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找次品》

发布时间:2020-04-16 21:0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数学广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找次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34—137页例一、例二,处理练习题。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把这种思想方法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能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及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所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我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主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试验、讨论、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同时,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际操作,转向列表、画图等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培养学生猜测、推理的能力及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的特点,本节课我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板块:自主合作,感悟新知

第三板块:探究新知,寻找最优策略

第四板块: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瓶钙片,其中一个瓶里少了几片,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呢?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或者轻一些,或者重一些即质量次品,需要我们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小质检员,用我们的智慧找出不合格的产品。

(二)自主合作,感悟新知

都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呢?

你来说一说,嗯,倒出来数一数,是个方法

你也说一说,用手掂一掂

用称来称一称?用跷跷板?

大家的方法可真多,那到底哪一种最准确,又最方便呢?

让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数的办法数量多很浪费时间,掂的办法在质量差异很小时不够准确,甚至找不出来,只有用天平的方法又快又准。

在此,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最后总结出用天平最为合适。这样的设计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回顾天平使用方法(学习方程时已经知道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说一说在今天的使用中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清楚不用砝码也可以找出次品。

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代替钙片,并用天平称一称。把3瓶钙片中的两瓶放在天平的两端,如果平衡,说明剩下的那瓶是次品;把其中的两瓶放在天平的两端,如果不平衡,说明翘起来的那端就是次品。(板书)

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3瓶钙片中找次品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个5瓶钙片中该怎么找呢?(出示课件)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怎样才能称出来呢?需要称几次?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称一称。

小组动手操作后,请学生进行汇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列表和图示法展示操作步骤:

51,1,1,1,1 3

511111 2

平衡:1         1

5221

不平衡:211)   2

在天平的一端放一瓶,另四瓶分别放在天平的另一端,这样至少需要称3次才保证能找到次品;

也可以在天平的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平衡,说明剩下一瓶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在翘起的一端,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还可以把5瓶钙片分成两个一组分别称量,如果两组都平衡,说明剩下一瓶是次品,如果有一组不平衡,说明翘起的一端是次品,这样也至少需要两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这里,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展示分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样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展示分析过程。

零件个数

分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

5

1,1,1,1,1

3

5

1,1, 1,1 1

2

5

22,1

2

(3)探究新知,寻找最优策略

出示例二:现在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次品,而且次品是稍重一些的,你能找出来吗?你想怎么称?分成几份?

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列表法表示摆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2、引导学生分析填表,并仔细观察表格: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学生会说出第二种,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的情况:(边说边写板书)

平衡3111

9333 2

不平衡3111           

学生很容易发现但不一定能准确说出平均分成3份就保证能找出次品且所需的次数最少,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的份数和每份的数量以及对应的次数最后总结出:9个零件平均分成3份能保证找出次品且称的次数最少,其它任何分法都比它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

9个零件可以平均分成3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

如果零件是10个,11个,该怎样称呢?

全班合作:从10个和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根据发现的规律,先在小组内先共同讨论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再用图示法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求证,最后总结出规律: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的物品分成3 份,能够平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尽量使多的与少 的一份只差1

在此,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过程。

(四)灵活运用,拓展提高

这种规律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适用呢?请同学们通过下面这道题来验证一下:

有若干瓶水,有1瓶略重一些,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问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分析,验证规律是否正确。

这道题是根据“做一做”改编的,较为开放,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采用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使学生们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1241f7676c66137ef061955.html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找次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