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

发布时间:2020-04-17 10:1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國民間信仰

1、 簡介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說,是非宗教信仰。這種信仰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間的特色。中國民間的俗神信仰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復篩選、淘汰、組合,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系。不問各路神靈的出身來歷,有靈就香火旺。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職業神和人神。下面我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2、 自然神

        所謂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現象被人格化之後升格為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許多自然神,我們這裏主要介紹在中國古代比較有影響的幾個自然神。

(1) 天崇拜與王母娘娘、玉皇大帝

        在中國,天是被當作一個實在的天體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蒼天”拜祭的儀禮的源遠流長。至今在民間還尊稱“天公”、“天老爺”。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間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在民間玉皇大帝為萬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間簡稱玉皇、玉帝。道教對玉帝的全稱是“吳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道教的最高神本來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間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遠超過了元始天尊,成為統轄天下眾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漸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國最為廣泛的世俗神崇拜。王母娘娘又俗稱西王母,瑤池金母。民間的祀奉又眾多西王母傳說的影響。比如,傳說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顆蟠桃送給漢武帝,漢武帝吃了之後,覺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種。王母娘娘說,這種蟠桃三千年結一次果,人間是無法種活的。又有傳說講,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長生不死之藥,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宮。這種種傳說使得民間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認為她能夠賜福添壽。

(2) 雷公、電母

        中國民間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它那巨大的震響聲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從遠古便引起了人們的畏敬。人們還把雷和天結合起來,認為雷聲是上天發怒的標誌。以後發展成上天用雷懲罰人間,對雷擊人與物,認為是天罰。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善惡報應中的惡報,大多是由雷公來執行的。凡被雷擊中的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應避走、搬遷,同時舉行儀式祭雷。由於中國人對雷公的這種信仰,因此民間經常舉行雷神會、雷王祭等祭雷習俗,在漢族中較普遍地舉行雷祖生日的祭祀。

        民間信仰中的雷神龍身人頭,長著鳥喙、雞爪,背有翅翼,手持椎槌。由雷崇拜發展而來的對閃電的崇拜也是中國民間信仰天象的一大特色。中國民間信仰喜歡為神靈聯姻,因此,在民間信仰中,雷神與閃電神相依相伴,有雷公電母的說法。

(3) 雨師與龍崇拜

        中國從原始農耕時代就對天降雨水有了直接的崇拜。數千年來的祈雨傳統就是對雨水崇拜的最好證明。在古代雨神被稱做“雨師”,是專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靈。實際上雨神沒有獨立成神,大多數只把它看做是天的一種職司。每逢天旱,人們便向天求雨。漢族人把龍當成掌管雨水的水神,向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祈雨時祭龍王廟,抬龍王偶像出巡;有的地方還認為關帝也有司雨職能,因此求雨時要祭關帝廟或抬關帝神像出巡。求雨過程中有的還夾雜“喊皇天”的儀式,向天求雨,有的採取暴曬或鞭打龍王神像的方式,懲罰龍王。

        龍崇拜的另一個現象就是人們自喻為龍。人們把有才能、有本領的人比作龍。我國有一條成語,叫“望子成龍”,就是父母希望子女長大以後有出息的意思。連皇帝也自命為真龍天子。直到現在,中國人還自稱“龍的傳人”。

(4) 媽祖

        談到海龍王,我們可以順便提一下作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信仰。媽祖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上的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婦女,生前為人治病,海上救人,有恩德於鄉里。林默去世後,據說她經常在海上顯靈救人,於是人們便立廟祭祀她。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北宋赴高麗使團在海上遇難,據說也是被林默所救,奏報朝廷,朝廷於是詔令賜予“順濟”為廟額,從此成為官定的海上保護神。南宋、元、明、清時,有加封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封號,媽祖廟和媽祖信仰便在北自天津、南到臺灣、南洋的沿海地區流行開了。人們在海上遇到風暴、海匪的時候,總是祈求媽祖保佑。

