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需要诸葛亮这种具有敬业精神的“精英”团队

发布时间:2018-08-06 13:18: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家需要诸葛亮这种具有敬业精神的“精英”团队

国家需要诸葛亮这种具有敬业精神的“精英”团队

作者:余建权

  诸葛亮因为智慧而被神化,因为忠诚而被推崇。可诸葛亮还有一点,没有被充分的认识,那就是他还很敬业,因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所以有人对诸葛亮有点“误会”,认为诸葛亮“愚忠”,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出师表》也是在作秀。我不以为然!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和蜀汉政权制定的政治纲领和治国方略。就是现在,撇开它的政治内涵,把它作为一篇纯粹的文学作品看,也闪烁着无限的光辉。无论从文风还是说理,从立论还是论述,从语言还是思想,都堪称典范。

  诸葛亮不是猥琐男,呆在家里,以井底之蛙的眼睛看世界风云变幻,品世间人情冷暖,看英雄豪杰驰骋天下,他是个有理想,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要有所作为的英雄,所以,诸葛亮才有《出师表》。

  《出师表》文笔清秀,读起来是那样的朗朗上口,说理透彻,引经据典,以理服人。《出师表》里表现出的是诸葛亮一种昂扬的斗志和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也许,诸葛亮确如有些猥琐男所说的那样,有点“愚忠”,但这并不影响他通过《出师表》所透射出来的万丈光芒,一直从三国照到了今天。

  无论是在陈寿记史的《三国志》中,还是在罗贯中近乎神话渲染的《三国演义》中,从诸葛亮的所作所为看,怎么能以“愚忠”“做秀”简单化的去表述诸葛亮的一生,说诸葛亮“愚忠”和“作秀”,不是诸葛亮肤浅,而是下此结论的猥琐男浅薄。

  做秀,一般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在短时间内做出某些看似值得称颂的动作和行为。所以,没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在作秀。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如果要说诸葛亮是在“做秀”的话,那它就是一辈子都在作秀,就这一点难道不难能可贵吗?我不认为诸葛亮是愚忠,他想用《出师表》做秀,没有这样的动机。说他“愚忠” 更是不合逻辑,有违常理的。

  我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值得称颂的敬业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是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拼搏精神,这些,都是时下人所缺乏的,以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拼搏精神,甚至连起码的敬业精神都缺乏的人的观点去衡量诸葛亮,当然诸葛亮就显得“不会生活”,简直“愚不可及”,“愚不可及”的诸葛亮那一篇《出师表》也是讨刘禅欢心,讨蜀汉臣民高兴的作秀。

  以一个为理想奋斗不息的斗士的观点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理想,和为统一华夏的历史使命在努力奋斗。因为显然,在诸葛亮的心中,蜀汉政权是大汉政权的合法继承者,统一华夏是蜀汉政权的政治责任,这才是一个合乎逻辑,合乎历史的诸葛亮,而不是猥琐男用今人的世界观在家里想象出来的诸葛亮。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争相笼络优秀人才,扩大势力。这时的诸葛亮也在观察着世界,等待着时机。他并没急着出山投奔某一政治实体或者某个英雄豪杰,他在等待,他在选择,他完全可以选择实力雄厚的曹操,也可以选择拥有半壁江山的孙权,可是他都没有。他是有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的英雄,不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庸碌之辈。所以,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最后选择了刘备。

  读一读三国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诸葛亮出山前的刘备是什么样,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到处投靠别人,寄人篱下。因此,易中天先生形象的说刘备是丐帮的帮主。可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借荆州,取巴蜀,从此焕然一新,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和人脉,完全摆脱了流浪汉的尴尬境况。

  可以想见,要不是诸葛亮“隆中对”,刘备一定还带着他的那帮难兄难弟到处流浪漂泊。诸葛亮对于刘备,对于后来的蜀汉政权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并辅佐刘备建立了三足鼎立的蜀汉政权,他也想以此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为国家出力,救民于水火。

  诸葛亮不是为某个人(刘禅)在工作,不像时下的贪官污吏,为讨领导欢心,为一己之私在工作,而是为了他心目中的国家在拼搏,为了心中“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在奋斗,他没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整个蜀汉集团的政治利益。那个所谓的皇帝刘禅是不屑,但蜀汉政权不是,“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理想不是。所以,既然是作为蜀汉政权的一名臣子,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巩固发展蜀汉政权,如何扩大蜀汉政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而不是移民裸官,不是“只要GDP,不要理想,不要原则,他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匡扶汉室,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摸石头”,这才是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职业经理人敬业精神的全部。

  其实,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实际接手了蜀汉政权的统治地位,而不是刘禅,刘禅只不过是当时蜀汉政权的一个摆设,最多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实际掌权的人不是刘禅,而是诸葛亮。这时的蜀汉政权是三国中最弱的一股政治势力,他的综合国力比不上东面的孙吴,更比不上北面的曹魏政权,而且还存在着原蜀汉刘璋集团和刘备外来势力的各种矛盾,可谓内忧外患,所以,在诸葛亮看来,只有向北不断发动征讨战争,才是弱化和化解内部各种矛盾,也才能以攻为守,给蜀汉政权带来安宁,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寻找机会,消灭曹魏,统一北方,实现理想。

  因为战争主要是在曹魏的土地上进行的,至少诸葛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自己应该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才能给蜀汉政权“维稳”,才能使蜀汉政权得以巩固,所以,他六出祁山。至于他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是不是正确,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本文不做讨论。

  在多次的征讨战争中,尽管诸葛亮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也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他这种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难道不能令缺乏理想的现代人钦佩和折服吗?必须明白,他所作的一切,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是为了蜀汉政权,而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刘禅一个人!

  从刘禅的工作表现看,刘禅作为蜀汉政权的皇帝是不值得诸葛亮去效命,但诸葛亮不是在为刘禅效命,因为刘禅不是蜀汉政权的全部,至少不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之奋斗的全部,他是在为心目中的蜀汉政权这个国家效命,为了他“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理想服务,为蜀汉政权辛勤工作的那些良臣猛将和蜀汉九十余万臣民,还有蜀汉政权恢复汉室一统华夏的政治目标奋斗,这些才是蜀汉政权的全部,怎么能认为诸葛亮是在为刘禅工作呢?怎么能因为刘禅的不屑,我们就希望诸葛亮变成赵高、王莽、秦桧魏忠贤之流呢?难道这样他就不是愚忠了吗?如果那样,不就乱套了吗?别说消灭曹魏,一统华夏,恐怕就是蜀汉内部也会分崩离析,乱作一团,那也就没有那个令人景仰的诸葛亮,也就没有那个忠诚的诸葛亮,也就没有了那个因为尊崇而近乎神话的诸葛亮,所以也就更不可能会有《出师表》。

  诸葛亮能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推崇所敬仰,是因为他的忠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而不是其他。诸葛亮不是三心二意之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不屑刘禅而改变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改变还于旧都统一华夏的政治理想呢?

  对于诸葛亮,我们应该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既要看诸葛亮所处的时代,又要看诸葛亮的为人和精神。现在不是提倡换位思考吗?让我们也换位思考一下。我想,以诸葛亮的智慧和聪明,他为什么会那样做,一定是因为他的时代因素。我们没有经历过诸葛亮的时代,没法感受它的社会氛围,所以对他的做法不理解,这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思考古人的一种正常思维现象。

  我们没法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古人的时代,不过,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似乎觉得古人“愚忠”甚至“愚笨”,但是,用现在的观点要求古人,则绝对是现代人的“愚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b06b31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3.html

《国家需要诸葛亮这种具有敬业精神的“精英”团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