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08 08:03: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注】同知:官名。淖(nào):烂泥。鬻():卖。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________

祯击杀其 余尽________

两人见贼即________

王同知得马,不偿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⑴① 面数之。句意:(王祯)当面责备了他。数:责备,数落。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句意: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魁:首领

两人见贼即走。句意:(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走:逃跑。

王同知得马,不偿直。句意: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直:同,价值。

⑵ ①至:到。方正。句意是: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骤:突然。前项: 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 。翌日:第二天。 句意是: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联系人物的言行事迹综合分析。他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表现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表现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总之,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写他的战马忠义,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的忠义行为,也是侧面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故答案为:⑴① 责备(数落) 首领 逃跑 价值

⑵ 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军士吏     被:________

无何         居:________

吾欲入     劳:________

广不       尝: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已而细柳军                  B. 不闻天子                  C. 介冑士不拜                  D. 乏绝处见水

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   

A.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 “”“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可见其刚正不阿。

D. 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答案】 1)同,穿着;居住;慰问;曾经

2A

3D

4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解析】【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被:同,穿着。居:经过。劳:慰问。尝:曾经。

⑵A:接着往细柳军营;之:到。B:不听天子的诏令;之:的。C: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之:的。D: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之:的。故选A

⑶D项有误,梁山好汉花荣被称为小李广

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上,皇帝;乃,就;使,派;使,使臣;诏,下诏。句意为: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廉,廉洁;辄,常常;麾下,部下。句意为: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

故答案为:⑴① ,穿着 居住 慰问 曾经

⑵A⑶D

⑷ 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和相关知识,结合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附参考译文】

【甲】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乙】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3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蔽          欲颓

B. 巘多生怪        柏哀转久

C. 湍绿潭          可以调

D. 渔者歌曰        而知新

2)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素湍绿潭       请从

B. 春冬         下流

C. 非亭午夜分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飞漱         真无马邪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夏季水流的湍急。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春冬之时的清幽景色。

D. 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三峡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 1A

2A

3B

4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

【解析】【分析】(1A项意思同为太阳B项白色的/未加装饰的;C项极/断;D项所以/旧的。

2A项意思同为连词B项助词,的/代词,代石兽;C项连词,如果/介词,从;D项代词,代山峰/表加强诘问语气。

3B错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略无,毫无。阙,通,中断。良:实在,的确,确实。

故答案为:⑴A⑵A⑶B

⑷①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即可做出选择,答题关键是积累一些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所以渔夫和船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富,则皆泊南津 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提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 退守一州。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

【注】滕候: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冲:交通要道。虞:忧患。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书按图________

问其作而________

而不时以成________

而功未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从这篇文章中可看出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从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中,可以看出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2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3)修筑偃虹堤。

4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解析】【分析】(1句意:我打开信看着地图。发:打开;

句意: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名:命名、取名;

句意:如果不耽误时间可以完成。逾:超过;

句意为: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完成。

2重点词语焉;昔:过去;寓:停泊:则:就;皆。   句意为: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

重点词语有:才:才华;名:有名。句意为: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3)从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即可得出答案。

4)由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滕侯之所为也可知滕子京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表现了他 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由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写出滕子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故答案为: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⑵①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膝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

修筑偃虹堤;

⑷①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博大胸襟,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点评】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人,拿着滕候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城门往西到金鸡提的右边,那边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统,叫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提起名字的人,来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候做的。又问他修建堤坝的利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潭州、黔州和蜀地四个地方的交通要道。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治的地方,就都在南岸渡口停泊,那些到州中办事的人就又远又累,而且又常常有遇到风波、船翻淹没的恐慌和担忧。现在到岳州的船只全部停泊在偃虹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没有危险。我问这个提有多大,花费多少人力,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增加二尺,动用工人一万五千五百个,没有超过原定时间就完成了。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件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挑选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这件事是否可行,反复视察了多次,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认为这件事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膝候的主张。(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记!

