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编第四部分第十八章专题二第三节优化演练智能闯关

发布时间:2013-01-29 22:58: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2012·孝感市综合高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叶瓶

刘心武

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了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也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里插过鲜花、干花、假花等。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的驱使。在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的,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很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时,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的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这时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抹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怀着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或许是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不肯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自己却没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又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堆便宜话,仿佛人家的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闺女又回娘家,小声地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总是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渐渐地,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上面画满吗?画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棒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发小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当从花瓶破相开始,到文章末尾结束,概括时应抓住主要段落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先抓两头,找出过程两端较为明显的思想差距,再分析中间过程,最后整合要点,组织成句,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花瓶;后来是接二连三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失误及不当之处;最后通过反思自己的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十分有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有人来往。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着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上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里去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他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顺便捎了些镇上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的人把自己喂的猪,都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说,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的人看病。不知何故,他却对屠夫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忘返。屠夫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爽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的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掏钱给你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已置新案桌,并说: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

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复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于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病。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济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自己弄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听到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解题时,首先分析首段环境描写的特点,从文中简单提炼即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结合首段文字具体分析即可。

(2)解答此题时应注意结合小说对老者的语言描写。小说以定风珠为线索,通过对比屠夫与老者对定风珠的不同态度,既表现了老者有私心、有心计的缺点,又表现了老者能自省、坦直爽快的优点。

答案:(1)特点: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民风淳朴提供背景。

(2)老者乃名中医。有见识,有私心,有心计。经过观察,他知道杀猪案桌内有蜈蚣,有定风珠,但怕被敲竹杠,便不动声色地要出钱去购买杀猪案桌。坦直爽快,能自省,颇具风骨。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且自剖褊狭心不达,艺不精的缺点;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求。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的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角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角,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角。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没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计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计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角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节)

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受冻,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自己的房间。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他的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角的眼睛,他听故事时的漠然,都表现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他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不担心;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天真而又脆弱。天真表现在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脆弱表现在男孩得知自己不会死亡、精神松弛下来后,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式尊严

冯 华

近几年,大批富起来的中国游客蜂拥前往世界各地观光,你能在不同的国度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吸烟……这让我们这些能看懂中文的人真有些无地自容。

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人)必须先通过一次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设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落座,由英语系两位教师监考。当其中一位深色皮肤、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S小姐草草视察过座位布局后,她突然暂停发卷,匆匆跑上讲台。

请注意,所有中国学生不允许坐相邻的座位!她大声宣布,中国学生必须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邻而坐。

很多学生英语水平差,没听懂她的话,便交头接耳地打听。我听懂了,并且知道邻桌的也是位中国学生,但是我没动。教室里一片大乱,在S小姐的再三催促下,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按她的要求间隔开来落座了。

我身边的中国学生也要换开,我阻止了他。如果我们换位置,就证明我们的确有作弊的嫌疑。我说,反正我不换。他也不换了。

S小姐很快走到我们面前。

你们都是中国学生吧?她说,请将座位换开。

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心平气和地用英语回答她:别国的学生不换,我也不会换。如果你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就认定我们会作弊,你可以一直站在我们身边监考。这总可以了吧?

她看了我几秒钟,没说什么,转身走开,宣布考试开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能感觉到她刀子似的目光。她不时地从我面前走过,我视若无睹。后来我提前答完试卷离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这次测试,直接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一天,我和几个中国同学在电梯里又碰到了这位S小姐。

祝贺你,你这次考得很好!她显然记住了我,态度热情,同时瞥了一眼电梯里另外几个中国学生,语速很快地补充说,但很多中国学生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那天的确抓到几位中国学生作弊。

我承认我被她的态度刺激了,接下来我头脑一热,选择了她所教的一门功课作为专业课之一。为了维护尊严,我吃尽了苦头。每次上她的课之前,我至少要用足两小时做预习,查清所有生词,否则完全无法跟上她那语音标准但语速极快的讲课。那段时间,除了学校课程之外,我还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并决定要以写作作为终身职业。我买了台电脑,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小说写到近一半时,我决定暂停学校课程,专心把小说写完。去办休学手续时,最令我踌躇的就是S小姐的课,虽然有充足的理由,但我仍有逃离的羞愧。

在办公室看到S小姐,出乎我的意料,她非常温和坦诚地告诉我,她看到了我自入学以来付出的所有努力,也看到了我的每一点进步。

如果你认为分数会给你目前的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她非常诚恳地对我说,以后的测试我可以不为你打分,直到你自己认为摆脱困境为止,你觉得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然后我告诉她,为了尽快完成我的小说,我必须休学半学期,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她显得非常惊喜,兴致勃勃地询问了小说的内容,并大加赞赏。

你为维护尊严所做的一切……”她说,我都能明白,对不起,我为你骄傲!

最后这句话害得我差点儿掉下泪来。

小说中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小说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从换座一事可看出 不随波逐流,有强烈的自尊心,并且敢于坚持己见。从努力学习S小姐所教的功课一事可看出的自尊、刻苦勤奋。从暂停学业完成小说一事可看出有主见,有魄力,积极上进。

答案:有主见有魄力。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无论是不换座还是中止学业写小说都表现出的主见和魄力。自尊心强。在有损中国人尊严的情形面前,据理力争,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刻苦勤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说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曹考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 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 ××

193510.25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啊。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拍拍老旺的肩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借条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一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如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到镇上去卖,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至在走出办公室时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几天后,县里派的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个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那般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小说中的老旺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先从整体上给人物定位,老旺是中国农民,概括时要结合老旺的言行,总结出老旺具有勤劳”“质朴”“善良”“知恩图报等美德。

答案:老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他具有勤劳、质朴、善良、憨厚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还是拿出2000块钱送给学校,这既表现了他的憨厚、慷慨和知恩图报,也说明了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3f336d9b6648d7c1c746fd.html

《201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编第四部分第十八章专题二第三节优化演练智能闯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