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党伟业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建党伟业》有感
环保所 蒋湘生 2453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它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思想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各路军阀的你争我抢,国已凋零,家何以附,人何以堪!种种丧权辱国的事实,大大激发了国人寻求国家富强之路的思想,中国的出路在何方?封建主义苟延残喘,资本主义诸多缺陷,共产主义尚在萌芽,乱弱岂可继续,富强众心矢之,不但是当时的历史人物们所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观众所要思考的问题。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社会各阶层都在尝试着让中国富强的办法。虽然都有一些进步,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却都没有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那些做出诸多尝试的尝试者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阶层,是那些当权者和富贵者、既得利益者,并没有代表社会底层的民众,诸如工人、农民这些真正的无产者。
当影片演至顾维钧在前去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前与梁启超所言“弱国无外交”到他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那种平静神态下涌动的极度愤慨,让时至今日屏幕前的我依然眼含热泪,咬紧牙关。同时,影片也因此走向了高潮,“五四运动”爆发,火烧赵家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被拉开。号称“南陈北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从积极倡导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到若要救国必先建党,并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取得联系,决定组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引进中国。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人代表着全国当时只有50余人的党员们,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唤醒
了东方这只沉睡的雄狮,为中华民族的富强以及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的天下,各方割据,军阀混战,纷争不断,更有甚者,或委身于外寇借爱国之口行汉奸之事,或执天下大公以私小我之欲,皆有爱民之言却无为民之实,多以大义掩私念,少以公心求国盛,相互压轧,不求大同,如此何以得统一,无统一又怎能谈国之富强?只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代表了在社会阶层中占最大比重的底层的工人、农民等无产者的意愿,必定会得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保持长青不败的状态。
还有一点,给我很大感触,就是那个时代人的信仰和追求、理想和抱负,是那么的鲜明,是那么的高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负五尺心怀国家。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北大旁听,放弃出国,矢志追求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看到周恩来带领学生运动的睿智机敏;看到朱德在北伐战火中的勇猛果敢。这些伟人们在淬炼中逐步确立共产主义思想,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把上世纪初中国整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充分展示的同时,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次上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壮大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正是那12人点燃的一点光明的火种,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从最早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万人;将一个千疮百孔任人凌辱的旧中国统一起来,让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把割让出去的香港、澳门收回,洗刷百年国耻;用短短30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让炎黄子孙再次傲然站立在世界东方。
做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在完善自我,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必然会实现伟大复兴的愿望,让华夏文明再次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和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d0eb4f7fab069dc50220168.html

《观建党伟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