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中的剑文化

发布时间:2012-08-22 20:0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唐诗中的文化

姜喜平 徐娥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527200

摘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巅峰,其代表作唐诗不仅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文化也是古代习武之人的精粹,并在唐诗中得到集中而广泛表现。主要表现为方面:装饰、舞剑器、赠将士送友人、借剑言志。

关键词:唐诗 文化 诗人

Talking about the sword culture in Tang poetry

Xiping-Jiang E-Xu

(Luoding Polytechnic Guangdong 527200)

Abstract: Tang dynasty is the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feudal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t is the summit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too. Tang poetries of masterpiece are not only the peak of development in the poem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rarity of China's classical culture.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sword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people mixing aerobics in ancient times too. It gets the centralized and extensive behavior in Tang poetry. It is mainly shown as four respects: Ornament, performing a sword-dance device, presenting offices and men sending friends, borrowing the sword speech will.

Keyword: Tang poetry sword culture poet sword dance

1 唐朝剑文化发展的背景

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创造了灿烂文化,也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公元702年女皇武则天开创的武举制。武举,又称“武科”,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测试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是我国古代教育体制中的一种考试形式1。它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为练武之人打开了仕进之门,提高了武士的社会地位,确立了“文武兼备”、“文武双全”为录用、考评人才的标准,促进了人才的全面发展2武举制的创立提高了习武之人的积极性,对武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当时以及以后的体育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2 文化的原始遗存

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据记载:我国的剑文化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子路见孔子时,曾拔剑起舞。《庄子·说剑》描述: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楚汉争霸时,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寿毕,(项庄)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3东汉赵在《吴越春秋》中对越女试剑的描述: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曹丕自幼酷爱剑术,在《典论·自序》中记述:自己少年开始学剑,曾拜过不少名师,练就一手高超的剑术。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剑舞,经过历代相传,剑舞逐渐成熟,到了唐朝诗人把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3 唐诗中剑文化表现

唐诗不仅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有许多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其中与剑有关的诗句也很多。由于社会环境以及诗人遭遇的不同,他们对剑的描述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四个方面:用剑作为装饰品,二舞剑,三赠将士送友人,四言志

3.1 以剑作为装饰品

剑在古代很普遍,不仅因为它携带方便,还因为它是封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帝王将相贵族名士常常把剑当作一种华丽的装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己酉,王带剑,此处是古代贵族子弟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年;带剑也是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用佩剑显示威仪。周秦汉唐一直盛行佩剑之风,皇亲贵族以带剑来显示威仪,它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诗句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古诗十九首·陌上桑》)表明佩剑人的地位显赫。

《隋·礼仪志》载:一品官,玉具剑;二品官,金装剑;三品官,银装剑;侍中以下、通直郎以上,陪侍皇帝带象剑,带真剑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

剑。

唐代大体沿袭隋朝,盛行佩剑。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写道: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生动具体的描绘了朝廷上佩剑的场面。此外还有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苏武庙》温庭筠);“临风脱佩剑,相劝静胡尘”(《酬崔法曹遗剑》戴叔伦)等等。

3.2 舞剑器

唐代前期社会稳定,政治开明,表演娱乐不断更新,连武术都被借鉴到舞蹈中。“舞剑器”就是唐代舞蹈与武术的代表作。在杜甫所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4(并序)中描述:“一舞剑器动四方”,“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要说明一下,杜甫在本首诗里写的“舞剑器”与他在《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中的“舞剑”有所不同。“舞剑器”应是当时女子以武术动作为主的一种舞蹈,应属剑术表演。这点也可从唐朝诗人司空图《剑器》“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中看出。舞剑”中的“剑”应是防身格斗的利器,相比之下“舞剑器作艺术化、形式化的程度较高一些。如诗句“霍如羿射九日落,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不仅明了公孙剑术的高超,又说出了当时唐王朝兴衰的历史以及朝廷的昏暗。杜甫写本诗距他亲眼观看公孙大娘的表演已隔五十年,期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幸有她的徒弟李十二娘继承了“舞剑器”这种艺术形式。从诗句“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可以看出公孙大娘的“剑器”对观众的影响,不仅使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有所长进,而且表演时观者众多。

