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8-09-25 03:33: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例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摘要】7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认知和他人、世界认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到甚至决定了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要抓住这一特点,探寻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源,矫正心理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面对事物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应对

  

  随着社会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小学生接受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让小学生单纯而脆弱的心灵遭受到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比例增大,造成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到教育作用的发挥,干扰小学生正常的成长过程,因此,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疏导和应对,是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本领。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来看,7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自我认知和他人、世界认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到甚至决定了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要抓住这一特点,探寻学生心理变化的根源,矫正心理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面对事物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追根溯源---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提高应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心理问题的产生几乎都源自于内心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认知事物上不能科学而客观,极易被他人的看法或者做法所左右,内心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释放,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当代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和淡漠的分享意识、冷漠的人际关系等造成了学习和生活中矛盾重重,这些矛盾没有完全得到解释,积压在心底造成了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在处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环境、出现问题的根源、学生对问题的态度与认知等综合判断问题的复杂性,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察其情绪、认知等的变化,随时调整应对措施,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效的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前我刚接手四年级一班时,班里有一个名叫李昊的小男孩,带过他的老师都说这个小孩很讨厌,总是不停的去骚扰其他学生,而且见了老师总是特别夸张的问好,几位老师都说他多动而且有轻微的强迫症。带班之处我就非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发现的确如其他老师所言,他总是在别人学习的时候去问题、捣乱,见了我总是老远就跑过来敬礼,大声问好。其他学生玩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旁边看,其他学生不愿意接受他。我想他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有原因,于是在活动课他一个人在旁边看的时候我和他聊了会。通过聊天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到家里没人给他辅导作业,也没人和他说话,他只能问同学,也希望能够通过主动打招呼的方式和别人交流,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回应,心理产生了自卑感,在极力掩饰这种自卑的时候他变本加厉的去接近其他同学,这种恶性循环让他的心理产生了轻微的强迫感。了解了原因,我让他试着和自己相处,告诉他如何和别人正确的交往,并且引导其他学生理解和宽容他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慢慢的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

  二、过程调控---分析心理变化过程,从细节入手提高应对能力和准确性

  过程调控既是心理问题分析的切入点和主要的掌控点,也是应对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浅显性和易于疏导性,在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非常明显。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找到变化的节点,逐步明确其心理历程。明确小学生的心理历程不仅能够掌握其心理问题出现于何时、肇始于何事,而且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从心理问题的每一个症结入手进行应对。教师在疏导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准确把握疏导的过程,并且要同步疏导过程和学生的心理康复过程,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教师的心理问题处理过程逐步提高直至完全达到健康水准。同步的好处在于能够随时因时因势调整策略,准确性更高,也更有效。我在处理一起六年级学生的早恋事例时,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计划和课内学习计划,并且每天都定时的反馈和调整计划,通过这两个计划的实施,他们每个人都有了具体的任务,重心回到了学习上,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生活和学习都回到了正轨上。在这个案例的处理过程中,我抓住了过程调控这一法宝,潜移默化的转变了其认识,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行为强化---通过抑制或者重复某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心理认知和观念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模仿和习得性,在处理心理问题时,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榜样、争做模范等行为,改变以往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行动强化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引导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和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观念,逐步认识到错误的认识,通过行动实践和强化正确的认知,最终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认知。同时行为强化还包括对某种行为的抑制,通过禁止或者限制某种行为,让学生明确其行为的错误之处,进而形成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个行为的错误和疏漏,衍生出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比如我班内有一位同学和父母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争执,导致家庭关系非常紧张,学习状态急剧下滑,学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我了解到争执的原因是父母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时就责骂了学生,学生的申辩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满嘴谎言和不理解父母,我通过和学生谈心、要求他每天都发现父母的辛苦和优点并记录下来,一个月后让他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做过的错事,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学生在一个月的记录中认识到了父母的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付出,逐渐原谅了父母,在回去道歉之后重归于好。这个案例中我通过不断的体会父母之爱的行为强化,让学生获得了对亲情的正确认知。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分析与应对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晴.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于雪莲.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09:792-793.

  [3]刘丽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1:87-89.

  [4]左培宏,漆贯生.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矫正策略[J.教育艺术,2009,02:70-71.

  [5]石国兴,郭雪梅.579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06:263-264+2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ce20f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2.html

《例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