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9 07:1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国演义》一部战争的艺术三国时代,社会动荡,战火频繁,群雄竟起。《三国演义》以文学的形式成功地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战争的描写贯穿小说的始终,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读者产生了广泛地影响。人们可以不熟悉三国时期的史实,却对那个时代的许多战争故事津津乐道。笔者认为,《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特点。注重写出各自的战争特点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总结了《三国演义》中的十二条叙事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作者罗贯中在书中做到了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的描写效果。在战争的描写过程中又能做到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给广大读者留下了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且各具特色的阅读欣赏感。这里所说的同树异枝和犯中求避,正是道出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一个显著特色。全书大小战争写了共有百余次,同是写战争,但作者却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犯中求避,描写起来千变万化,绝不重复。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火攻和水攻成为当时能造成大规模杀伤的有效战术,因而作为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演义》,对这种战术自然是大写特写。有人统计,仅火攻本书就写了几十次,这就势必要“犯”,而作者却巧妙地“避”,每次火攻的描写都独具特色。诸葛亮初出茅庐就放了“两把火”,先是在博望坡采取伏兵计,用火攻将曹兵打得大败,继而又率军主动撤出新野,布下口袋,待曹军钻入后,又施火攻,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两次火攻战斗紧紧相连,同是用火攻,然而情节却不相同,博望1
之火在城外,新野之火在城中。博望之火在林木,新野之火在房屋也。小的战斗互不相同,大的战役更是各具特色。官渡之战、赤水之战、彝陵之战三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战役,且都是用火攻,但作者写来却毫无重复之处。官渡之战侧重写失败的袁绍一方,着重揭示其失败的原因。战争开始时,袁绍兵四十万,谋士成群,且不乏有见识之士。先是在作战前沮授向他建议:“曹军无粮草,应该速战速决。我军粮草充足,应该坚守阵地,待曹军疲惫,再乘胜击之,不应急战。”战斗进行中,谋士许攸又向他建议:“曹军粮食已尽,可乘机派兵袭击许昌,两路击之,‘曹可擒也’。”但作为主帅的袁绍“多谋少决”,缺乏决断,先是将沮授下狱,继之又逼走许攸,以至于一次次地失去胜机,最终被曹军烧了粮草,导致全线溃败。赤壁之战则不同,战争失败的关键在于孙刘是否能结成联盟,利用己之所长,击敌之短。因此,作者用重笔铺写了孙刘联盟的形成过程。联盟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还伴随着许多矛盾,既有东吴内部主战主和之间的矛盾,又有周瑜和诸葛亮及他们各自代表的集团之间的矛盾。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了对曹作战的联盟,最后火烧赤壁,战败曹操。彝陵之战又有特点: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亲率七十五万大军伐吴。初战时,蜀军势如破竹,江东朝野极为震惊,人皆胆裂。孙权大胆启用年轻的陆逊总督兵马。陆逊上任后,采取坚守避战,后发制人的战略,与刘备相持半载有余,蜀军将士欲战不能,“兵疲意阻”,斗志懈怠,尽将营寨“移于山林茂盛之地”,战线拉长,绵延百里,明显犯了兵家大忌。东吴军突发奇兵,火烧连营七百里。此役描写的重点是写陆逊的谋略,起初人皆不识,多有抱怨。而他却能忍辱负重,后发制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c299d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ed.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