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由头”写议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09 07:36: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用“由头”写议论文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由头。

2、体会用“由头”写议论文的好处。

3、怎样用“由头”写议论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中生写议论文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围绕命题重复一些尽人皆知的大道理,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让比较稚嫩的同学生立论独到、语出惊人,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学习一些杂文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醒目,令人眼睛一亮的由头,说不定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有些考生很会动脑筋,他们在寻常大道理之前引了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由头,顿时全文皆有生气了。请看一篇高考顶尖之作《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个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父,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父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父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

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点评:初读此文,我们就十分感叹:咱们小时候也曾痴想过,既然孙大圣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为啥不背上唐僧直奔主题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虽然了,都没有深究,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引发许多议论的绝好的话头(杂文中称为由头)!这位考生以此为引发,立即生动、形象、不言自明地将好几个大道理”“新颖化了,如:患难见真情,疾风知劲草;尝尽人间苦,方能得真知;人性需磨炼,炉火出精钢;世上无捷径,征途即过程,等等。以上列出的这些大道理,人人心知肚明,倘若是在考卷上再解说一通,阅读者肯定觉的是真理的重复,颇感疲劳(当然,有些大手笔还是可以说出点名堂来的,但高中学生办不到)。

看来,平时多读书、多关注现实、多换位思考,认真积累一些好的议论由头,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二、美文鉴赏

王蒙:袭人的服务与领导

前些年流行一种说法:领导也是服务。这很对,很亲和,领导有义务为被领导者们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他们的任务,并乐于继续在领导人的领导下做事。
   但在《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一种情况,另外一种人情事理,就是服务,特别是周到的、垄断型的服务有可能变成干预、管理和领导。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袭人。她是宝玉的首要服务总管,她尽心尽力地服侍宝玉;而宝玉与其他的奴婢也已经习惯了她的服务与总管,她一天不在,宝玉房里就陷入无序状态,就处处不得劲,乃至于就出乱子。而袭人的服务意识特强,并且从特强的服务意识发展到了管理意识、干预意识,干脆说变成了使命感。无所不在的服务使你离不了她,她就有权过问你的事情,帮助你进行选择,在助你排忧解难的同时使你走上一定的方向。

服务本身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服务是由活人进行的,而活人是有选择机会的。服务有一个方向问题劲往哪里使,情往哪里用,撺掇什么、常规什么、应付什么、冷淡什么乃至干脆怠慢什么的问题。这是奴仆的选择,尤其是袭人这样的懂道理、有原则、一心当候补主子的上层奴隶的选择,虽然通常奴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没有什么选择。

历史上服务者变成了干预者直至管理者的事例不少,例如许多朝代的宦官,像刘瑾、魏忠贤、李莲英等。卑贱如宦官者,却因了他们能为皇帝贴身服务而成为宠臣弄臣,乃至掌握了大权,最后连皇帝都受他们指使,能不慎哉!

点评:

罗西:用力过度

朋友从美国回来,天天有人请客吃大餐,轮到我请他的时候,他由衷地赞美:“今天吃的最清淡,最安静,最舒服!”他发现,国内的很多同胞胃口很重,声音很高,动作很大……换句话说,就是处处“用力过猛”,如果太惜墨太温和,就很容易沉寂而无人知晓与理会,当今这个热闹的世界,最怕冷场。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朱军,想对某访谈嘉宾表达十二分敬意与友善,字斟句酌地把对方父亲尊为“家父”,仿佛很书面、典雅,但是显然用错了词,贻笑大方,是“用力过猛”的主持版典型案例。有次陪同事去见某重要大客户,他也是用力过度,太在乎、太重视这样的面见,结果,一开口便是:“先生你好,请问你贵姓?