(5) 河神

        古代官方祭祀的河神,主要有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稱作四瀆。據遠古傳說,黃河神叫馮夷,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水神曾化為白龍在水上遨遊,被后羿射瞎了左眼。當時的洛水之神是伏羲氏的女兒,名叫宓妃,是河神的妻子,與后羿還有一段私情。古代帝王封四瀆為侯伯,所以河神又稱河伯。據《史記》記載,西門豹當鄴令時,當地為河伯娶妻的風俗相當盛行。另外,各地區的江、河、湖、泉都有專職的水神主宰。

(6) 后土與土地神

        從商周到明清,國家祭祀的地神為社稷,社是土神,而稷則是穀神。商周時代特別重視對社稷的祭祀,並把它看成是統治天下的象徵。後來歷代王朝都有社稷壇,是國家大典祭祀社稷的場所。與天帝合稱,叫皇天后土。漢代以後,除社稷外,后土也被歸入國家祭祀之列,民間也開始建后土祠。這樣,后土從社稷中獨立出來,被稱為“后土娘娘”。

        秦漢時期,不僅國家一級有社稷,縣一級也設立了縣社,各地有功德的地方官死後都被請進縣社。縣社以下還有里社和民社。西晉開始,地方的社慢慢演變為土地廟、土地神。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於當地的人物來充當。宋代以後,土地神信仰開始盛行,俗稱土地爺爺、土地公公。民間幾乎每個村社都有土地廟,土地神被塑成一個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老翁形象。

(7) 山神、東嶽大帝、碧霞元君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每座山都有山神。在所有山神中,泰山神東嶽大帝可以說是最有名的山神。這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傳統中,中國的五嶽是天下名山之首,包括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和北嶽恒山,泰山是五嶽之首,古稱岱宗。由於這個原因,秦皇、漢武等許多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彙報政績。唐玄宗封泰山為天齊王,宋真宗又封它為東嶽大帝,自此之後,各地開始建立天齊廟、東嶽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祭祀泰山神的東嶽廟遍及全國各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為祭祀日。泰山以外,北京東嶽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東嶽大帝是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但後來東嶽神卻被視為冥司之主,泰山也成了治鬼之府。這是為何呢?在秦漢以前,中國沒有天堂地獄的概念,只有赴黃泉的說法。自漢代以後,人們認為人死後魂歸泰山,泰山因而成了治鬼之府。東嶽大帝也成了主管幽冥十八層地獄及世人生死貴賤的幽冥之王。唐宋之後,東嶽大帝和佛教的地獄,道教的陰曹地府,再加上民間傳說,形成了中國民間信仰中的陰間地獄。佛教的六道輪迴中有地獄,它的統治者,即幽冥之王,就是閻王。唐朝時有十殿閻羅的說法。在道教中也有幽冥之王,叫酆都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酆都指的是四川東部長江北岸的酆都,現在叫做豐都。豐都城東北有座平都山,那就是中國著名的幽都,是道教中的閻王爺治鬼的陰曹地府。據《封神演義》講,東嶽大帝是商代大將黃飛虎,死後被姜子牙封為五嶽之首,執掌幽冥十八重地獄。山西蒲城縣柏山有一座典型的東嶽廟,全部建在地下,有完整的十八層地獄。最上一層是東嶽大帝黃飛虎,其次是十殿閻羅、六曹判官,各個怒目圓睜,形態逼真。地獄裏還有120個冤鬼在忍受著刀山、碾磨、剜眼、割舌、剖心、鋸切、油煎等各種酷刑,再現了中國神話中的地獄真相。這時候的東嶽大帝,與最初的泰山神,已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由於東嶽大帝職司的變化,現在坐鎮泰山頂的是碧霞祠的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對女仙的尊稱。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最普遍的觀點就是認為碧霞元君是東嶽大帝的女兒。傳說他們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經·泰卦》內表示“天地交而萬物通”之意,故很多人附會認為是婦女生子之卦。於是人們就認為這位女神滋生萬物,主生育,所以民間又把她視為“送子娘娘”。由於中國人非常重視生育,所以泰山娘娘的香火越來越旺,超過了東嶽大帝,結果連東嶽廟也被搬到山下了。

(8) 城隍廟與城隍爺

        在舊時的中國,可以看到許多城隍廟,裏面供著城隍老爺。每年,人們還會在特定的幾個時間內去拜祭城隍爺,趕廟會。那麼,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呢?它是怎樣逐漸發展而來的呢?

