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浪漫主义

发布时间:2019-09-30 15:5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论卢梭与浪漫主义

卢梭对文艺持着否定的态度,在他的第一篇论文《论科学和艺术》里,他就提出了风俗败坏了艺术而艺术也败坏了风俗的论点。他认为科学和艺术虽然在创造舒适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正是有了它们,文明的民族才可以没有任何德行而又有着一切德行的外表。它们能使风尚虚伪,灵魂堕落,趣味腐化。与其他几位主要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是,卢梭基本上是属于情感主义。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他的这种思想在《爱弥儿》和其他著作里也经常出现。他的这种观点一方面认识到了近代西方文化和文艺的腐朽,另一方面却看不到出路,认为禁止戏剧就可以起到消除腐朽文艺的作用。他的这种观点容易使人联想到柏拉图对希腊文艺的看法,柏拉图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认为这样就可以消除文艺对城邦风化的负面影响。而实际上,他们都否定了文艺的积极作用。

卢梭反对社会文化,就必将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他认为文明与自然的对立的,于是他的选择便是“回到自然”,即回到人的野蛮状态。他鄙视当时所谓的文明社会,在他的成名著《论科学与艺术》中,“他认定人类最先曾有过人人幸福的‘自然状态’,随着科学、艺术极其它文明的出现,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类的苦难也就来临。”在这种情况下,他向人类发出了“返归自然”的号召。卢梭思考了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原始人(即自然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原始人就是按照本性生活的。虽然由于身体和智力条件的差异,原始人存在着生理上的不平等,但这是自然的,并不是人为的不平等,因而不具有道德意义。随着文明的发展,却使人失去了原本就有的自由和平等。于是,他便提出要“回到自然”。他怀念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我们想到风化时,就不能不高兴地追怀着太古时代的纯朴景象。那是一幅全然出于自然之手的美丽景色,我们不断地向它回顾,离开了它,我们是不能不感到遗憾的。”

尽管卢梭否定文艺,但他对近代欧洲文艺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卢梭对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的,一方面是他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主义”,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回到自然”的口号。同时,卢梭的崇尚自然、主张自由的浪漫主义思想,也对他的婚恋观产生了影响。

首先,来看卢梭的“情感主义”和“回到自然”对浪漫主义的影响。18世纪是个“理性时代”,卢梭却公然反对这种工具理性。卢梭的“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是相对的,而浪漫主义则正是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要求自由奔放。浪漫主义的兴起正是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也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而卢梭的“情感主义”正符合了浪漫主义运动的要求。他摹仿英国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所写的《新爱洛绮丝》,语言情感极其丰富,他突出地把情感提高到了统治的地位。新爱洛绮丝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她的老师发生了恋爱。卢梭尽情地渲染了他们的爱慕与痛苦。正是从这方面,这部小说在近代西方起到了解放情感的作用。后来的浪漫主义者也很重视“情”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他的。如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尔、加西莫多等人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张力,小说深深地包含着作者内心中应藏着的爱恨情仇。而至于在诗歌方面,浪漫主义者更是极大地开掘了情感,在诗作中或抒情或讽刺或呐喊或高歌,情感饱满,充盈着浓郁的个人气息。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哀歌》第一节:“哦,世界!哦,时间!哦,生命!/我登上你们的最后一层,/不仅为我曾立足的地方颤抖;/你们几时能再光华鼎盛?噢,永不再有,——永不再有!”短短的几行诗,用充满情感的诗句就能深刻地表现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内在的情感力量跃然纸上。

至于卢梭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后来也被浪漫主义者重新提起。但它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在积极的浪漫主义者的心目中,它代表着精神解放和接近现实的要求;在消极的浪漫主义者的心目中,它却代表着逃避现实,向历史开倒车的观点。”积极地浪漫主义者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譬如拜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反对土尔其对希腊的统治,最后病逝在希腊战场上。而雪莱的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是鼓励着人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与黑暗的现实斗争,充满激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其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人的“湖畔派”对后来的“意象派”和“唯美主义”影响深刻。他们隐居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消极倾向明显。譬如,华兹华斯流传很广的那首《咏水仙花》,诗句低沉回环,就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以排遣孤独和落寞的情感。

卢梭的“情感主义”和“回归自然”主旨即是挖掘人的本真,表现人内心真实的情感,追求人生来就有的自由和平等。浪漫主义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以反对当时社会所构筑的“理性王国”,回归到真实的人性和本真的世界情感中来。通过这一点,浪漫主义其实是延续着启蒙运动的理想,只不过是更注重从人的情感上去实现它,而是不用理性的条条框框去实现理想的蓝图。相比之下,在浪漫阵营里,积极浪漫主义在文学和社会现实方面做出的贡献远远地大于了消极浪漫主义,这和他们当初对卢梭“回归自然”口号的理解是有必然关系的。

其次,我们再看卢梭的崇尚自然、主张自由的浪漫主义思想对他的婚恋观产生的影响。

卢梭持自然的恋爱观,同时他又有着浪漫的情爱经历。从11岁开始对女性就有爱慕之心的卢梭,在他的一生中,尽管只有婚姻一次,但他却有很多次恋爱,有时竟然能同时疯狂的爱上两个以上的女性,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恰恰就发生在卢梭身上。这和他自己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他的“情感主义”和“返回自然”的理念有关系。当时的法国无法满足卢梭思想情感的追求,卢梭只能把自己交给了自然,虔诚的追求自然和信奉自然。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信奉,使卢梭在对待爱情和婚姻上,也表现出了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很不合理的一种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当然卢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婚恋观,也迎合了18世纪法国特定时代妇女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及他们对爱情和婚姻所持的态度。也就是说,卢梭对待爱情和婚姻所持的浪漫主义思想并不是平空建立的,它有着较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的思潮做基础。