大女儿今年初中毕业,翻了她带回来的学友录,发现90后生人的名字都特别拗口,很多字冷僻到丧心病狂地步,连我这么有文化的都不会读,我就担心,电脑怎么拼写识读,如“菀”“鄢”这样的字随处可见……有了一个孩子后,做父母恨不得他(她)一出来就可以万人瞩目,一“名”惊人,过目不忘,还要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与诸多伟大寄托与深远寓意,结果把孩子的名字堆砌成一个古董,沉重不堪、晦涩难懂。还是用力过度,结果弄巧成拙。

小时候写字用力过猛,铅笔芯总是断,老师教诲说“轻一点”,可是轻了,总觉得字体孱弱,分寸很难把握。后来谈恋爱,知道追女孩也不可以穷追猛打,可情急攻心,反而吃不到热豆腐……之前,号称中国导演界“两大巨头”的张艺谋与陈凯歌,在同一年暗地较劲,都要拍出最有分量的里程碑的作品,结果陈凯歌在《无极》里“用力过猛”,扑了个空,闪了老腰;而老谋子似乎更淡定从容,他拍了很抒情温暖的《千里走单骑》,反而赢得了观众。酒,没有酿好,就成了“陈”醋;而张艺谋的一杯清茶,仿佛简单,却意味深长。

日本的一位餐饮业巨擎总结的成功之道是: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40度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令客人感觉最佳的“适度口感”。当然,也可以选择把汉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乐加热到100——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在浮躁的当下名利世界,我们很容易“焦虑与焦急”,殚精竭虑,争先恐后,斩钉截铁,破釜沉舟,鞠躬尽瘁……这些耳熟能详的好词好句,带动多少人的“激情与豪情”,波澜壮阔之后,是落寞的海滩,是没有彼岸的绝境,因为用力过猛,因为没有后路……

我们似乎太激动了,而忘记感动,“激动”比“感动”用力;只挑战凌厉的闪电,而看不到绚丽的彩虹。与其做绝对的荆棘,不如做相对带刺而芳菲的玫瑰,后者更温润感人;大象从不羡慕好斗的恐龙,“无常”比“吉祥”用力,大象却吉祥微笑到最后……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刚好才是真好!适度是美,何尝不是人生大智慧?

点评:

萧让:鲁迅退隐了,他笔下的人物复活了!

近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使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鲁迅终于退隐了。那些鲁迅笔下遭到攻击、痛斥、讥讽、鞭挞的人物终于可以戴上面具混迹江湖了,毕竟鲁迅的光环,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孔乙己们复活了:仅仅以一篇《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必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干部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尖刻的评说?!

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他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他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他岂能容忍?!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蜂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象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闰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富二代飞车撞人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退隐,是因为当今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假如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房地产开发商巧取豪夺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后怕,所幸尖酸刻薄的鲁迅早已谢世了。

时代变迁,需要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这也许是和谐进步需求的另类形态吧!

点评:

盛大林:“观点错误”不等于“无耻”

经济学家张维迎、吴敬琏等因为支持国企产权改革,被很多反对者斥之为“没有良知”、“无耻”。著名院士钟南山因为呼吁恢复收容遣送制度,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无耻”“丧失人性”的表现。

假定他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就“无耻”吗?

“观点错误”是能力判断,“无耻”是道德判断。如果仅仅是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那只能说他的知识水平或判断能力比较低;要下“无耻”的结论,必须证明他们在探讨过程中作出了违反道德的事情,比如被人收买,讨好权贵,或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发言者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是经过独立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那么即使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称之为“无耻”。

如果说错了话就“无耻”,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那么谁还敢轻易讲话呢?“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言的权利。”言论自由是基本的人权。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公民实施权利还要冒道德的风险,那无异于变相地克扣言论自由。

尽管我觉得像钟南山这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共人物应该谨慎发言,但他的言论自由还是必须捍卫的。而当一方指责对方“无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抢占道德的高地,而置对方于不义之地———既已不义,对方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这样的争论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这种居高临下“贴标签”的争论方式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再者,如果一方仅凭自己的判断就可以说对方“无耻”,那么对方也可以说另一方“卑鄙”,你说我“无耻”,我说你“卑鄙”,争论岂不成了泼妇骂街?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争论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如果对方观点所依据的事实有如入,你可以予以澄清;如果对方在论证的过程中有逻辑错误,你也可以抓住不放。事实可以考证,逻辑可以辨析,但动机却是难以证明的。所以,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不应动不动就挥舞道德的大棒。

点评:

三、写作指导

何为“由头”?“由”者,源也;“头”者,始也。“由头”其实就是发起议论的“话头儿”,它是时评和杂文的常见写法。以由头开篇与以亮出中心论点开篇不同,它要求写作者精心构思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开头,由此引发全篇的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与一般的议论文写法大致相同。