    大概深为老百姓考虑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便很精细到位,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滕候志向高远、富有才华,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急于招揽人才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知州。

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字、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悲守穷庐________

此即日于傲矣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修身/美于徐公

B. 险躁不能治性/无可用

C. 不必锦衣玉食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后见也

D. 车马仆从习惯/二虫尽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的习惯。

【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偏偏简陋的房屋;习惯,熟悉

2C

3)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4)遂成枯落;平心静气;躁(险躁/焦躁)

5)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励精: 振奋精神 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习:名词,习惯,熟悉

⑵A表目的,来 /认为。B 那么/表转折,可是,却。C都是顺接连词。D以为 /被。故选C

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澹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句意是: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作答。甲文写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 ,句子是遂成枯落,乙文强调平心静气。两文都提倡,就是要静心,心态平正,不能险躁焦躁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故答案为:⑴① 实现远大目标 振奋精神 偏偏简陋的房屋 习惯,熟悉

⑵C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⑷① 遂成枯落 平心静气 躁(险躁/焦躁)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

泉香而酒         洌:________

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________

则必丰乐以饮     即:________

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临溪            则必即醒心

B. 行者休          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C. 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 醒能述文者        君子深造之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靠近。

2A表修饰。B在;比。C的。D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苍颜:容颜苍老。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这是一个判断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其:大概。谓:称得上;与:在。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分析,【甲】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以看出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以看出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⑵ B

⑶ 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个人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并概括答题。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7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儿子的媳妇。馔(zhuàn:食物。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谒:拜见                                      B. 觉饥甚而不敢    去:前往

C. 其人已心      怪:怪怨                                 D. 萧氏子骄纵      颇:非常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约             汝心固,固不可彻                        B. 公必盛馔         贤能之用

C. 觉饥甚不敢去       欲信大义于天下,智术短浅     D. 四傍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前者代词;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王安石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甲】文选自《________》,【乙】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词语。

一小舟________

雾凇沆砀________

欣然规往________

相与步与中庭________

3)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乙】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美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C. 【乙】文第二,三句中的”“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5)古文游记大多数比较简洁,通常开篇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亦是如此,【甲】文强调,【乙】文着重,你是如何理解这的?

【答案】 1)陶庵梦忆;苏轼

2)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共同,一起

3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4D

5)苏轼的一个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期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解析】【分析】【甲】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年代:清。【乙】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东坡,年代:北宋。(1)【甲】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乙】文选自苏轼的《东坡志林》。

2)文言词语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沆砀意思是白汽弥漫的样子。

3)本题翻译需注意,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空明:清澈透明。

4D项,表述错误。【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突遇知音的惊喜。故选D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一个字,把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感情都包含其中,感情微妙复杂,意味深长;而张岱的则表现他痴迷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山水之乐,表现他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特立独行的个性。

故答案为:陶庵梦忆;苏轼;

撑(船);白汽弥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共同,一起;

⑶①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⑷D

苏轼的一个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期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即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 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天子衮龙 百官绂绣 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 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此指所吐之丝。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他(它)文章:带花纹的织品。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绂绣:绂(),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下列划线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尔饱终日以至于老/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之自裹/汝心之

C. 世之为蚕不为蛛者矣夫!/不敌众                       D. 蚕妇操汝入于沸/熨之所及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蚕答蛛的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案】 1C

2)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解析】【分析】(1A项,吃/,饲养、喂养。B项,固然/顽固。C项,都解释为D项,热水/是通假字,同,用热水焐。故选C

2)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据此可断句为: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分析蚕的话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用自己和蜘蛛做对比,蚕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它很自豪。蜘蛛只是为了自己吃饱,所以蜘蛛是自私的,冷血的,残忍的。表现出对蜘蛛的憎恶。

故答案为:⑴C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对比,既表现了蚕的自豪,又表现了对蛛的憎恶。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意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文章的理解,注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金光灿灿,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你可能吐丝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的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制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着。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只为(让)自己(吃)饱。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10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节选自《兰享集序》)

【注】修禊()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品类:指万物。信:实在。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泉香而酒________

树林阴________

少长________

茂林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

4)【甲】文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两文之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清;遮盖;全,都;长,高

2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全,都。:长,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惠风:柔和的春风。还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判断句的翻译。

3)首先理解好【乙】文,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句子可直接提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作为答案。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太守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为众宾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为太守醉。

5)比较两文之的不同点。《醉翁亭记》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及太守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兰亭集序》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写人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写景表现的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

故答案为:清;遮盖;全,都;长,高;

⑵①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

【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炊爨:做饭。炊爨,灶。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赇:贿赂。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皆贱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 伦悉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         见:看。                D. 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2)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3)第五伦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答案】 1C

2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3)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解析】【分析】(1C.见:受到的意思,而非。所以选C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做;,还没有;,疾病;省视,探望;竟夕,整夜。

3)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故而第五伦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故答案为:⑴ C

⑵ ①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总结。

【附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七年(52),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到京都去。光武帝召见后,很感到奇异。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入和第五伦从白天谈到晚上。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虽然做了二千石,亲自割草喂马,妻子做饭吃。领到薪俸只留一个月口粮,其余都贱价卖给贫苦老百姓。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做司空。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偿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嘉枯二年,李候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黄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软?今李候生长富责,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羽: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溜:小水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筹交错________

