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1-08-29 13:3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题目:社会主义发展与前景

姓名:***

学院:计算机学院

学号:

20101

社会主义发展与前景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固有内在矛盾。因此科学地回顾、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共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不懈探索两方面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关键字]社会主义 发展历程 前景展望

一、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色色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因此本文因此科学地回顾、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并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做出展望。

二、文献综述

1、历史回顾方面

李艳文(2002)王小梅,唐洲雁2001)、樊文娥2000)、倪先敏2001、)薛汉(2000)、狄阳群,朱晓蓉2002)、吴雄丞2000)等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作出研究。

2、前景展望方面

胡林辉1997)从21世纪社会主义前景的新视角对社会主义前景展望作出研究。盛国军2002)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未来路径选择方面对社会主义前景展望做出研究。

三、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完善和经历严重曲折等一系列复杂的事件与过程,既有凯歌前进的辉煌,又有令人痛心的曲折。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传播并成为欧美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曾经说过, 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 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大飞跃,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唯物史观破解了“历史之迷”,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它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入手,以精湛的经济学分析证明,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家与工人交换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也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资本,剩余价值才会产生。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2]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地解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变自己历史命运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为20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了理论准备。

王小梅(2000)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为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认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这一感性认识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人类关于未来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和基本特征的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在他们笔下,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社会生产有计划地进行,个人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等诸多方面。[3]

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运动并指导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具体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他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 提出了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阵线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 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转化为现实, 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列宁认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社会主义便由一种学说转变为重大的实践。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 前进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奇的复杂的问题。原来经济愈不发达的国家, 遇到的问题也就愈多。他指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 理论在变为实践, 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 由实践来检验。[4]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纪的创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和短暂的实践,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探索并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对整个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次,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形成了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断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和巨大成就。

在中国, 毛泽东率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时, 曾经指出: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 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家, 都要创造新的理论, 写出新的著作, 才能解决自己面对的新问题。在这方面, 他自己也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科学著作, 在充分总结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又一次最伟大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5]

第四次,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调整发展,在总结汲取遭受严重曲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正在重新奋起。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胜利前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和不足,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前进道路。由于把改革变成“改向”以及许多复杂的原因,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了空前严重的挫折。

倪先敏(2001)认为,这些大波折只是宣告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的破产并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首先,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原则的失败,而只是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的失败苏联模式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形成的其特征是单一公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曾经创造过惊人的经济奇迹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但也有种种缺陷遗憾的是苏联模式未能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时代主题的变换而作出相应的富有成效的改革原来隐藏的种种缺陷便逐渐暴露导致经济不断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毅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有力回击西方敌对势力进行颠覆渗透的政治图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一方面集中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努力并成功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成果应是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同志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新的实践出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7]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应持有的观点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旧是历史的必然

朱晓蓉2002)等人认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不但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而且初步显示了它具有比较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更高更好的优越性,为推动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和否认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不仅避免了那些在获得民族独立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遭遇的那些厄运,而且在经济、政治上获得翻身解放,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以空前的历史首创精神改变着本国的落后面貌,开启了人类走向幸福生活新纪元。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在总体上不断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同时又为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创造着物质和阶级条件。[8]

2、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征程

狄阳群2002)等人认为,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过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进程。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与传统社会制度最为彻底的决裂,而资本主义制度历经几百年发展早已树大根深、异常顽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虽然具有众多优越性,但也不可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环节和方面,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又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脱胎于半殖民地或是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无产阶级也不可能完全预知和把握这个新社会的内在规律,只能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摸索、积累经验。这样,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必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8]

五、社会主义前景展望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赢得世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而使世人困惑。作为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几经飞跃发展,几经曲折坎坷,在跌宕起伏中走过了整整88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缺陷。于是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非但不会终结,反而会逐步复兴。对于社会主义前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1.“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理论是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前景的基本理论依据。

胡林辉(1997)等人认为,抛开这两个理论,所谓的展望和预测就会眼障云翳,满纸荒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要走完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进程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根据这一观点,并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列宁发现了这样一条重要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头困难,继续容易”,而在象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则是“开头容易,继续困难。”[9]

2.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照耀21世纪人类前行的灯塔。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有不少人声称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最大的乌托邦,而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取得了终结性的胜利。其实,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80多年来上述声音有时细若游丝,有时盖地铺天,但从未间断。而真正代表全人类平等、公正、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像被资本主义巨大顽石压迫下新生的嫩芽,在重压、挫折中不断抗争并不断显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位居第二。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10]

3.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对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而言,无疑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一段时日内,可以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另一方面,我们在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不但不可能消解反而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随着这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等世界性难题,也将进一步趋向激化。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进一步强化,只会使这些矛盾与难题进一步加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蒸汽机、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恩格斯也指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致市场的任何扩大都吸收不了过多的产品,因此生活资料和福利资料的丰富本身成了工商业停滞、失业乃至千百万劳动者贫困的原因,既然如此,这种制度就是可以被消灭的。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必然造成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穷国、穷人愈来愈穷这一状况的加剧,就必然会造就一批又一批对于国际垄断资本来说比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革命家,并进而发展壮大由先进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队伍。随着资产阶级掘墓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则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上说,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但不是距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越来越远,而恰恰相反,应是日趋接近。当然,谁也不否认,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还可能有较大甚至更大的曲折。[11]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在曲折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走过80多年的历程,创造过一系列辉煌的业绩,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仍处于艰辛的成长过程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说,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只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序幕。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斗争——失败——再斗争,高潮——低潮——更高潮,这是社会主义全球化实现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替代的必经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43d2090daef5ef7ba0d3cd4.html

《社会主义发展与前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