3.3 赠将士送友人

3.3.1用含“剑”的诗句,歌颂将士

唐朝首创武举制,开创了“以武入仕”的先河,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习武

之风。宝剑在唐朝作为装饰品非常流行,但它依然是武。诗人就用“剑”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歌颂将士。如:“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赠郭将军》)。在唐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裴旻将军剑舞,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中描述: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描述了裴旻将军武艺高超,致使匈奴不敢侵犯。而在诗句“剑舞若游电,随风萦日……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5中可以看出裴将军剑术之精湛,胆识之过人,为国家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诗人王维也写诗句歌颂将军: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赠裴将军》)。也许我们无法看到公孙大娘和裴将军不同风格的剑术表演,不知其虚实,但从李白的诗,张旭的字可以看出当时裴将军的剑术的确不同一般。

诗人王维除了写诗歌颂裴旻将军,还写了关于爱国老将的诗,诗名《老将行》。诗中写到:“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位老将年轻时东征西战,成绩卓著,凭着手中的剑抵挡百万敌寇。本诗最后道出老将的爱国之心:“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国家面临危难时,他又拿起宝剑,保家卫国,即是对统治者讽刺,又表现了以老将为代表的广大将士的爱国之心

此外李白、杜甫也写过类似的诗歌。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横行沙漠外,神速至尽称(《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6,这是诗人在武将军去世后歌颂他的挽歌,记述了当年武将军剑术过人之处。李白在《司马将军歌》中写道: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歌颂了南征将领的威武精神以及从军壮士的昂扬斗志。

3.3.2 以宝剑或含“剑”的诗送友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为国家也好,为自己也罢相聚的同时也意味着分离。对于诗人来说,送别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写诗。唐朝送别的诗句很多,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等等。其中也有用宝剑相赠,以显情谊深厚的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宝剑千金买,生平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送交亲……”

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赠易秀才》);“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赠友人三首》);“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所思采芳兰,欲赠隔荆渚”(《陈情赠友人》);;“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二首);“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臣》)等等

由此可见,唐代尚武之喜欢剑,尤其是在动乱之时,在诗人笔下更突出了其主人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举,从而成为诗歌颂英雄,表达友情,批判统治者的“工具”

3.4 言志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自身会剑术,更赋予剑深刻寓意他自称:“十五学剑术”,李白为何如此酷爱剑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的特殊遭遇是密不可分的。李白才华横溢,杜甫给予很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但因其不容于权贵,在京三年就弃官飘荡。《行路难》是他离京之作:“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金樽美酒,诗人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这是诗人愤激之辞,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现实的绝望。《侠客行》是诗人以侠客手中的“剑”表达自己的寓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概括了侠客武艺高超、不图名利、乐于助人、重诺守信的高尚人格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引入信陵君、朱亥和侯嬴的故事进一步歌颂侠客舍己为人、以身谢知己的高贵品德,抒发出仰慕豪侠的深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抱负。而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塑造了一个纵横江湖的少年形象。他“剑术”高强,但一直未能施展,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白居易也以神剑示人,用剑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并赋予剑以政治使命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剑成未试十余年,有客持金买一观……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鸦九剑》7。另一首《李都尉古剑》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诗人以古剑象征刚正不阿朝政大臣,希望他们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韩愈《利剑》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决云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8。强调宝剑具有辟邪功能,给佩剑者一种灵魂净化作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唐诗中蕴含着诗人深刻的寓意,同时剑也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怀的一种“工具”。表演娱乐也好,歌颂将士、借物言志也罢,都是对当时人民疾苦、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特别是当时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剑文化通过唐诗得以流传,唐诗也因为“剑”而更加的多姿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友根.古代武举及其对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史M19911

2〕张宝强.试论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M20077

3〕杨锺贤,郝志达主编.史记·项羽本纪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P315238

4〕于民雄著.唐诗三百首注释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10P82129233

5〕马东田主编.唐诗分类大辞典M(上).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5 P915-918

6〕张式铭整理.李白杜甫诗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5 P192425658493383427

7〕韩鹏杰主编.白居易全集(一)M.时代文艺出版社, P5 79

8〕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 P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2699663783e0912a2162a42.html

《论唐诗中的剑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