        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榖豐民足。城隍雖屬道教之神,但歷代帝王卻多重視它的作用,屢次給以加封。

        因為城隍爺是人們心目中的陰間長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爺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來充任。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和生前一樣護祐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杭州的城隍爺都是文天祥。最使人感興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爺,近百年來,供奉在上海城隍廟大殿中的“三城隍”: 霍光神主、秦裕伯和陳化成,都是大有來頭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廟原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東漢名將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廟,相沿成習,霍光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為母親感歎從未見過金鑾殿,他就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築。後來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遭到上海地區人民的強烈抵抗,清軍將領原準備屠城。屠城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裕伯警告他不准殺人,這才取消了屠城計畫。由於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使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市民從“陳公祠”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血染吳淞口、在吳淞炮臺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當年被供奉在大殿後進的陳化成塑像,被民間雕塑家塑成滿面火紅、神采飛揚、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這三尊城隍爺在“文革”中被“掃地出門”,不過現都已尊神歸位。

        無論是哪裏的城隍,還是何人為城隍,它都是這一城市的保護神。

(9) 星辰崇拜

        中國古代民間也崇拜星辰,認為星辰具有神秘力量。中國各民族自古以來“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就是說,地上每降生一個人,天上就多添一顆星,每死去一個人,天空就落下一顆星。在民間信仰中,天上眾星體的大小之分,亮度強弱之別與人間的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吉凶禍福有對應關係,於是又形成十分繁雜的星占、星忌等星相說。比如,民間把對各種形態的彗星俗稱為掃帚星,即意味著不吉利、有邪盜的災星。

3、 職業神

        在民間信仰中還包括較大一部分行業職能神的崇拜,如手工業匠人等生產行業神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集團職業者崇拜的神,都屬於這種俗神,如舊時娼妓神、梨園神、商賈神、船業神等。當然,行業神中較多的都是祖師神,都是大工匠的人神崇拜,當不屬於俗神。

(1) 生育神

        中國漢族民眾重生育,崇尚繁衍後代,傳統觀念中多子多孫多福壽佔有首要位量,因此對送子觀音及廣生娘娘、泰山娘娘或碧霞元君普遍崇拜。舊時,遍佈北方各地的娘娘廟、奶奶廟及觀音廟,幾乎都是民間求子的所在。碧霞元君原是道教女神,即東嶽大帝泰山玉女,被宋真宗封為碧霞元君,以後流傳在民間廣為奉祀,成為專司婦女生子,保護幼兒平安的大神。送子觀音之說,源於佛教觀世音菩薩。因原名太不易記,意譯為“觀世音”,取其觀世人苦難音聲而施以救助之意。到了明清時代,在救苦救難的職司中,民間突出了招財送子的內容,於是在觀音廟中多以求子為崇拜目的,改變了原佛教要旨,成為廣泛的俗信,稱為送子觀音。

(2) 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爺,是民間供奉於灶頭的神,傳說他掌管全家的生死福禍,並隨時錄人功過,一年一度上天稟告玉皇。上天將根據人所犯罪行的大小定罰,大罪減壽三百日,小罪減壽一百日。舊時民間有祭灶的活動,其實就是為了達到避禍的目的賄賂、收買這位元灶王爺。由於灶神是每年臘月二十四日上天,正月初一五更回來,所以臘月二十三日被定為謝灶日,這一天,有的人將酒糟抹在灶門口,好讓灶王爺醉酒,無法彙報真實情況;有的則給灶王爺吃糖,讓他的嘴變甜;有的拿年糕貼到灶後面的灶神像的嘴上,讓他說不出話來。

