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大革命的兴起及失败

发布时间:2019-05-03 08:59: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革命的兴起及失败19236月~19277

阶段特征

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高潮。

一、准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何以能够实现?

1)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孤立敌人。

2)可能性:

①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有威信,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因而为中共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

②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屡遭革命挫折,愿意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最终目标没有实现,其原因主要有:

A、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彻底扫清内外反动势力有关。

B、与孙中山依靠军阀斗军阀的斗争方式有关。

C、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没有解决好革命依靠的力量。这是维护民主共和斗争接连失利的重要原因。

③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即1921年,马林在广西桂林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军官学校,同共产党实行合作。

2.方式:党内合作

1)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组织内进行合作。国民党因此就演变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国民党的领导权也就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原因有两点:一、这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倡议,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二、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惟一合作方式。

3)作用: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做,使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党的革新,推动在其影响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这样做还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去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也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4)存在的问题:放弃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不能够采用“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而是一再妥协退让,出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1)民族主义:旧民族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民权主义:旧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等空洞口号;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3)民生主义:旧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无法实现;反之,只有方法、手段,而无纲领和目标,再好的方法、手段也是空的。正如毛泽东说的:“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1)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

2)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国共两党的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国民党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2)政党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3)奋斗目标不同: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后,还要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兴起

1.冯玉祥的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

如何正确认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

1)原因:一是他出身贫苦,本身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二是受到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和全国国民运动的推动;三是他与吴佩孚的矛盾。

2)政变的性质: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3)认识: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是由于冯玉祥的自身阶级局限性,使他不能有正确的政治判断能力,也不会发动群众,北京政变只能以倡导革命的姿态开始而以皖系军阀的卷土重来而告终。

孙中山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何在?

1)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展开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

3)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2.五卅运动

1)运动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由工人阶级发起的、全国人民参加的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

2)斗争形式:从工人扩展到各阶层人民——“三罢斗争”。

3)规模大:从上海扩展到全国,成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4)历史意义:

①是全国反帝大风暴的开端。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③运动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斗争实践证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这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运动锻炼了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觉悟程度,直接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省港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反帝大风暴的开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运动较全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运动锻炼了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觉悟程度,直接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5)省港大罢工:①省港大罢工是这次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和意义。这次罢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在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

巩固: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广东已成为全国人民希望所系的革命根据地。但是它很不稳固,突出表现在粤系军阀陈炯明与广东革命政府相对抗。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先后于19251月和192510月至11月,进行两次东征,最终消灭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是在国共合作下进行的。它不仅为革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后方基地,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运动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信心,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统一:国民政府:是广州革命政权(孙中山广东陆海军大元帅府)的改组,是当时一个较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国民革命军的组成:统一名称,取消以省为别的军队名称,统称为国民革命军,学习苏俄建军经验,在部队设党代表,并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三、高潮: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条件和胜利原因:

1)条件的成熟:

1925年,在帝国主义的撮合下,直奉两系在共同“反赤”的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并开始向革命势力发动进攻,歼灭封建军阀迫在眉睫。

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国民政府日臻完善,广东革命根据地空前巩固和团结,使北伐的政治和组织条件成熟了;国民革命军政治制度的建立,军事训练的加强和苏联的帮助,使北伐的军事条件成熟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反帝运动大风暴的到来,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使北伐的群众条件成熟了。

2)胜利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③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广大北代官兵,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英勇作战。

④北伐方针的正确。

⑤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分化。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原因:

1)北洋军阀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也是封建地主阶级赖以生存的支柱,属于民主革命的对象。

2)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是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军阀政权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政权。

3)军阀统治,彼此混战,破坏社会经济,加重人民负担。推翻军阀统治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重大事件有: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1916);讨逆运动(1917);护法运动(1917---1918);五四运动(1919);新文化运动(1915);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923);国民革命(1924---1927)。

四、失败

1过程:

1)“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都发生在北伐战争前,“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以篡夺军权为目的;“整理党务案”是蒋介石从国民党党务方面向共产党发动进攻,以篡夺国民党党权。同时蒋介石政治态度的变化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时蒋还不敢与革命势力公开决裂;“整理党务案”时蒋夺取了国民党党权,迈出了进一步打击共产党、夺取国民党政权的重要步骤。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发展中,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3.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党性质的演变

1国民党“一大”前,国民党是一个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吸收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国民党演变为一个代表四大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

3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和促进大革命蓬勃发展的史实:

1)特点和成果:

①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

②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工农运动出现新高潮。

③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推向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④是近代史无前例的人民大革命,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

2)促进大革命蓬勃发展的史实:

①它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在政治上,由于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日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将其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同时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就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赋予了新的历史特点,由此划分了国民党的两个时代。在组织上,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国民党成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②它促进了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并且为党争取革命领导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黄埔军校,为创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此外还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组建国民革命军,并采取苏联红军的建军制度,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由于共产党人在军队里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使这支军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一些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基本军事力量,从而摆脱了孙中山依靠军阀打军阀总是不能成功的困难局面。

④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19255月,爆发了五卅运动,接着在广东、香港又爆发了作为五卅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省港罢工。五卅运动掀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为北伐战争作了重要的准备。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同时,农民运动也逐步发展起来。首先从广东开始,进而发展到全国,最终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村大革命。

⑤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建立了巩固的后方。

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似之处:

A性质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后果相似:都获得巨大成功,前者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后者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C 失败原因相似: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

2)不同之处:

A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B革命领导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为国共合作形式,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国民政府为领导。

C群众基础方面:由不敢发动群众、依靠新军进行斗争到发动工农群众,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D革命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浦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从而将革命推向一个新高潮——北伐战争。

E革命结果方面:由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袁世凯篡权到大革命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势力,给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7125b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5.html

《第十三课 大革命的兴起及失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