卢梭13岁时,舅舅将他送往马斯隆先生那里,在他手下学当律师书记。因为厌烦这种缺乏趣味的职业,后来卢梭又换了一个职业,在一位雕刻匠手下当学徒。但是他在师傅家的生活并不愉快。16岁时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她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卢梭在华伦夫人家居住的这段时期里,他感到非常满足和快活。

在一般人看来,卢梭与华伦夫人情爱是乱伦的情爱。对于早年丧母的卢梭来说,华伦夫人首先是他的长辈,也就是说,在卢梭和华伦夫人相处的最初的时间里,他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来看待。由于他们注重情感的交流,他们的相处在更多的情况下又是朋友。但随着他们相处的时间的延长,卢梭对华伦夫人感情的升温,他们又是情人了。这样的情感经历确实独特,但如果从卢梭的信奉自然和浪漫主义的情爱观角度来看,卢梭这个独特的情感经历,又是合理的。在卢梭看来,“浪漫的爱的本质在于把爱的对象视为一种积难得到而十分珍贵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赢得所爱的对象的爱,或是用诗,或是用歌,或是用艺术,或是用他所能得到的、最能取悦女人的方式。”(罗素语)

在卢梭和华伦夫人的交往过程中,他的精神至上的浪漫主义情爱观,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在他看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纯洁无暇的。他甚至默认华伦夫人和她的家奴保持着情感和肉体的交往。尽管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将华伦夫人加以美化,但卢梭自己也很清楚,华伦夫人一生中有很多情人,卢梭不是她的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卢梭的追求自然、信奉自然的精神至上的浪漫主义的情爱观,在他以后和乌特托夫人的情爱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乌特托夫人丈夫从军,是近卫队的军官,但她并没有看中卢梭,而她在和卢梭认识之前,就已经有了情人圣郎贝尔先生。在卢梭与她的交往过程中,她一再提醒卢梭勿忘本分,但卢梭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激情,并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在他们短短的四个多月的交往中,卢梭完全陶醉在情爱之中,而乌特托夫人却陶醉在她与圣郎贝尔先生的爱恋之中。乌特托夫人并不美丽,脸上甚至有稀薄的麻子,她也不接受卢梭的爱,曾经用诸如操守、原则、可耻可羞等理由拒绝卢梭,但卢梭就是不能扼杀他对乌特托夫人已经熊熊燃烧起来的情感,用他的话说,他要真正的爱一回。“嘿!可怜的让雅克啊,你自由的去爱吧,心安理得地去爱吧,别担心你的叹息会有损于圣郎贝尔先生。”

卢梭将他的追求自然、信奉自然的精神至上的浪漫主义的情爱观,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充分表现出来,他用他的文学形象,不仅剖析着自己的浪漫主义情爱观,也用文学形象创造出了他理想中的情爱对象。他用他的文字去畅饮着冥思默想中那种最甜美的激流。——“我完全忘记掉了人类,我创造出了一群既美若天仙、品德又超凡入圣的完美无缺的人物,都是些在尘世永远也找不着的可靠、多情的忠实朋友。我喜欢这样翱翔于九霄之上,置身于旁边的那许多可爱的对象之中,在那种境界里留连忘返,不计时日。”

其实,卢梭的追求自然、信奉自然的精神至上的浪漫主义的情爱观,实际上是他的“生活即是爱”的思想的体现。正是他对自然的追求、信奉,使他对生活的态度上,更去看重生活的本质。作为生活,本身就应该让在其中生活的人是人性的人,是自然属性的人,既没有等级的差异,也没有贫贱富贵的差异,每个人都应该用情感去对待别人。卢梭的这种思想,对18世纪还处在封建社会的法国来说,无疑是进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卢梭的唯一的一次婚姻中,可以得到佐证。

卢梭一生有很多情人,但婚姻只有一次。而且和他相伴一生的戴莱丝没有什么文化,出身也比较贫穷,和卢梭相爱之前,是一家旅馆的招待。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她能和卢梭相伴一生,除了她善良、柔顺和好心肠以外,与卢梭的“生活就是爱”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卢梭自己说,在他和戴莱丝在起初的六、七年中,“尝到了脆弱的人心所能承载得起的最完美的家庭幸福。”“我始终把我跟我的戴莱丝相结合的那一天看作是固定的精神生活的一天。”“我需要恋爱。”他还说,“幸福的渴望在男子的心里是永不熄灭的”。

当时的法国,由于人们狂热的追求所谓的贵族化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已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在卢梭看来,那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能是对自然的背叛和对人性的摧残。因此,他向往自然的生活,寻求自然在人性中的回归。正是他的这种对自然人格的追求,使他选取了以浪漫主义的思想来对待他的生活和对待他的情爱,对待他的婚姻,并由此而产生了“生活就是爱”的生活态度。

浪漫主义对卢梭婚恋观的影响正是通过他自己的情感经历体现出来的,追求自由、崇尚自然这些浪漫主义因子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影响。卢梭认为“生活即是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仍然是个情感主义者,注重内心情感的真实,同时他又崇尚自然,重视自由和平等,因此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也可以和一个没有文化但是善良、柔顺的女性建立家庭关系,并相伴一生。

由此,我们看到卢梭不仅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了影响,同时也运用着浪漫主义思想来实践着自己的生活,构造着自己的理想世界。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对情感和自然的重视,将卢梭和浪漫主义者贯穿起来。而浪漫主义思想的某些因子,本身也在影响着卢梭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f6d95a804d2b160b4ec0e1.html

《卢梭的浪漫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