(3) 福、祿、壽、喜、財神崇拜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把對福、祿、壽、財的祝願對象幾乎都幻想成為神,成為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崇拜神靈。

        福神,是民間祈福的崇拜物件。最早源於福星,所以到現在民間還有“福星高照”的祝願語。福星原指木星,後來轉為幻想的人格神。道教原有“三官”神信仰,即所謂天宮、地宮、水宮三神。傳說天宮賜福,地宮赦罪,水宮解厄。舊時各地有三宮殿,享用香火,漸漸轉為民間普及的福神信仰,天官賜福也廣泛傳誦為民間吉祥祝詞。福字就變為家家戶戶祈福的標誌,每年春節都要在大門口上倒貼一張寫有“福”字紅紙,意思是“福到(倒)了”。由於蝙蝠的蝠與福字諧音,所以民間還有以蝙蝠表示福的習俗。所謂五福臨門就是以五個蝙蝠的圖形為標誌。

        祿神,是民間崇拜的專司功名的神,又稱祿星神。最早指二十八星宿神中北方七宿中的斗魁六星,這個星被古代星相說列為吉星,主大貴,所以道教尊此星神為主司祿位功名,適應了古代士人科舉的追求。這個星又稱魁星,屬北方文昌宮諸星,又稱文昌星、文曲星,傳說玉皇大帝命令此神掌管文昌宮和人間祿位,從此成為天下讀書人追求功名祿位時最崇奉的神,各地都建有文昌廟。

        壽星,是民間信仰中祈願長壽而崇拜的神,主司人間壽命。壽星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極老人星。在傳統信仰中,壽星神禿頂白鬚,額高頭長,耳大身短,手扶一根高過頭的曲杖,是民間最普及的世俗神之一。以前各家各戶都供奉壽神,成為祝願的—種象徵。

        財神崇拜也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明代傳說招財進寶利市之神是趙公元帥,即趙公明。此神下屬有四神,即招寶天尊曹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這班神靈都是專司錢財珍寶的神,以趙公明為主財大神。明清兩代財神廟香火極盛。商賈百姓年年都要迎祭財神。財神的形象為黑面多鬚,手執鋼鞭,跨下黑虎,一副武將裝束。因此,在民間又俗稱為“武財神”。在崇拜趙公元帥同時,民間還崇拜文財神,即財帛星君或增福財神,和福神的天官相似,文官紅袍裝束,面善慈祥、五綹長鬚。另外,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民間信奉的財神至今不衰。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初五接財神,趙公元帥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神像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敲鑼打鼓放爆竹,迎接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4) 門神

        門神是中國民間最受信仰、最受歡迎的神祗之一。在民間諸神之中,門神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是其他神所不及的。最初的門神,是兩個用桃木雕成的神像,這是傳說中會捉鬼餵虎的神荼和郁壘的化身。二千多年來,門神的形象多變,繼最初的神荼、郁壘之後,又出現了專門吃鬼斬鬼的門神鍾馗。以後又陸續把著名的隋唐武將秦瓊、尉遲恭等人當作門神。這叫武將門神。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為滿足人們升官發財、多子多福、福壽延年的需求,後來又相繼出現眾多的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祈福門神並非門戶的保護者,只是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為賜福天官。也有劉海戲金蟾,招財童子小財神。供奉、張貼者的家庭多為商界人物,希望從祈福門神那兒得到功名利祿。經歷代變遷,門神已成為多功能的保護神,具有驅邪魔、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成為最受歡迎的民間俗神之一,歷久不衰,至今仍盛。如果按照起源來劃分,那麼財神可以歸為我們下面所要介紹的人神一類,而門神屬於自然神,我們按其功能將這些神歸入職業神一類。也有些學者另闢一類,將福、祿、壽、喜、財、門神等歸入社會神。

