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论讲义文档

发布时间:2017-03-10 12:31: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佛法概论学修目录

2014-02-01

绪言·学修本科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佛法修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发心、正行、回向

第二章 闻法的方式

第三章 道前基础:真为生死 策发道心

第四章 三宝及皈依

第五章 依止善知识

第六章 人天乘法------三皈五戒十善

第七章 声闻乘法------四圣谛 三十七道品

第八章 缘觉乘法------十二因缘,业感缘起

第九章 佛教的有情宇宙观

第十章 菩萨乘法------菩提心的修学

第十一章 四法印,一实相印

第十二章 印、中佛教史略

第十三章 法相初阶------百法明门

参考书目:主要依正果法师编《佛教基本知识

其他有

1佛学基础 界诠法师;2佛法概要 明旸法师 3佛学入门手册 圣严法师;4佛学表解 祥云法师;5认识佛教; 6佛教基础教程;7初级佛学教材 文殊讲堂;8佛法概论 方竹平 9佛学概论 黄忏华 10大专佛学十四讲表;11 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绪言 本科学习基本要求

一. 把握基本的佛法常识。佛法有特有的语言规则,有自身的基本体系:教理行果,把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深入佛陀、祖师们的教言。

二. 要把教法和调整自心结合起来。学佛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了解层面,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领会得到佛法的利益,才能真正为解决生死问题带来帮助。“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仅思维养护生命而为所依,则无意义。”例如:对“苦、“皈依”、“出离”、“信”、 “愿”等等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更应该落实在心的状态上。蕅益大师讲“讲听時不与心观相应。观心時亦決不与教理相应。若是。纵百春夏秋讲经。百冬观心。到底是两橛事。”思之。

三. 把基础教理的学习同净土修学有效结合起来。明确自己修学净土的本位来修学一代时教。净土甚深、甚广、难信,一切法门无不从从此流出,一切法门无不还归此。所以净业行人务必立足自己修学本位,把佛教基本常识的学习,自觉汇入净土的修学中来,落实在增上自己的信愿上来。愈博愈约。

四. 学习方法上注意:

1,作好笔记,反复串习;

2,组织讨论交流,要引起重视;

3,学修不可偏废,要有机结合。

2014-2-15

第一章 佛法修学的三个环节提纲

-------发心 正行 回向

一、发心清净(动机殊胜)令善根广大,把有限的功德转变成无限的功德。

动机分善、不善、无记的动机。

1、不善的发心:不善的动机

①救畏的发心:救护今生→(疾病、魔障、国王的惩罚、摆脱饥饿的怖畏)

②“善愿”的发心:贩卖佛法,为世间名闻利养,世间八法而闻、而修法,为了短视的今生世间利益而发心。

以上二者共同的一大特点是为今生一世的利益而发心,如此佛法只是一个世间法而已,故为不善。它本身也是一个有漏法,无法离开痛苦,而且会引发痛苦。

·龙树菩萨:“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誉,了世俗八法,齐心离斯境。”

·有人问阿底峡尊者:“只考虑现世的人会有怎样的果报?”

大师答:“果报也只有那样。”

“会有什么样的后世呢?”

“地狱、恶鬼、畜生。”

2、无记的发心

既没有善的发心,也没有不善的发心。它无目标,也不会有果报。许多人念佛,诵经,做功德,自己没有什么发心,别人去念佛他也跟着去,自己修行的动机不明确,这样就不会有好的果,当然也不会有不好的果报。

此处无记性的发心,与用功得力之人,念念在佛号中,全然不知“吃、住、坐、卧”是有根本的不同。

3、善的发心:善的动机

依其量之大小分为三种:

①下品善的发心:希望下一世健康长寿、财富、名誉、地位等人天果报;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因为这一发心:A.追求是下一世的果报、人天乐果,故为善。

B.追求的不是解脱之果,故为下。

念经不是不好,如果动机不对,念经等做一切与佛法有关的事都不会带来解脱。(出离心不够)

②中品善的发心:畏三界六道之苦,希望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寻求自己解脱。

这一发心:A.有坚定不移的出离心,不追求来世世间圆满。

B.没有勇气为众生解脱而修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51ae0e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f.html

《佛法概论讲义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