树林阴________

因以其水余于京师________

荫长松,丰草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3)【甲】、【乙】两文都在写,【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_与作者的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

4)【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 1)酒杯;遮盖;赠送;枕、垫或踩、踏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并且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4)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作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解析】【分析】(1句意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

句意为:树林茂密阴蔽。翳,遮盖。

句意为: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遗,赠送。

句意为: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藉,枕、垫或踩、踏。

2

重点词语:其,他们。以,用。句意: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重点词语:之,的。视,看待。句意: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每段都有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4)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乙文第二段先提出了富贵者之乐山林者之乐两种乐,之后将两种乐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选文第一段的李侯可谓贤矣

故答案为:

1酒杯;遮盖;赠送;枕、垫或踩、踏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3)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

4)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嘉褚二年,李候凭借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喝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发现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漫流那类的水。喝泉水,泉水味道甘美,于是对照地图的记载去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是个贤达的人啊。

  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荫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流潺瀑流淌的声音,喝着滴下来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并且)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或许(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退隐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的人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到隐居山林的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权力地位使然吗?现在李候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他都能够到达。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

(节选自宋濂《游琅琊山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望之而蔚然深秀者     蔚然:________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________

饮少             辄:________

复西行约三里       许:________

毛发             鉴: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泉水,都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摹,而(乙)文还写到了泉水________的特点。

4)依据(甲)(乙)两文,说说琅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

【答案】 1)茂盛的样子;靠近;就;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照,照见。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进入了醉翁亭。

3)声音;形态;清澈

4)因为琅琊山风景秀丽,又有名家题名(命名)。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左右。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蔚然等词的意思需要理解好上下文的内容。

2)此题中的”“等词语的翻译,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几乎与现代汉语一致,比较容易翻译。

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两文都描写了泉水,都从声音和形态写到了泉水的特点:清澈。读懂文句是作答的前提。

4)说说琅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前几句都是对琅琊山秀丽风景的描写。渐入佳境是名家题名。这些都是琅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

故答案为:茂盛的样子;靠近;就;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照,照见。

⑵ 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进入了醉翁亭。

声音;形态;清澈

因为琅琊山风景秀丽,又有名家题名(命名)。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要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附参考译文】

    甲文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文参考译文:又向西走了三里左右,有泉水从两座山之间流泻出来,分成了几条水道,叫作让泉。(让泉)流水潺潺,非常清澈,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靠着岸边有一个亭子叫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废弃了,只剩下四个大大的字在崖石上刻着。淳熙年间郡守张商卿等人在上面题记的姓名还存在着。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进入了醉翁亭。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怀乡            去:到,往                               B. 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 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 吾谁与            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                 B.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无敌国外患者

C. 物喜,不以己悲        其境过清                 D. 感极悲者矣              望之蔚然深秀者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C

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D

【解析】【分析】(1A去:离开。BCD理解正确。

2A宾语后置的标志;代词。B连词,就;连词,不译。C因为。D连词,表示顺接;连词,表并列。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第三、四段分别写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这两段属于描写和抒情,而第五段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据此可知,这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既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ABC理解正确。D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⑴ A⑵ C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⑷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材料作用的能力。文章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某部分内容需不需要写,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都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分析其作用也就是分析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明)袁中道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 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庆帅: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大合乐:典礼大乐。增堞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第:但。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词。

泫然不能自________

不能无慨于心________

边垂以________

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4)以下字与例句投箸而起的用法相同的是(    

A. 余强饮三大白别(《湖心亭看雪》)               B. 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C. 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D. 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5朋友者,志同道合也。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岳阳楼,会不会结为知己?请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阐明理由。

【答案】 1)停止;确实,实在;安定;这

2)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3)以后朝廷像这样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

4A

5)不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思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天下为目标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不同,也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解析】【分析】(1)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诚(确实,实在)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画线句句意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据此分析,应为: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3)本题中要注意诚(确实)”“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A项,与例句投箸而起”“的用法一致,都是连词,表示顺承。B项,连词,表转折。C项,表示并列。D项,是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没有实际意思。故选A

5)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以及链接材料可知,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岳阳楼,不会结为知己。因为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思想,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据此整理作答。

故答案为:停止;确实,实在;安定;这;

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以后朝廷像这样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

⑷ A

不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思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天下为目标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不同,也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f409c03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7.html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