以由头开篇,最为重要的,就是精心构思一个精彩的开头。何谓精彩?一是要令人眼睛一亮,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二是要短小精悍,以最经济、最漂亮的文字叙述最有用的信息。另外,还要对由头进行分析,找准一个“小”、“深”、“新”的角度,以此立论,布局全文。

由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般来自时事热点问题,来自平时的阅读,来自平时的生活小细节。这就要求写作者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多读报刊杂志,多阅读经典名著,多用心感悟自己周围的生活,尤其是多做阅读笔记以积累“由头”的素材。

在所有的时评、杂文当中,由头的种类繁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叙述一个时事热点,可以是具体的一件事,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思潮,如文章《鲁迅走开了,他笔下的人物复活了!》的由头就是时事热点,而文章《“观点错误”不等于“无耻”》《袭人的服务与领导》的由头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叙述一则寓言、小故事、生活常识,由此展开文章,如早已放在班里半个学期让大家读的的《读书献疑》《读史质疑》;一种是截取文学、影视、漫画等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精彩片段、特写镜头等,以此引发议论,如《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还有一种就是叙述自己的生活细节,生活感悟。这种细节或感悟,可以直接来自生活,如文章《用力过猛》。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写起,往往自然、真实,易获得读者的亲近感,对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来说也许会更容易。如去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站在邮局的门口》的开头:前些日子,朋友要我寄张照片给他。于是,我便欣然前往邮局。走到邮局,我呆住了,邮局门前冷冷清清,无一人进出,我陷入了深思……
    文章由邮局门前的“冷清”、“无一人进出”写起,引发“我”对科技发展时代的思考:人们由以前的写“信”到今天的“短信、E-MAILQQ”。这个触发思维的“由头”选得很合适,便于思维的展开。

再如高考优秀作文《国语失落症猛于虎》的开头: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眼瞪着。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
    作者叙述了一件小事:电脑坏了,母亲抱怨没有全中文的电脑。由此反思现实,进而引出相似事件的叙述:作者下楼买书,书店《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出了书店门的邻人在和别人用英语打招呼……

也可以是阅读报刊杂志、文艺作品时得来的体会。作为初学者,只要掌握这几种由头的类型就够了。

需要提醒的是,以由头开篇,最忌讳就事论事,文章的主体没有发散,没有生发开去。请大家认真研读例文,认真领会文章作者是如何以由头发散而展开议论的,并做好点评。

四、作业

认真研读提供的美文和写作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以“从____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要以“由头”开篇; 2.不能就事论事,要找准角度,生发开去。

由大师的“远去”说起

20061220,相声界大师级人物马季先生悄然离世。几天后,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有关马季先生的文章。这时人们才知道,2006年是马季先生相声生涯的第五十个年头,逝世前不久他还获得了相声艺术的“终身成就奖”。人们也才真正认识到,离开我们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在马季生前的一段访谈中,先生感叹:“牛群、姜昆等有的不说相声改当县长,有的去搞网络经商。他们都是相声界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们的离开对于相声界来说,对于我而言,无疑是很大的遗憾。”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于相声界人才匮乏的状况是十分担忧的。我们不能否认,相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经渐渐衰落。

当然,这几年,特别是2006年,相声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大家又开始买票进剧院听相声了。出现这种可喜的现象,不能不归功于郭德纲��一位游走于相声界和主持界的“相声演员”。对郭德纲的评价有很多,有些非常尖锐,甚至还充斥着火药味,比如说他简直是污蔑相声这一高尚的艺术形式,甚至认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相声。

对此,笔者的观点倒比较宽容。原因是:

第一,相声本身就起源于民间,通俗地讲,相声就是民间艺人搜集日常发生的各种小故事,加以修饰、润色、改编而成的一种娱乐大众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相声,并不是非得在剧院上演的所谓“高尚”“高雅”的“阳春白雪”,而是流行于大街小巷、主要供平民百姓观看的大众艺术。这样的艺术,本来就是亲民的。在这一点上,应该感谢郭德纲,是他把相声重新请回大街小巷,请回人民群众身边。

