意思?”学生找到了“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等句子。这些诗句为什么有意思呢?有几名学生说诗句采用了拟人手法,但很明显,大部分学生对这个答案是陌生的,也不明白为什么采用拟人手法就会让诗歌有意思。于是,教师用一串问题引导学生:树梢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怎么样了?树叶颤抖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怎么样了?树叶跌落下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怎么样了?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点头――爱抚;颤抖――生气;跌落――发怒”三组对应的词,进而体会出这样说,实际上是把风当作了人。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诗中的典型句式“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 ”,让学生模仿写诗句。学生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诗句。如:二月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赏花了;尘土飞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舞蹈了;秋叶落下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扫地了;千丈波涛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发怒了;窗帘飘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听我们上课了;红旗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向我们敬礼了,等等。教师让学生评一评谁写得好,学生一致认为“舞蹈、发怒、敬礼”等想象得好。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自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到,把风当作人来写不仅让诗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让风有了人的感情,读起来很亲切。教学至此,学生不仅潜移默化地认识、理解了拟人手法,而且学会了用拟人手法写诗句,其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习玉萍,襄阳市教学研究室;陈晓云,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3f454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3b.html

《教出诗歌的韵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