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格雷的墓地挽歌主题思想及艺术论

发布时间:2011-05-16 16:1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用诗歌唱出死亡的真谛

内容摘要: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18世纪的英国诗歌大家,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常被解读为感伤主义的代表作。诗中描绘了一种静谧 、闲适的农村田园生活,表现出诗人超然豁达的生死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其严谨的格式更展现出无穷的韵律美。

关键词:《墓地挽歌》,托马斯·格雷,伊顿版,公开版,生死,韵律美

众所周知,起初这首诗是托马斯·格雷为其在伊顿公学读书时期的好友理查德·韦斯特所作的悼亡诗,这就是所谓的伊顿版,这一版本《墓地挽歌》偏向于罗马诗人维吉尔 Virgil 和贺拉斯(Horace)的风格,主要描述乡村生活的闲适 ,且认为人死后都将在天堂得到安抚 不用再承受尘世之苦 因此死亡并不可怕,而只是一个必经过程。经过几年的修改,格雷最终完成了公开版的创作,此时其风格更偏向于英国诗人弥尔顿( Milton)的风格,因此主题更加庄严 ,敢于质疑权贵,就人生进行拷问 ,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伊顿版本本质上是轻松的 ,是对亡友的悼念 ,哀而不伤。 然而经过岁月打磨后的格雷洞察人生,对生死与人生抱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英国社会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困苦 ,格雷对此深表同情 。两个版本的差别正体现了格雷人生态度的转变 。我们现在重点谈一谈公开版。

公开版的《墓地挽歌》完全超越了个人对好友的哀思之情,上升到宏观对权贵的质疑以及对死亡的思考。开篇通过描写英国普通乡村的情景,以对钟声的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忧郁压抑的黄昏气氛,第四段写的是景物和那些墓地里的已逝者,随后几段又在逝者在世时的美好场景上着墨,流露出其对生活的热爱,对底层人民的不幸深切同情,并且进行对比描写,生动刻画了王公贵族的傲慢奢侈,从而体现出劳动人民简朴朴素的生活和简单单纯的心灵,这也符合格雷一直坚持的生活态度——藐视权贵,淡漠名利(曾拒绝赋予他的桂冠诗人的称号)。格雷的人生观受基督教影响甚深 ,相信人死后都成为上帝的子民,在天堂里都是平等的 。而天性淡泊也使他懂得欣赏农民的恬淡生活 与此同时,格雷又深受弥尔顿的影响 ,敢于质疑权贵,所以他提出了是否奢望永生的严肃问题。这首诗歌也阐述描写了作者豁达的生死态度,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殊途同归,对于死亡的描写并不是冰冷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回归。活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同——荣耀,财富,美貌,权势——在世时都看起来无比重要,拼命追逐,然而在死亡面前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死亡代表着未知,未知所以让人恐惧,事实上死亡的临近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然而恐惧过后也只能被接受,当死亡来到,将带走我们的生命,所有的一切也会随之飘散,什么功名利禄什么浓妆艳抹都不过是浮云。

《墓园挽歌》之所以是历代注评家青睐的对象。是因为第一,它凝聚了一个时期中的某种社会情绪;其次,它有比较完整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革新旧传统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诗体形式采用的是挽歌(elegy)。全诗用iambic pentameter诗行写成,每行五个音步(foot),每音步一轻音、一重音。有时也有一重一轻的情况。四行成一段(stanza),按ABAB押韵。格雷追求完美的创作精神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对诗歌音律的掌控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黑格尔说过:诗则绝对要有音节和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重要,《墓园挽歌》用词独到,韵律流畅,和谐悦耳,旋律优美,在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出宁静优雅的古典美和音韵和谐的诗歌美,故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诗歌之一。

纵观全诗,这位追求完美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用他独创诗吟唱出死亡的韵律,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就像是清灵的音符游荡在读者耳畔,久久不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7a64610b1c59eef8c7b45f.html

《托马斯·格雷的墓地挽歌主题思想及艺术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