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国内绩效评价综述范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节国内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对于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国内一些学者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绩效评价的内容及目的等方面
殷雅竹等认为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着注重静态结果、等级鉴定和择优的倾向,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教育绩效就是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和教育过程安排等情况的综合反映;而教育绩效评价对从目标设定、资源使用、过程安排到效果显示的教育活动全过程实施动态评价。教育绩效评价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提出了资源评价的观点,资源评价包含物的资源评价、人的资源评价和信息资源评价。评价教育绩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学习活动的绩效是基础,经济效益是重要的衡量尺度,教育绩效以社会效益为主,没有绝对划一的评价标准,尽可能获取现场资料,实行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
付泳等认为农村教育绩效理论是教育绩效理论在农村教育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是解决农村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实践性的理论。农村教育绩效可分为广义绩效与狭义绩效。广义农村教育绩效是指农村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与城市协调发展所产生的一种预期的期望目标和价值。广义的农村教育绩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宏观层面,必须考察农村教育能否促进了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发展,农村教育结构和体系是否协调,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农村教育是否促进了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的缩小,农村教育是否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微观层面,必须考察农村教育规模是否合理,农村教育投入是否合理,农村教育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结构是否优化,农村教育腐败治理的绩效等。狭义农村教育绩效是指教育学中各项教育指标数据达标的情况。狭义农村教育绩效范围较小,难以说明农村教育的社会价值。农村教育绩效理论对不同的管理主体,其绩效责任和指标也是不一样的。农村教育绩效管理体制实质是对各级教育管理主体在农村教育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应尽责任的明确和权力的规制。
陈蓉2006年)认为教育绩效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教学系统及组成部分,
评价目的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教育的长期目标,指出绩效评价应当综合考虑时间、行为方式和结果三因素。
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博士刘国永(2007年)认为指标设计的基本原理受制于

绩效评价的原理。绩效评价的目的决定了绩效评价的原理,因此,绩效评价的目的也就决定了指标设计的基本原理。他认为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教授提出的“一观三论”的基本理论体系,即“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公共委托代理理论”“目标结果导向理论”“为顾客服务理论”对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成为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石。“三论”既是“一观”的自然延伸,也是“一观”得以深化的依据。“委托-代理理论”体现了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责任主体地位,是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责权体系。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的费用就是预算;而谁委托谁就负责评价,谁用款谁就应对绩效负责。“目标结果导向理论”则反映了评价的重点是结果而非过程,它规定了绩效评价的指标来源必须是结果性指标而非过程性指标。“为顾客服务”是指评价的价值导向必须关注“顾客”需要,在指标设计中将学生满意度作为指标设计的重要方面,就是这一理论的表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张仿松2010年)认为教育属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
其提供主体应该是国家财政。从实践来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财政教育投资均是教育投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各类教育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但在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我国财政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财政资金是稀缺的,财政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求对财政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很有必要对财政教育投资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保证有限的财政教育投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避免经费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并存。绩效评价,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而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财产所有者无法直接经营和管理自己的所有资产,需要委托代理者经营管理,即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需要对受托财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绩效评价是指对人类行为效果和效率的评价,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最大程度地获取劳动权益。公共财政要求政府财政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如何有效地分配使用财政资金,做更多的实事,是亟待深入研究和切实执行的问题之一。
(二)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
从国内诸多文献进行梳理,国内学者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大多从财政教育投资的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或从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内部与外部等角度构建了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

国内学者朱海宇等(2002年)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分析,设计了包含宏观绩效评价、微观绩效评价两个子系统,规模、结构、投入、过程和产出五大类共50个指标的高校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人才培养需求比例、同类院校办学规模办学状态、专业点招生规模、历年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
规模指标
宏观绩效统计指标体系
结构指标

数培养比例、生均成本、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学生宿舍、生均教室、生均图书、生师比、生员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实验室面积、高职比、生均教育经费
各类资源配置结构:固定资产合理配置结构模式各层次专业、学生结构:专业结构比例
人员、设备、资金、时间、招生计划完成比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比例、专任教师比例、教师收
投入指标
人水平指数、教师流失率、专门人才增长弹性系数、在校生年增长率、投资规模年增长率、生均
微观绩效统计指标体系
过程指标
教学仪器增长、固定资产增长比例
人员配备、物资消耗、教学方式和质量、课程安
排、资金使用去向、优秀毕业论文比例毕业学生、就业率、研究成果、咨询成果、学术、
产出指标

陈蓉(2006年)从宏观学校教育绩效角度构建了包含效率型指标、风险型指标、延续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吴建南等(2004年)根据绩效评价一般原理,通过对教育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政府教育职能相关规定的分析,给出了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此从总体状况、目标达成、合规性、直接影响以及间接影响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种通用指标体系,为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教育财政支出总体情况评价指标
经济及社会影响、本届毕业生与同届招生人数之比、高校毕业生经费投人指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77944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2.html

《第二章第三节 国内绩效评价综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