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科学系列讨论活动 - 之“沙尘暴”的讨论会总结

发布时间:2014-04-23 08:2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自然科学系列讨论活动

之“沙尘暴”的讨论会总结

由于我系所开专业为社会科学类的专业,学生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现象了解得比较少。所以我系本学期就“沙尘暴”这一自然现象开展讨论会。并设计了演示文稿,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自然现象,并就他们所了解的这一自然现象展开了讨论。讨论内容如下: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济南2002年首次遭遇沙尘暴天气,那时只能称之为扬沙浮尘,之后便成为济南春季的一个特征。

部分济南的同学回忆了济南遭受沙尘暴时的街道上的情景:路上的能见度很低,行人看不到前方的东西,空气中弥漫着沙尘使人们几乎无法呼吸,人们急匆匆地向前赶着。慢慢 的风停下来了,路面、路边的汽车、建筑物上全都布满了黄沙、黄土。

三、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四、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图为济南沙尘暴天气)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3、生命财产损失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五、预防沙尘暴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总之,近年来沙尘暴天气频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控制植被破坏,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退耕还林,防止沙尘暴天气加剧。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皮,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好宣传,植树种草。

财经系团总支

200692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6c276cccbff121dc368316.html

《关于自然科学系列讨论活动 - 之“沙尘暴”的讨论会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