第二,笔者发现,对“郭德纲现象”持批评态度的人,更多的并不是质疑郭德纲说相声,而是批评他不但讲相声还主持娱乐节目。笔者也曾看过郭德纲主持的娱乐节目,看起来的确难登大雅之堂,纯粹是一种“耍宝”。这样的形象与传统印象中相声演员的形象相比,确实有一段距离。然而,我们也没必要用过分严肃的眼光去批判。毕竟,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个性张扬的时代,相声也需要新鲜的甚至是新奇的血液来传承。据报道,马季先生对此也是相当认可的。

所以我认为,郭德纲们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马季先生的“远去”,人们用这样一句话来表示悼念��“相声界最后一位大师离开了”。一来,它传达的是对先生的尊敬,称他为“最后一位大师”是实至名归的;二来,这似乎又是对相声界的现状的一种忧虑,毕竟谁也不希望这“最后一位大师”真的就成了“最后一位”。

点评:

这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化时事评论。

文章从相声大师马季逝世谈起,通过回忆先生生前对相声界人才流失现状的担忧,引出有关“郭德纲现象”的看法。主体部分着重从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为什么“郭德纲们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然后抓住这一根本点展开说理,避免了泛泛而论,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见地。

附:

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眼瞪着。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

我心中一恸,是啊,为什么我们有方正,有联想,却没有全中文的电脑?仅仅是因为电脑不是中国发明的吗?我认为,我们正在丧失些什么,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们就将陷入恐慌与失落。

推开门,我想到楼下书店去买本书。映入眼帘的是邻人的大门。两个小天使牢牢地钉在门板上,手中握着的木牌上是英文书写的Welcome(欢迎)。我看着木牌,久久地感觉不到邻人热心真诚的好客,仿佛只是19世纪某位英国绅士的礼节性问候,与那冷冰冰的拒绝却有几分相似。

邻人的门口隐隐有些动静,门把缓缓变动了方向,我逃难似地下了楼。母语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谁说不是呢?面对金色的Welcome,我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里不是伦敦,也不是纽约,这里只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居民区,是一个孕育了屈子、生养了昭君的地方。下楼,我一步一步走得艰辛。我觉得有什么和我一样,缓慢而无知觉地在下楼,下楼。

进了书店才发现连一本宋词也如此难寻。《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却让人眼花缭乱。我看着冷漠的店员却开不了口。失语,失语。我仓皇地在一片文明中寻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低吟浅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壮志。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终于,发现有些年头的词集。微卷的边缘好似是被人翻过了。我想笑一笑,却还是勉强,这个角落的灰尘与蛛网集体失语,冷冰冰地看着中华文化的失落。

结账的时候,看见出了门的邻人在和别人打招呼。用时下的话说,这是一种礼貌,一种气质。可是这种外语的招呼声是英国的礼貌,香奈儿的气质,不是“你好”的温文与谦恭。我张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拿着书,我飞奔回家。

欧阳修在《玉楼春》里写道:“欲语春容先惨咽。”以前不懂,只是闲闲地认定不过是春风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真有一天,欲语春容先惨咽。

母亲笑说,等我长大了要给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我以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亮点首先表现在选材和组织材料方面。文章写了在家里修电脑和下楼买书的所见所闻所感两件事。其中邻人大门上挂着英文字样“欢迎”的木牌,书店《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不起眼的“那个角落里”有些年头的宋词蒙满了灰尘和蛛网,出了书店门的邻人在和别人用英语打招呼,这些材料看似散乱,但处处都与“国语失落”相关联。“国语失落”的红线串起了这些日常生活材料的珍珠,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气和灵气。其次是把握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叙述和描写占据了文章的主要篇幅。但也不是没有议论,如第六段,引用欧阳修词“欲语春容先惨咽”展开议论,表达了对母语现状的无限忧思,升华了主题。再次,作者十分娴熟地运用了记叙文的有关表达技巧。文章定格在母亲直眼瞪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并要我长大了为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这个画面里,场面十分集中,中间插入了我到书店买书这个主体部分。这些似不经意的安排正体现了作者精心的构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a638addd3383c4bb4cd2cd.html

《用“由头”写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