(5) 其他

        中國古代的許多行會都要祭祀自己的職業神,如鐵匠行要祭老君、鑄造業祭祀“爐神聖母”,金銀鋪還舉行“財神會”。世俗信仰的職業神還有木匠行的魯班、醫藥行的孫思邈、紡織行的黃道婆等等。但中國老百姓一般把他們看作是某種行業的祖師爺,神靈的色彩並不濃厚。

4、 人神

        中國民間不但信仰神,也相信鬼。民間之所以相信人死後會變成神或鬼,是因為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秦漢以前,中國沒有天堂地獄的概念,人們對鬼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確,只是模糊地認為神住在天上,鬼遊蕩在世間,或入黃泉。所以,中國民間不僅重視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黃帝、炎帝,還要為許多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讓他們死後靈魂有個歸宿。但這種祭祀還算不上俗神崇拜。將英雄作為神來祭拜的,在中國民間並不多,主要是岳飛和關羽。對岳飛的神化自南宋就開始了,現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岳王廟,就是南宋嘉定年間修建的。不過中國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人神是關羽。

(1) 關羽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蜀漢大將。東漢末年,關羽跟從劉備起兵,並與劉備和張飛在桃園結義。有一次劉備被曹操打敗,關羽被俘後,雖頗受曹操厚待,並被封為漢壽亭侯,但他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歸返劉備。關羽以其“忠”、“義”的操行為後人所景仰,並加以神化,尊之為“關公”、“關帝”。舊時候,中國幾乎村村都有關帝廟,日本、南洋也有。明清時期僅北京城內的關帝廟就達100多座。直到今天,在華北不少地區的廣大農村中都建有“關帝廟”。前面說過,關羽也被一些商家信奉為財神爺。

        自古以來,名臣大將被祀奉為神的,以關羽最為顯赫,上至帝王,下至婦孺,無不敬畏。關羽最早被神化是在隋朝。在關羽的家鄉解縣在隋朝開皇年間就建了關帝廟。以後,道教、朝廷、民間,都參與了神化關羽的過程。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7年),關羽被封為“帝”,後來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成為儒、佛、道三教共尊的帝君大神。清順治九年,關羽又被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由於朝廷也崇拜關羽,因此,關帝廟香火之盛,罕有其比。每年五月十三日和九月十三日,各地定期舉行民間賽會,準備儀仗、旌旗、鎧甲、大刀、赤兔馬,扮演成關羽的形象。

(2) 黃大仙

        香港的黃大仙廟香火鼎盛,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有善男信女前來拜祭,春節期間,進香者更加潮湧,絡繹不絕。

        那麼,黃大仙究竟是何人,他又是怎樣成“仙”的呢?黃大仙生於東晉時期,即公元328年,原名黃初平,是浙江金華人。他自幼家貧,八歲開始牧羊。相傳他十五歲那年,在外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翁帶至赤松山金華洞的石室中修煉,自此超凡脫俗,潛心修道,鑽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理悟修道玄機,修得法道。黃初平離家出走之後,他的哥哥黃初起為了尋找弟弟,到處打聽下落,後來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告訴他說:“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不知是否是初平。”黃初起就來到了金華山,在金華洞找到了容顏未改的黃初平。兄弟相見,黃初起問及當年羊群的下落,黃初平在山上大叫“羊起”,滿山白石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這就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黃大仙“叱石成羊”的故事。黃初起這才知道弟弟已得道成仙,於是要求跟著學道。從此他也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都成了神仙,稱為二皇君(或二仙)。

        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除奸,勸善揚善,贈醫施藥,有求必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後人為紀念大仙的“普濟勸善、有求必應”,在黃大仙羽化之地——金華北山“洞天福地——雙龍洞”左側建立起金華觀。這就是最早的黃大仙廟。

        現在,黃大仙廟分佈在世界各地,香港、南洋、美國、廣州和南海西樵都有。

5、 結束語

        民間信仰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古代中國人之所以信仰我們剛才所介紹的神明,主要是為了疏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以及自然環境的折磨。古代人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以期獲得援助、救濟和保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d8342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8.html

《中国民间信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