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9-02-25 23:1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和女儿一起的诗句

【篇一:和女儿一起的诗句】

楼上女儿曲

朝代:唐代

作者:卢仝

原文:

谁家女儿楼上头,指挥婢子挂帘钩。林花撩乱心之愁,

卷却罗袖弹箜篌。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心欲穿,凭栏干。

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

使我双泪长珊珊。我有娇靥待君笑,我有娇蛾待君扫。

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心肠寸断谁得知,

玉阶幂历生青草。

洛阳女儿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篇二:和女儿一起的诗句】

女儿是个小书虫,从识字时起,无论在什么场合,见到书籍、报刊、杂志,总喜欢立即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起来。进入小学,她就由日记开始,诗歌、游记、小说等作品越来越多了。我很快发现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学的份量偏少,于是在女儿上初中时购置了《诗词写作入门》、《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等书让女儿阅读。寒假到了,朋友组织几个家庭自驾车到福建省诏安县乌山去赏梅花。临行前,妻子发现女儿在她自己房间的黑板上写了两句诗天晴碧云晓,风寒枯枝摇。看着外面晴朗的早晨,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梅树形态,觉得这两句诗描写很贴切,想象力符合实际。更难能可贵的是的运用已自觉地押上韵了。看来,女儿的自学已经入门。我对女儿说:继续写下去,还差两句呢!她说:写不下去了,没思路了。我跟她说:等赏完梅花,你一定会有灵感的。

深冬的乌山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远远望去,积了雪似的山景,像一幅浓淡相间、恬静素雅的水墨画。山上专门修建了几座红色的亭子,开辟小路,供游客赏梅观景。女儿和小伙伴们在花海中一边观赏,一边嬉闹、玩耍。我怕她忘记早上的诗,在去另外一个目的地的途中,我向她讲述了有关梅花的诗词,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开始,介绍了陆游和毛泽东两首关于梅花的《卜算子》和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我把梅花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写法向女儿作了简要的介绍,女儿听了连连点头。于是,我让女儿把《山园小梅》背诵了几遍。看着她念念有词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我们回到了家。爬了两天山,我们都觉得很累了,正想早点休息。忽然听到女儿在叫我和妻子:爸,妈,来看我的诗。我们走进她的房间,只见黑板上已经续下了两句诗萧萧红亭处,幽幽清香袅。

女儿的萧萧红亭处,把我们赏梅的具体地点和气候特征描绘得简炼生动;幽幽清香袅则回应了风寒枯枝摇,振奋的面貌与萧萧红亭处冷清、伤感的气氛形成了对比,作为点题之句,充分表现了梅花凌寒开放、傲骨铮铮的传统象征特点。我想了想跟女儿说:清香形容荷香更佳,梅花的香气不浓烈,香味要靠作者想象,不如学习王安石,把清香改为暗香吧!女儿同意了。

妻子不甘寂寞,把女儿写的诗拍了照,发到微信上的朋友圈,马上引来无数点赞。一位朋友是语文老师,她在微信上建议把最后一句中的改成。爱人一说出,我和女儿连声说改得好,直接把梅花写活,成为主人了。

第二天,女儿上书法课,妻子交代女儿请老师帮助把这首诗写成书法作品。放学时,女儿并没有带回这幅作品。我问她老师怎么点评。女儿道,老师说第二句风寒枯枝摇的音韵上只有平声,没有仄声,还要改一改。

是啊,我们怎么都忘记平仄了,这可是古诗的基本要求。我和女儿共同琢磨起来,我说:枯枝上直接修改比较好!女儿说:改成傲骨怎么样?”“虽然都是仄音,但是太直白!”“那就保留字,改动字,好不好?我说:行,关键是改成哪个仄声字呢?女儿想了想说:改成字怎么样?”“妙!我答道。于是,女儿连同引言和标题,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写在黑板上:

寒假的第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和朋友们一起去福建诏安赏梅,乘兴吟起了《感梅》一诗——

感梅

天晴碧云晓,

风寒兀枝摇。

萧萧红亭处,

幽幽暗香邀。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钱穆说:中国人作诗,先要有作意。作意则从心上来,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先要决定你自己这个人,你的整个人格,你的内心修养,你的意志境界。有了人,然后才能有所谓诗。培养女儿写作中国诗,其实就是帮助她提高审美素养、健全独立人格的过程。

【篇三:和女儿一起的诗句】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注:对酒当歌一句,很多学者认为是对称同意,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此句应译为:面对着美酒与乐歌。呈现的是曹操与众臣齐集厅堂,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表演的情景。)

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喝酒方可解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才识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牵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

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要是有了嘉宾,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摘取。)

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来吧朋友!越过那田间小道,别管他阡陌纵横。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永远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显得暗淡了,一群乌鸦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找不到它们的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雄伟,海再深也不自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若如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天下人心皆归向于我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主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 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 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赏析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字,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 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3c543a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5.html

《和女儿一起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